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知识点《区域可持续发展》高频试题特训(2019年最新版)(八)

时间:2020-01-08 13:42:06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综合题  读下图及材料,回答问题:

长江三角洲以全国2.2%的陆地面积,创造了全国22.1%的国内生产总值。长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水平最高的区域。
(1)简述长江三角洲城市带形成的自然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崇明岛被定位为生态岛区,说出其适合发展的特色农业并分析其形成区位条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三角洲地形,地势平坦;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和湿润;河网密布,为城市提供淡水和运输。
(2)乳畜业、园艺业、生态农业;地势平坦? 土壤肥沃?灌溉水源充足?雨热同期?城市经济发展市场需求量大?交通便利?农业技术水平高。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读“美国田纳西河流域的综合开发与治理示意图”,完成问题。
1.该河流域开发的中心环节是2.田纳西河综合治理给农业生产带来的好处是
①扩大了耕地面积
②稳定了灌溉水源
③避免了洪涝灾害
④增加了土壤肥力
A.发电
B.防洪    
C.养殖 
D.梯级开发
E.①②
F.②③
G.①④
H.①③


参考答案:1. D
2. B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田纳西河流域的开发与治理。
1.田纳西河流域的综合以水资源的综合开发为核心,以水能资源的梯级开发为核心。故选D项。
2.田纳西河流域的综合治理对农业的主要好处是通过水利工程建设,实现防洪、灌溉等综合效应。故选B项。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我国最大的原始森林现正遭受严重破坏,为保护这片森林,最有效的措施是
A.禁止伐树,全部保护起来数
B.人类需要多少,就伐多少
C.有计划地伐树,及时更新林木
D.全部采光,再重新植树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对森林资源的利用应实施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应采用开发与保护并重的方针,而不是一味的开发或保护,并结合选项A、B、D项明显错误。
点评:本题难度低,学生只要掌握资源开发的基本原则,并结合选项逐一分析即可。


本题难度:简单



4、综合题  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兴水利、除水害,事关人类生存、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历来是治国安邦的大事。根据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1)~(4)题。
材料一:
我国某地区略图(图1)。图中A地年平均降水量734.5毫米,其中夏季降水量占全年的61.4%;1月平均气温—12℃,7月平均气温24.6℃。
材料二:
珠江、淮河流域有关数据对比表(表一)
(1)A地所处的自然带是_______________,其气候特点是夏季__________,冬季_________。
(2)说明图1区域建设农田水利工程的自然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淮河流域的径流总量比珠江流域_____,但水资源利用率比珠江流域_____,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珠江发源于云南省,淮河发源于河南省。比较珠江和淮河的水能蕴藏量大小并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温带落叶阔叶林带;高温多雨;寒冷干燥
(2)地处季风气候区,降水有明显的季节和年际变化;干季需要水源灌溉;平原地区地势低平,雨季需要排涝;丘陵山区适宜建水库。
(3)小;高;水库库容与径流总量的比值大
(4)珠江的水能蕴藏量大;流域面积广;多年平均降水量多(径流总量大);落差大。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综合题  图6是某海湾围海造地前后的对比图。指出围填海前后的变化,并就其中一项变化,说明其对环境带来的负面影响及对策。(10分)


参考答案:围填海前后的变化:湿地消失、山林被破坏、海滩消失、新增人造大堤和填海土地、海湾消失等。)
湿地消失——负面影响:影响生物多样性、海洋生物繁殖和鸟类栖息。
对策:在新生土地上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可建设人工湿地和水域。
山林被破坏——负面影响:填海采石场破坏山林景观,诱发岩坡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
对策:对岩坡进行生态恢复,结合工程措施,防治崩塌、滑坡灾害。
海滩消失——负面影响:造成海滩旅游资源破坏。
对策:利用新增围海大堤和土地资源,开发新的旅游项目,可营造人工湖泊和人工沙滩。
新增人造大堤和填海土地——负面影响:大堤容易造成排水不畅、诱发次生盐碱(渍)化。
对策:开挖人工湖泊、降低水位以及加强围填海区抗洪排涝能力等。
海湾消失——负面影响:海湾渔业和养殖业迁出,影响渔民的生产生活。
对策:应通过合理的补偿安置,解决该区域渔民的生产生活问题。
(其他合理答案,酌情评分)


本题解析:围海造陆对自然环境改变通过图中图例前后对照可以归纳出来。产生的负面影响要从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的关联性入手来分析。对策主要包括了工程、生物和技术三方面的措施来分析即可。


本题难度:一般




首页 上页 7 8 9 下页 尾页 8/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