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01-08 13:05:06
1、单选题 下图示意我国东南沿海某岛屿地质地貌结构,甲地位于乙河流的上游。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小题1:图中甲地地质构造与下列地理事物成因相同的是
A.庐山、泰山
B.喜马拉雅山、阿尔卑斯山
C.死海、贝加尔湖
D.渭河平原、汾河谷地
小题2:研究发现,近年来乙河流河口地区泥沙堆积明显。这种现象的原因最可能是
A.该流域降水量减小
B.乙河流流速减慢
C.流域植被覆盖率增大
D.海平面上升,海水的顶托作用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2:D
本题解析:
小题1:甲地的岩层向上拱起,为背斜,是因地壳的水平挤压形成的。庐山、泰山为断裂上升;死海、贝加尔湖、渭河平原、汾河谷地都为断裂下陷;而喜马拉雅山和阿尔卑斯山都是地壳的水平挤压形成的褶皱山。故选B。
小题2:流域降水量减少,河流泥沙减少,河口泥沙会堆积减少;乙河流速减慢,携带泥沙减少,河口泥沙堆积减少;流域植被覆盖率增大,使河流的泥沙含量减少,河口泥沙堆积减少;而海平面上升,海水的顶托作用,使入海的河流流速减慢,泥沙在河口的堆积明显。故选D。
本题难度:简单
2、单选题 下图为某地地质剖面示意图,甲处有一自南向北流的河流,西岸冲刷较重。某日北京时间18: 50时,该地旗杆影子缩为一个点。读图答题。
1.下列有关该地的叙述,正确的是2.下列关于甲、乙、丙、丁四处的叙述,正确的是
A.位于非洲地中海沿岸
B.位于南半球、西半球
C.盛行风为东北风
D.可能为热带草原景观
E.甲处构造为典型的储油构造
F.乙处钻探到的岩层最复杂
G.丙处钻井可能发现大理岩
H.丁处地下铁矿体形成时间比断层晚
参考答案:1. D
2. 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
1.甲处有一自南向北流的河流,西岸冲刷较重,反映地转偏向力向右偏,故判断该地区位于北半球,某日北京时间18: 50时,该地旗杆影子缩为一个点。说明该地有太阳直射,即纬度位置小于23.5°N;当北京时间为18:50时,当地为正午12时,即当地时间较120°E地方时晚6小时50分,即经度位于120°E西侧102.5°,即当地位于17.5°E,判断该地区位于北非,故可能为热带草原景观。
2.甲处位于断层附近,故不利于石油储存,A错误;根据图示钻探到的岩层最复杂的是丙处,B错误。丙处花岗岩和石灰岩接触地带,岩浆侵入时石灰岩受热可能变质形成大理岩,C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世界区域地理和地质构造的判断。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学生只要抓住题干的河流偏向、地方时的差异和图示岩层的分布和破坏关系等内容,进而可判断地转偏向力的方向、南北半球、经纬度位置和岩层形成的早晚关系等内容。
本题难度:简单
3、综合题 地质工作者在我国下列各地发现了不同的古生物化石。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2分)

(1)a-b-c之间的地质构造为________ ___,依据是______ __ _(4分)。
(2)a-b-c-d-e之间的地质构造总称为________,它是由于岩层受________而造成的。(4分)
(3)按成因分类,该地区的地表岩层多属于________岩。(2分)
(4)若要在该地钻探石油,则应选在________(填字母),原因是什么?(2分)
参考答案:(1)背斜 地层中间老两翼新(4分)
(2)褶皱 挤压(4分)
(3)沉积(2分)
(4)b 背斜是良好的储油构造 (2分)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岩石的类型和地质作用。(1)图示a-b-c之间,中间老两边新,判断为背斜结构;(2)a-b-c-d-e之间岩层弯曲,判断为褶皱,由于岩层受挤压力作用而形成。(3)含有化石,反映为沉积岩。(4)背斜储油。
本题难度:困难
4、单选题 图1为四处景观,图2为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读图回答小题。
小题1:关于形成图1中四处景观的主要外力作用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①—冰川侵蚀
B.②—海浪沉积
C.③—风力侵蚀
D.④—流水侵蚀
小题2:澳大利亚石灰岩海岸的形成主要与下列哪些物质循环有关? ( )。
①地壳物质循环 ②碳循环 ③水循环 ④生物循环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小题3:形成图1中四处景观的主要地质过程与图2中相关内容对应正确的是( )。
A.①—甲→a→乙→b
B.②—d→丁→b→c
C.③—丙→c→d→丁
D.④—戊→b→c→d
参考答案:
小题1:D
小题2:C
小题3:B
本题解析:
小题1:解答本题主要应用关键词突破法。海岸地貌主要为海浪侵蚀地貌,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张家界砂岩峰林和甘肃景泰黄河砂砾岩石林为流水侵蚀地貌,分别分布在湿润地区和河流沿岸地区。
小题2:可能有不少同学不熟悉碳循环,因而要用优选熟项法先分析地壳物质循环、水循环和生物循环等在石灰岩海岸形成过程中的作用。石灰岩海岸属于喀斯特地貌,其形成主要是由于水溶解了石灰岩以及海浪的机械侵蚀作用,这既有地壳物质循环的过程,也有水循环过程。生物循环中产生的有机酸对石灰岩也会产生溶蚀作用,但其作用十分有限,所以生物循环不是主要的。
小题3:图1中地质地貌景观是内、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但形成这些景观的地质作用中,外力作用尤其是侵蚀、搬运作用更为重要,“b→c”过程不能缺。另外,④图中石英砂岩为沉积岩,图2中戊为变质岩。
本题难度:一般
5、综合题 读“某地的地质剖面图”,试着当一位地质工程师,对下面的问题作简要的分析说明。(10分)
(1)图中B处为?构造,如我国的 ??。(试举一例)
(2)从岩层形态上看,C为?构造,,C处形成山岭的原因是是?
D为?构造D处形成谷地的原因是 ??。
(3)C、D两种构造中,利于储存石油的是??,利于储存地下水的是?(填字母)
(4)如果在这里修建一条地下隧道,应该选择在?地。(填字母)理由是?。
参考答案:(1)地堑?如我国的汾河谷地、渭河平原、吐鲁番盆地
(2)向斜?向斜槽部受挤压,岩石坚硬不易受侵蚀,反而成山
背斜?背斜顶部受张力的作用,容易被侵蚀成谷
(3)D? C?
(4)D 背斜岩层向上拱起,可以承受一定的压力,并且不易储存地下水
本题解析:(1)图示B处两侧为断层,中间岩层向下滑,故判断B处为地堑;我国的汾河谷地、渭河谷地和吐鲁番盆地是地堑构造的典型。(2)根据图示C处中间岩层向下凹,故判断为向斜;向斜成山的理由主要从外力作用的角度分析。D处中间岩层向上拱起,故判断为背斜;背斜成谷的理由可从外力作用角度分析。(3)利用背斜储油,向斜储水的原理分析。(4)挖隧道应选择在背斜构造中,其理由可从力学原理和地下水的运动角度分析。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基础性试题,学生只要能利用岩层的变形和变位判断地质构造。注意判断地质构造与地形的基本依据的差异和内力作用、外力作用下的背斜、向斜形成地貌的差异。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