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01-08 12:37:45
1、综合题 我国某校"环球探险社团"在暑期进行了网上模拟探险活动,下图表示探险区域和探险路线,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学生在纬度接近的A、B两区域看到的自然带分别是:______、______,影响A区域自然带形成的主导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
(2)C探险区存在一个______(高或低)温中心,该区域种植业集中于______地带,丰富的新能源有____________。
(3)如果坐船航行途径D海域,此过程中出现的现象有______。A、轮船顺风顺水B、轮船逆风逆水C、白昼越来越长D、太阳从东偏北方向升起
(4)下图中最有可能在E地拍摄的照片是______,该地貌景观形成的主要地质作用是____________。
(5)探险路线经过墨西哥坎昆,2010年联合国气候大会在该地举行,这次会议共同注的全球性环境问题主要是____________。为解决此问题,我国近几年来采取的具体措施有哪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热带草原带;热带雨林带;地形
(2)低;河谷;太阳能、风能、地热(任答两点)
(3)BD
(4)a;风力侵蚀作用
(5)全球变暖;调整产业结构,淘汰低能效工业;大力开发可再生能源和清洁能源(绿色能源);发展科技,更新设备,提高能源利用率;加强资源回收利用,倡导循环经济;加强管理与宣传,提高节能意识(任答2点)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
2、单选题 28.华北平原所处的自然带为:
A.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B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C 亚寒带针叶林带? D 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3、单选题 北美大河科罗拉多河,发源于落基山脉西部,汇入加利福尼亚湾。流域干支流多峡谷,河床比降大,其大峡谷段是世界上最壮观的河谷景观之一。读图,回答下题。
小题1:胡佛水坝修建后,对科罗拉多河的影响说法正确的是
A.下游沙滩减少
B.上游运输繁忙
C.下游流速减慢
D.上游水位升高
小题2:科罗拉多大峡谷两侧景观差异显著,北侧林木苍翠,南侧植被稀少,其原因是
A.北侧高山冰雪融水浇灌,植被丰富
B.北侧处于暖湿气流迎风坡,林木苍翠
C.南侧悬崖峭壁,土层薄,植被稀少
D.南侧深居内陆,气候干旱,植被稀少
参考答案:
小题1:A
小题2:B
本题解析:
小题1:水坝修建后,下游泥沙减少,河流沙滩沙源缺少,沙滩减少;科罗拉多河比降大,不宜航运;下游的流速由下游地势决定,与上游水坝无关;水坝修建蓄水后,形成米德湖,对科罗拉多河上游水位没有影响。故选A。
小题2:科罗拉多大峡谷处于西风区,北坡为迎风坡,水汽充足,植被繁茂,南坡为背风坡,降水少,植被稀少,故选B。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下图为某山脉山坡的垂直植被分布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图中山坡原有的一类自然植被现已完全缺失,该类自然植被可能是
A.热带草原
B.常绿硬叶林
C.落叶阔叶林
D.高山苔原
小题2:导致图中自然植被类型缺失的因素最可能是
A.纬度位置
B.海陆位置
C.地形地势
D.人类活动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2:D
本题解析:
小题1:读图,随着海拔高度的变化,水热条件发生变化,气候类型不同,植被也不同。图中山坡原有的一类自然植被现已完全缺失,根据图中原生植被类型,在原生常绿阔叶林上,应存在原生落叶阔叶林,再向高处才是原生针叶林,所以缺失的是落叶阔叶林,C对。该山位于亚热带,没有热带草原,A错。常绿硬叶林在大陆西岸,不与常绿阔叶林在大陆同一侧,B错。该山海拔不够高,没有高山苔原,D错。
小题2:该山地的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地势都没有发生变化,不可能是缺失的原因,A、B、C错。只有人类活动,砍伐森林,导致原生的落叶阔叶林消失,被次生林取代,D对。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林线是指高纬度或高山地区,由于低温和风及土壤等条件而不能形成森林的界线。山地林线分布高度主要取决于温度和降水,通常与最热月平均温度10℃的等值线相吻合。表是我国境内不同区域山地林线的分布位置。完成题。
| 山地 | ? | ② | ③ | ④ | ⑤ | ⑥ | |
| 地理位置 | 纬度 | 30°N | 38°N | 47°N | 41°N | 25°N | 28°N |
| 经度 | 90°E | 90°E | 90°E | 125°E | 118°E | 106°E | |
| 林线位置 | 海拔高度(米) | 4300 | 3400 | 2400 | 2300 | 3400 | 3600 |
参考答案:
小题1:BC
小题2:AB
本题解析:
小题1:森林界限简称林线,指高纬度地区或高山,由于低温(月平均气温最高在7℃以下)和风及土壤等条件而不能形成森林的界线。我国林线高度大体由西南向东北递减,最大值出现在藏南地区,一般干旱地区比湿润地区高。
小题2:由题干可知,影响林线高度的因素有气温、降水量、风、土壤。海拔高度不影响林线理论高度。林线高度与平均气温最高值密切相关。西北地区大陆性强夏季气温高,所以林线高。
点评:本组题难度较大,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理解林线的定义。本组题也充分考查了学生获取信息并应用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
【知识拓展】林线的分布
在平地一般是高寒地带的针叶林的北限(北半球),见于北纬60—70°附近,而海岸附近多为较此更低的纬度。在高山,大体上是以发达的亚高山带针叶林为上限,如日本岛根县大山也有山毛榉林。森林界线的高度随着低纬度趋向高纬度而降低,在同一座山,一般南侧比北侧要高,在同一斜面池沼方面也比山脊有更高的倾向。再有普通台地连接的高山也比孤立的高山要高。日本本州中部高山大概在2400—2600米附近,北海道高山是1000米附近。在森林界线以上或以北,乔木疏生,并即将达到乔木界线,而无乔木生长。连接于高位沼泽的水湿地区的森林也表现出一种界线,这是在高纬度地区以外所存在的局部现象。
这是一张根据各地山地监测数据以及气象资料推断制作的地图,从中我们可以大致了解到中国高山林线海拔高度。图中可以看出,高山林线的位置呈现出从南向北递减的规律,此外,西部的林线要高于湿润的东部地区。我国林线最高的地区在西藏自治区东南部,海拔高度超过4400米。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