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01-08 12:45:28
1、单选题 我国为了改善日益恶化的生态环境,建设了许多防护林体系,其中规模较大的是“三北” 防护林和长江中上游防护林。据此,回答1~2题:
1、“三北”防护林所起的主要的环保功效是
[? ]
A.吸烟除尘
B.美化环境
C.防风固沙
D.净化空气
2、长江中上游防护林所起的生态作用是
[? ]
A.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B.繁衍物种、维护生物多样性
C.调节气候、稳定大气成分
D.净化空气、吸烟除尘
参考答案:1、C
2、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2、单选题 读下图,完成题
小题1:制约图示区域城镇分布及城镇人口规模的主导因素是( )
A.交通线分布及线路等级
B.地表形态及土地面积
C.热量条件及农作物产量
D.水资源分布及数量
小题2:图示区域内,与古代相比,当代( )
A.河流水量更大
B.城镇向河流上游迁移
C.交通线离山地更远
D.山地森林覆盖率更低
小题3:图示区域城镇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是( )
A.森林破坏
B.土地荒漠化
C.水土流失
D.地面沉降
参考答案:
小题1:D
小题2:B
小题3:B
本题解析:
小题1:根据图中的经纬度、沙漠、季节性河流等相关信息可以判定图示区域为我国塔里木盆地的南部一带,图示区域城镇都分布在山麓地区,这里虽然降水稀少,但高山上的冰雪融水为其生存提供了水源。故水资源的分布及数量不仅影响了城镇的分布,还直接影响了城镇的规模大小。故选D。
小题2:从图中的古城遗址与当代城镇相比,出现了现代城镇明显向河流的上游迁移的特点。原因可能与人口数量的增多,工农业、生活用水量的增大,上游过度用水,下游因断流而无水可用,人们不得不向河流上游迁移。故选B。
小题3:在这干旱地区的城镇本身面临自然缺水状态下的风沙的严重威胁,再加上不合理的人类经济活动更进一步加剧了土地荒漠化的速度。这里降水和自然植被稀少,不存在严重的水土流失和森林破坏的问题,故选B。
点评:本组题需要考生在区域定位清楚的基础上,掌握西北内陆地区的最基本的自然地理特征——干旱,从环境的整体性出发去理解自然环境特征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试题属于中档性的题目。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联合国最新统计显示,地表1/3面临荒漠化威胁,土地荒漠化每年给全球造成420亿美元的经济损失。联大规定把每年的6月17日定为“世界抗击荒漠化日”。根据已学知识,回答问题。
小题1:下列自然特征中,本身不包含着荒漠化潜在威胁的是( ? )
A.干旱的气候条件
B.高原、盆地为主的地形
C.人口激增
D.过度放牧
小题2:我国近50年来土地荒漠化严重的原因是( )
A.降水量减少,蒸发旺盛
B.人类生产活动与生活活动不当
C.臭氧层破坏
D.全球气温升高,蒸发加剧,使地面植被死亡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1:B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荒漠化。
小题1:高原、盆地为主的地形不一定都出现荒漠化,如我国的四川盆地。
小题1:土地沙化、荒漠化是一种自然现象,在内陆干旱地区,由于风化和风力侵蚀都会出现这种现象。但近几十年来我国荒漠化加剧的原因主要是人类活动的不合理造成的,如过度放牧、垦荒等都是重要因素。
本题难度:一般
4、综合题 读我国部分区域水土流失状况分布示意图(图12),回答下列问题。(6分)
(1) 图示区域中,水土流失地区分布规律是什么?(3分)
(2) 简述图示A区域水土流失严重的人为原因。(3分)
参考答案:(1) 大致呈东北—西南方向延伸;最严重的地区集中分布在黄土高原地区;主要位于我国地势的第二级阶梯上。(3分)
(2) 植被破坏;不合理的耕作制度;开矿;大型工程建设不当等。(3分)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我国的区域地理。
第(1)题,从图中信息可以得出结论。
第(2)题,A区域为黄土高原,注意题干要求,“人为原因”。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我国为了改善日益恶化的生态环境,建设了许多防护林体系,其中规模较大的是“三北” 防护林和长江中上游防护林。据此,回答1~2题:
1、“三北”防护林所起的主要的环保功效是
[? ]
A.吸烟除尘
B.美化环境
C.防风固沙
D.净化空气
2、长江中上游防护林所起的生态作用是
[? ]
A.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B.繁衍物种、维护生物多样性
C.调节气候、稳定大气成分
D.净化空气、吸烟除尘
参考答案:1、C
2、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