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01-08 13:05:36
1、综合题 下图是部分地区气候类型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气候类型:甲为__________,乙为________,丙为____________。
(2)甲、丙两地都在近海地区,但降水状况不同,试从大气运动、地形、洋流方面作简要分析。
(3)乙、丁气候类型相同,但面积大小不等,试从地形、海陆状况作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
(1)热带雨林气候?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
(2)甲地:常年受赤道低压带和东南信风交替控制,处于大分水岭的迎风坡,终年受东澳大利亚暖流影响,全年多雨
丙地:常年盛行西风,处于安第斯山的背风坡,沿岸有寒流影响,全年少雨
(3)地形:乙地处于大分水岭东坡,平地狭小,季风影响范围小;丁地处于拉普拉塔河平原,低平广阔,季风影响范围大。
海陆状况:澳大利亚大陆面积较小,海陆差异小;南美大陆面积较大,海陆差异大。
本题解析:考查区域地理概况和气候类型的判读。
甲为热带雨林气候,受赤道低压带和东南信风交替控制,处于大分水岭的迎风坡,加之沿岸受东澳大利亚暖流影响,全年多雨。乙和丁都为亚热带湿润性气候,由于乙地处于大分水岭东坡,平地狭小,范围小;丁地处于拉普拉塔河平原,低平广阔,范围大。丙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处于安第斯山的背风坡,全年少雨。
本题难度:简单
2、单选题 图为①、②、③(阴影区域)三种气候类型的气温和降水资料。完成题。
小题1:图中①气候类型为
A.温带季风气候
B.地中海气候
C.亚热带季风气候
D.温带大陆性气候
小题2:关于图中三种气候类型的叙述,正确的是
A.①气候类型受气压带、风带的交替控制
B.②气候类型主要分布在亚热带大陆东岸
C.③气候类型最适合发展商品谷物农业
D.①、②、③气候类型夏季均为高温少雨
参考答案:
小题1:A?
小题2:B?,
本题解析:
小题1:从图上不难看出①地的1月气温在0度以下,降水少;七月气温高(20—30度),降水多,说明其气候具有雨热同期的温带季风气候的特点
小题2:按照上题的方法可以判定图中的②、③气候类型分别是南半球的亚热带湿润性季风气候与温带海洋性气候。①地温带季风气候的形成是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②地的亚热带湿润性季风气候一般是分布在大陆的东岸,③这种温带海洋性气候因为光照不足,不适宜种植业的发展,适宜多汁牧草的生长,对发展畜牧比较有利
点评:本组题的关键是要求考生能根据所学的气候类型的判定方法,判定出图中的①、②、③的气候类型,同时各自的成因、分布规律有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与掌握,考生不容易准确地读出图中①、②、③的气温与降水的数值特征,试题难度比较大,属于中档偏难的题目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下图为气候类型分布模式图,图的左侧是某季节气压带风带位置示意图,据图中信息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图中甲气压带的名称以及图示季节分别是
A.副热带高气压带,夏季?
B.副热带高气压带,冬季
C副极地低气压带,夏季?
D.副极地低气压带,冬季
小题2:由图可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①③气候的共同成因是气压带风带交替控制
B.气候⑤在北美洲不典型的原因是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不明显
C.⑥和⑦气候类型不同,自然带相同
D.①→②→③→④→⑦自然带递变的主要因素是水分
小题3:若该图表示亚欧大陆,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④区域发展农业的区位优势是水热组合好
B.⑦区域因其农业发达,人口稠密
C.乙附近岛国农业机械化程度高,渔业发达
D.丙附近岛国农业地域类型是大牧场放牧业
参考答案:
小题1:A
小题1:C
小题1:C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世界气候类型的分布、成因及影响。
小题1:根据图示气压带风带的分布位置判断,甲为副热带高压带,图示赤道低压带完全位于赤道以北位置,故判断全球气压带风带向北移,为北半球夏季。
小题2:结合图示的气候类型的分布位置判断,①位于赤道附近,终年受赤道低压带控制,而形成热带雨林气候,A错误;⑤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其成因为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故B错误;⑥为温带季风气候;⑦为温带海洋性气候,均形成温带落叶阔叶林带,C正确;图示①→②→③→④→⑦自然带递变呈南北变化,属于纬度地带性以热量条件从低纬向高纬递减为基础。
小题3:④为地中海气候,雨热不同期,A错误;⑦为温带海洋性气候,由于终年温和湿润,不利于农作物成熟,B错误;乙附近岛国为日本,工业发达,故农业生产的机械化水平高,且北部有著名的北海道渔场,渔业发达,C正确。丙附近岛国为冰岛,纬度高,气候寒冷,不利于大牧场放牧业发展,D错误。
本题难度:一般
4、综合题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10分)
(1)此上图中表示_______锋天气系统。(1分)
(2)A、C两处比较,_______处气温低,原因是____ __ ;B、C两处相比, _____处夜间气温较高,原因是 。(5分)
(3)图中序号的含义:①______作用,②________辐射,③________辐射。(3分)
(4)若该天气系统活动频繁且势力强劲,则我国北方地区在冬春季节易发生__________等灾害性天气。(1分)
参考答案:
(1)冷(1分)
(2)A(1分) 冷气团控制(1分) B (1分) 阴天夜晚大气逆辐射强,保温作用好(2分)
(3)①反射(1分) ②太阳(1分) ③地面(1分)
(4)寒潮 (暴雪)(1分)
本题解析:
(1)读图,根据图中冷气团主前进,暖气团被迫抬升,判断是冷锋系统。
(2)A、C两处比较,A处受冷气团控制,气温低。 B、C两处相比,B处是阴天,阴天夜晚大气逆辐射强,保温作用好。B处夜间气温较高。
(3)读图, ①是云层的反射作用, ②是太阳辐射, ③是地面辐射。
(4)若该天气系统活动频繁且势力强劲,则我国北方地区在冬春季节易发生寒潮 或暴雪等灾害性天气。
考点:常见天气系统及特征,大气的热力作用各环节名称,区域主要气象灾害类型。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大湖效应”指的是冷空气遇到大面积未结冰的水面(通常是湖泊)从中得到水蒸汽和热能,然后在湖泊迎风岸形成雨、雪、雾等现象。下图为美国五大湖区年平均降雪量(1971-v2000年)的空间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与“大湖效应”产生的降雪过程原理类似的天气系统是
A.暖锋
B.冷锋
C.气旋
D.反气旋
小题2:关于图中各地积雪厚度或成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地积雪厚度大只与地形抬升有关
B.乙地积雪厚度小主要是因为距湖远
C.丙地所在等值线的数值应是120
D.丁地等值线密集的原因是风力最大
参考答案:
小题1:A?
小题2:B
本题解析:小题1:冷空气在经过大湖湖面时,被增温加湿,温度就高于湖泊迎风岸的冷空气,相当于暖湿气流流向冷气团,类似于暖锋的形成过程,故本题选A。
小题2:影响甲地积雪厚度除了与地形抬升有关外,还受到到其他因素影响,如距湖远近等,从图上等值线可以看出,等值距是50,故丙地等值线树脂不会出现120,丁地等值线密集只能说明这个地方降雪量变化大,不能说明风力状况,乙地由于距湖远,当气流运动到此处的时候,水汽量已经很少了,故积雪厚度小,因此,本题选B。
故本题选B。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