时间:2020-01-16 06:46:06
1、单选题 下图示意某小区域地形,图中等高距为100 米,瀑布的落差为72 米,据此完成1-2 题
1.Q 地的海拔可能为
[?]
A.90米?
B.230米?
C.340米?
D.420米
2.桥梁附近河岸与山峰的高差最接近
[?]
A.260米?
B.310米?
C.360米?
D.410米
参考答案:1.D
2.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2、综合题 读图回答问题。(7分)
(1)EA河段河流的大致流向 ??
(2)图中水塘附近的陡崖最大相对高度不超过??;若G地发生了泥石流,在乙图中显示的正确逃生路线是?。
(3)C与D相比,昼夜温差大的是??。?
(4)假如该图位于我国南方地区,则B城附近山地基带对应自然带是 ??。
(5)四个城镇中,最容易遭受突发地质灾害的是?。
(6)在E、F两地附近有多处崩塌滑坡,其中?地附近较容易形成堰塞湖。
参考答案:(1)西南向东北?(2)600米;②?
(3)D ?(4)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5)D?(6) E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区域地理和等值线的综合分析。(1)河流自高处向低处流,结合指向标分析流向。(2)陡崖相对高度的计算公式为(n-1)d≤h<(n+1)d。泥石流的逃生路线应沿着山坡向上跑,图示发生泥石流的地方应位于山谷中,故等高线应为“凸高为低”,故②线路正确。(3)根据图示等压线的分布,C位于冷锋的锋前,天气晴朗,而D位于冷锋的锋后,为雨区;(4)若位于我国的南方地区,即受亚热带季风气候影响,则自然带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5)图示D位于山区,且靠近陡崖,故地质灾害多发。(6)图示E附近为峡谷地带,故滑坡后容易形成堰塞湖。
本题难度:一般
3、综合题 河流、地形、气候、地质等自然要素和人口、城市、经济、资源等人文要素,深刻地影响着聚落和交通线的分布形态等。结合我国某地等高线图(单位:m),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4分)
小题1:图示地区典型的植被类型是(2分)
A.亚寒带针叶林
B.温带落叶阔叶林
C.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D.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小题2:图中甲乙丙三地中,人口密度最大的是_____,人口密度大的原因是________。(4分)
小题3:试分析图中甲、乙两地聚落特征的差异。(4分)
小题4:试评价图示地区南部铁路建设的影响因素。(4分)
参考答案:
小题1:D
小题2:甲?甲地是四川盆地,土壤肥沃,灌溉农业发达,交通便利
小题3:甲:聚落稠密,规模大,形态呈团状;乙:聚落稀少,规模小,空间形态相对分散。
小题4:有利因素:沿线资源丰富;少数民族地区,利于民族团结;先进的科技保障。不利因素:地形崎岖,起伏大;多地质灾害。(任意答一点计2分,须有有利不利角度)
本题解析:
小题1:根据图中的经纬线和等值线判断该地位于四川盆地。该地气候为亚热带季风气候,所以图示地区典型的植被类型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小题2:据图判读:图中甲乙丙三地中,人口密度最大的是甲,人口密度大的原因是甲地是四川盆地,土壤肥沃,灌溉农业发达,交通便利
小题3:甲、乙两地聚落特征的差异是甲:聚落稠密,规模大,形态呈团状;乙:聚落稀少,规模小,空间形态相对分散。
小题4:图示地区南部铁路建设的有利因素:沿线资源丰富;少数民族地区,利于民族团结;先进的科技保障。不利因素:地形崎岖,起伏大;多地质灾害。
点评:对交通运输线区位因素的评价应该能够从有利和不利两个方面进行评价。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下图是我国东部某地区岩石与1月均温等值线分布图,读图,回答1—2题。
1、图中
[? ]
A、甲地可能发现地下溶洞
B、乙地的河流自南向北流
C、乙丙相对高度小于1000米
D、丙地有可能发现化石
2、该区域
[? ]
A、农作物熟制是一年一熟
B、自然带为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C、典型粮食作物为水稻
D、地形的形成仅受内力影响
参考答案:1、D
2、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综合题 读北半球1月份部分地区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每空2分,共18分)
(1)填出图中A、B气压中心的名称:A?_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_。
(2)A气压中心形成的原因是___?______
_?;被切断的气压带是______?。
(3)受A气压中心的影响,图中C点盛行____?____风,D点盛行_______________风,我国的天气以_________?为主要特征。
(4)D地系印度半岛,7月盛行________风,其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参考答案:
小题1:蒙古—西伯利亚高压(亚洲高压)?阿留申低压
小题2:冬季大陆温度低、气流下沉?副极地低气压带
小题3:西北(偏北)?东北?寒冷干燥
小题4:西南
夏季,南半球的东南季风(信风)北移越过赤道向右偏转形成西南季风
本题解析:
小题1:图示A为亚欧大陆上的高压中心,为亚洲高压;B为太平洋上的低压中心为阿留申低压。
小题2:亚洲高压的成因主要从海陆热力形成的差异分析。亚洲高压的中心位于60°附近,故切断了该纬度的副极地低压带。
小题3:根据此时北半球的气压中心分布判断为北半球冬季,故C位于东亚,形成西北风;D位于南亚,形成东北风。冬季我国受西北季风影响,寒冷干燥。
小题4:印度半岛夏季盛行西南季风,其成因主要从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分析。
点评: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根据图示的亚欧大陆和太平洋上的气压中心分布判断季节,并结合不同季节东亚与南亚季风的风向与成因分析。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