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01-08 13:52:36
1、单选题 决定我国自然地理环境差异的两个基本因素是(?)
A.土壤和植被
B.气候和地貌
C.水文和土壤
D.植被和水文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我国自然地理环境基本分成三大自然区域,即西北干旱半干旱区、东部季风气候区;青藏高寒区,三者以400毫米等降水量线;3000米等高线和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为界,反映了我国自然地理环境划分的主要依据是气候和地貌。
点评:本题难度低,学生只要掌握我国自然地理环境差异的基本表现:三大自然区的划分,并能抓住三大自然区划分的基本依据判断即可。
本题难度:简单
2、综合题 (24分)图9为我国某区域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简述图中中等城市的分布特点;并写出长江对重庆形成和发展的作用。(3分)
资料一:重庆是我国的老工业基地,重、化工业产值比重为70%。重庆力争在2010年将第三产业比重提高至50%、高新技术产业比重提高至15%。同时优化提高第二产业,承接以加工制造业为主的劳动密集型行业,初步形成以汽、车摩托车、装备制造、材料工业、石油天然气化工、电子信息、能源和轻纺等为支柱的产业结构。
资料二:重庆能源消费结构
| 能源 | 煤 | 天然气 | 电力 | 其他 |
| 比重(%) | 77.9 | 12.8 | 4.6 | 4.7 |
参考答案:
(1)多分布在海拔500米以下地区(或盆地内部的平原上),(1分)多沿河流分布;(1分)供水和交通。(1分)
(2)季风水田农业(1分)?该地区位于四川盆地,多阴雨天气,光照不足(1分);受四周山地的影响,交通不便,不利于农产品外运(1分)。
(3)重、化工业比重大、(1分)煤炭占能源消费比重高,导致排放酸性气体(SO2)多;(1分) 盆地地形使酸性气体难以扩散;(1分)气候湿润,大气水汽充足,(1分)易形成酸雨。
(4)加强水能资源的开发(开发水电、建水利发电站);(1分)发展天然气;(1分)在农村开发利用沼气。(1分)
(5)工业基础较好、有充足的能源、有大量的廉价劳动力、不断完善的交通、廉价的水运、土地租金较低(4点即可4分)
(6) 洪水(或暴雨);(1分)滑坡(或泥石流)(1分)
了解沿途的天气、水文和交通状况(路况);旅游活动和安营避开河谷、陡坡等易发生水文及地质灾害的地段;具备基本的防范意识和掌握基本的逃生技能等。(答出两点得2分)
(7)上海宝山海运便利,(1分)更接近市场,(1分)需要进口铁矿、调入能源(1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3、综合题 阅读材料,完成有关问题。
材料一?读河南省略图
材料二?从2004年到2010年,中央连续发了七个关于“三农”问题的一号文件。全国粮食连年增产,农民人均收入逐年增长。
材料三? 2010年春节一过,河南省的农民工开始外出打工,但与往年不同的是人数有所减少。东南沿海地区企业招工困难,出现了一定规模的“民工荒”。
(1)简述该省区的地形特征,并分析东部地区地貌成因。(6分)
(2)该省区地处亚热带与暖温带的过渡地带,省内热量资源分布较不均匀,据图说明该省区热量资源分布特点及主要原因。(10分)
(3)图中①②两处水利工程设施的不同类型是针对我国水资源分布两大问题的解决方案,同时,它们对周边广泛地区的作用也很明显,据此完成下表。(12分)
| 工程代号 | 工程名称 | 针对解决的水资源分布问题 | 主要作用 |
| ① | ? | ? | ? |
| ② | ? | ? | ? |
参考答案:
(1)西部为山地、丘陵,东部为平原(2分),地势西高东低(2分)。由河流堆积作用形成(2分)。
(2)热量分布特点是南多北少(2分),东多西少(2分);原因:纬度因素(太阳辐射)(2分);大气环流(或季风环流)(2分);地形(2分)。
(3)
工程代号
工程名称
针对解决的水资源分布问题
主要作用
①
小浪底水利枢纽(2分)
水资源时间(季节)分配不均(2分)
减淤防洪防凌(或是灌溉发电)(列举不超过三个)(2分)
②
南水北调中线(2分)
水资源空间(地区)分布不均(2分)
缓解华北地区水资源短缺现状(2分)
?
(4)原因:国家政策对西部的支持,西部地区社会经济(或二、三产业)发展加速,当地就业机会增多(2分);国家重视“三农”问题,中西部地区农业增产、农民增收成效明显,部分农民工外出就业动机减弱等(2分)
应对措施:调整产业结构,进行产业转型和升级,发展高新技术产业,部分劳动密集型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2分);提高农民工收入,改善其工作、生活、居住条件等(2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读图回答30~32题。
小题1:对图中所示地区自然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地处西风带,气候温和湿润,河流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
B.自然带类型为温带荒漠带,河流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
C.全部为干旱区,自然带体现了明显纬向地域分异规律
D.河流以降水补给为主,径流年际变化大
小题2:图中A地区降水的水汽主要来自(? )
①太平洋?②大西洋?③北冰洋?④印度洋
A.①③
B.②③
C.①②
D.②④
小题3:该地区是我国重要的长绒棉生产基地,其最有利的自然区条件是(? )
A.光照
B.水源
C.地形
D.土壤
参考答案:小题1:B
小题1:B
小题1:A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我国的区域地理。
小题1:图示轮廓反映为我国新疆,地处内陆,故气候干旱,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影响,故自然带为温带荒漠带,河流少,且流量小,主要以冰川融水为补给。
小题2:图示A地区为天山,其北坡迎受来自北冰洋和大西洋的水汽,降水略多。
小题3:该地区气候干旱,但光照强,昼夜温差大,故利于长绒棉生产。
本题难度:一般
5、综合题 (32分)解放前,中国有著名的“三大荒”,如今已经变成了“三大仓”:“北大荒”变成粮仓,“西大荒”变成棉仓、粮仓,“南大荒”变成热带经济作物仓。读“我国‘三大荒地’分布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 完成下列表格(每格限填一项)。(18分)
(2)“西大荒”借助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已经成为全国最大的棉花生产基地。简述其棉花生产的主要有利自然因素。(8分)
(3) ①与②相比,①发展热带经济作物在气候方面的优势有哪些?(6分)
参考答案:
(1)
(2)、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有灌溉水源、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
(3)受云贵高原的阻挡,不易受寒潮影响,冬季热量充足;离海更远,不易受台风的影响;高原地形,光照充足;
本题解析:
(1)读图,“南大荒”位于我国两广丘陵和西南横断山区地区,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平原面积小。所以地形是种植业发展的主要限制因素。这里降水量大,大规模生产造成植被破坏,会导致水土流失问题。“北大荒”位于我国东北平原,地形以平原 为主,气候类型属于温带季风气候。这里由于 纬度较高,气温低,蒸发弱,有较多的沼泽湿地。大规模生产会导致湿地破坏,湿地面积减小,影响到生物物种的多样性。“西大荒”位于我国西北地区,主要是塔里木盆地和准噶尔盆地,位于大陆内部,气候干旱少雨,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最主要的农业限制因素是水源。大规模生产,会加剧水资源短缺的现象,导致土地荒漠化加重。
(2)“西大荒”地区地形平坦、土壤肥沃,便于耕作。降水少,晴天多,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有利于作物养分积累,病虫害少,棉花品质好。降水少,在山麓地带绿洲上有充足的灌溉水源,适宜发展农业生产。
(3)①地受云贵高原的阻挡,冬季风不易影响到,受寒潮影响小,冬季热量充足。②地受冬季风影响比①地多,热量较差。①地离海更远,不易受台风的影响。②地离海近,易受台风影响,造成经济损失。①地高原山地地形为主,光照较充足。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