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01-08 13:09:08
1、单选题 下图表示我国某区域多平均的水平衡收支概算(单位:亿m3),该地区年均降水量约1000mm。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该地区位于我国2.该地区水资源利用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A.南方地区
B.北方地区
C.西北地区
D.青藏地区
E.水资源短缺
F.水污染严重
G.水资源利用率低
H.地下水过量开采
参考答案:1. A
2. 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
1.根据题干的提示“该地区年均降水量约1000mm”,可知该地区位于我国湿润地区的南方地区,北方地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年均降水量都小于1000mm。
2.从图中数据可知,地表径流量大部分直接入海,实际用水量占降水量的比例很少,所以该地区水资源利用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水资源利用率低,该地区水资源丰富,水污染情况在题中不能反映,地下水抽取量没有超过补给量,所以没有出现过量开采。
考点:该题考查气候分布和水资源的的利用。
本题难度:简单
2、单选题 读下图,完成1~3题。
1、若该图是以地球上某地为中心的投影图,O点足尼罗河人海口(30°N,30°E),AB为地球半径的2倍,则在所示区域内包含的板块数为
参考答案:1、D
2、D
3、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下图表示的是①、②、③、④四个地区的气温和降水等气候资料,据此回答问题。
1.气候资料中的四个地区种植的农作物排序正确的是2.下列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A.①水稻 ②冬小麦 ③大豆④甜菜
B.①甘蔗②玉米③棉花 ④苹果
C.①椰子 ②甜菜③油橄榄 ④春小麦
D.①天然橡胶 ②冬小麦 ③葡萄 ④水稻
E.①——英国
F.②——温带季风气候
G.③——亚热带季风气候
H.④——俄罗斯
参考答案:1. D
2. B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
1.依据气候类型判断的三步骤,①为热带雨林气候,②为温带季风气候,③为南半球的地中海气候,④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对应种植的农作物是①天然橡胶 ②冬小麦 ③葡萄 ④水稻。
2.根据上题判断,正确的是B。
考点:主要考查了气候类型的判断。
点评:本题难度较大。以①、②、③、④四个地区的气温和降水等气候资料为材料,要求学生熟练掌握气候类型判断的三步骤。
本题难度:简单
4、单选题 读下图,回答问题
1.图中岩层按由老到新的顺序可能的是2.图中发生的内力作用可能的是
A.①②③④⑤
B.②③④⑤①
C.②③④①⑤
D.②③①④⑤
E.固结成岩
F.岩浆活动
G.重熔再生
H.变质作用
参考答案:1. C
2. B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地质作用和读图综合分析能力。
1.根据沉积岩的分布位置判断,②③④⑤岩层依次由老到新,而①为岩浆岩,破坏了②③④岩层,但没有破坏⑤岩层,说明其生成在②③④之后,⑤之前。故C项正确。
2.图示①为岩浆岩,属于岩浆活动作用的结果,属于内力作用。
本题难度:困难
5、单选题 沈阳气象中心气象台从2008年11月14日凌晨,开始相继对大连、盘锦、营口等地发布了雾情级别最高的红色预警信号,其中在营口地区及附近海区雾情最为严重,能见度不已50米。据此完成问题。1.深秋时节辽宁等地区时有大雾的原因是2.在此期间,太阳直射点在地球表面的移动状况是
A.昼夜温差减小,水汽易凝结,且风力微弱,水汽不易扩散
B.昼夜温差减小,水汽不易凝结,直接悬浮于大气中
C.昼夜温差较大,水汽不易凝结,直接附着于地面上
D.昼夜温差较大,水汽易凝结,且该季节晴朗天气多,有利于浮尘产生
E.一直向北
F.一直向南
G.先向北后向南
H.先向南后向北
参考答案:1. D
2. B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
1.深秋时节辽宁等地区时有大雾的原因是昼夜温差较大,水汽易凝结,且该季节晴朗天气多,有利于浮尘产生。
2.2008年11月14日凌晨出现雾情,持续时间不会太长,所以太阳直射点直射在南半球并向南移动。
考点:主要考查深秋时节大雾的产生原因和太阳直射点的季节移动。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要求学生熟练掌握深秋时节大雾的产生原因和太阳直射点的季节移动。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