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01-08 13:07:02
1、单选题 (10分)旅游地理
核动力破冰船的出现、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北极旅游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下图是探险者在北极点拍的中华结,据此回答:
(1)该照片拍摄日期、拍摄者或中国结影子的方位是(2分)
A.3月21日、中国结影子指向正南
B.6月22日、拍摄者位于中国结东南
C.8月20日、拍摄者位于中国结正南
D.9月16日、中国结影子指向东北
(2)列举北极地区的旅游资源。(8分)
参考答案:
(1)C(2分)
(2)无污染的原生生态环境 极光、极昼等天象景观、雪域风光等气候景观 北冰洋风光水域景观 北极熊、北极驯鹿、北极狐生物景观等(列举四个具体内容得8分)
本题解析:
(1)北极旅游应在北极地区的极昼时期,北极夏半年是3月21日-9月23日。旅游活动最可能是北极地区气温最高的月份。北极是海洋,最高气温出现在8月份,所以拍摄日期可能是8月20日,C对。
(2)北极地区是无污染的原生生态环境,有极光、极昼等天象景观,雪域风光等气候景观。北冰洋风光水域景观,北极熊、北极驯鹿、北极狐生物景观等。
考点:旅游活动的季节性特点,区域旅游资源的类型。
本题难度:一般
2、综合题 读下图,回答有关问题。(26分)
(1)将左图中的A.B.C.D标在右图适当位置上,并注出二分二至日。
(2)当地球处于公转轨道的A→B段时,长春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变______(大小)。
(3)地球绕日公转在图中的_____点时,最接近远日点位置,其公转速度较_____(快慢)。
(4)当地球公转在A→B段时,太阳直射点在______半球,向______(北、南)移动。此期间北京白昼在不断变 ________(长短)。
(5)当地球公转C→D→A时,北半球的昼夜情况______,其中D→A段时,北半球的昼变______(长短),夜变______(长短)。
参考答案:
(1)如图:
(2)大
(3)B. 慢
(4)北半球 北 长
(5)昼短夜长 长 短
本题解析:
(1)A为春分,太阳直射赤道;B为夏至,太阳直射北回归线;C为秋分,太阳直射赤道,D为冬至,太阳直射南回归线。
(2)从A到B,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太阳直射点与长春的纬度差逐渐缩小,长春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变大。
(3)远日点为7月初,公转速度较慢,离夏至较近。
(4)A为春分日,之后太阳直射点开始向北移到北半球,直至B点(夏至日),为太阳直射的最北点,在此期间,整个北半球的昼长不断变长。
(5)当地球公转C→D→A时,太阳直射南半球,北半球昼短夜长;其中D→A段时,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北半球各地昼变长,夜变短。
考点: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扬州四季分明的原因是( )
①地处中纬度 ②正午太阳高度终年不变 ③昼夜长短季节变化较大
④昼长和正午太阳高度同时达到最大值或最小值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四季更替。四季的划分是以一地的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为依据,而扬州位于中纬度,故季节变化明显。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下面四幅示意图中,能正确表示黄赤交角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试题分析:黄赤交角是地球自转的赤道面与公转的轨道面之间的夹角,目前的大小是23°26′。故图中②为表示黄赤夹角。
考点:该题考查黄赤交角。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2007年4月23日公布了拍摄到的首批太阳“三维立体照”。这些照片将帮助科学家更好地预测太阳爆发的情况。太阳爆发主要指太阳因内部核能爆炸而产生的耀斑、日冕物质抛射等剧烈活动,其中,日冕物质抛射是太阳系中最猛烈的爆发现象,其抛射出的物质能在地球上产生其壮观的极光。据此并结合下图回答:
小题1:读上图可知,日冕位于图中的
A.甲处
B.乙处
C.丙处
D.丁处
小题2:下列国家中最有可能欣赏到极光的一组是
A.英国、墨西哥
B.加拿大、挪威
C.意大利、西班牙
D.印度、巴基斯坦
小题3:下列现象的产生可能与太阳活动有关的是
①山脉的隆起
②环太平洋地震带近年地震频发,造成的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严重
③世界很多地区降水异常,出现洪涝灾害
④潮汐现象加剧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参考答案:
小题1:D
小题2:B
小题3:D
本题解析:
太阳活动类型包括黑子—光球层;耀斑、日珥—色球层;太阳风—日冕层。极光也是太阳活动的类型之一,主要发生在两极地区,高速运动的带电粒子流和大气摩擦,产生耀眼的光斑。山脉的隆起多属于地质运动,潮汐现象加剧和太阳活动无关。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