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01-08 12:35:43
1、单选题 2003年下半年以来,我国区域增长格局出现一些明显的变化。与“中国经济领头雁”的珠三角、长三角地区近年来遭遇整体经济增速回调、经济增长趋于理性回归相比,以环渤海为中心的中国北方区域突然发力,区域增长重心持续向北转移。在经济增长和投资增速上,环渤海地区的各省市排名前列。超过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的许多省市。结合下图回答1~3题。? 
1.我国区域经济增长重心持续向北转移的原因有
①北方土地和劳动力价格等要素比南方低
②北方各种资源和能源比南方丰富
③国家加快了推进以环渤海地区为中心的北方区域的发展步伐
④北方交通和对外联系比南方方便
[? ]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2.天津定位为北方经济中心,其最具优势的产业部门是
[? ]
A.微电子工业
B.重化工业
C.食品工业
D.玩具工业
3.首钢迁出北京,落户河北曹妃甸的主要目的是
[? ]
A.为了迎接北京奥运,减少对北京环境的污染
B.为了开发北方煤炭和铁矿资源,发展北方地区经济
C.为了开发海洋资源,推进北方可持续发展
D.为了发展和日本等东北亚地区的对外贸易
参考答案:1、C
2、B
3、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2、单选题 下图为我国某温带地区不同系统人口、耕地、草场资源统计图,回答下面三题。
小题1:关于该地的叙述正确的是
A.耕地面积:农牧结合区>草甸草原区>荒漠草原区
B.该地不可能出现水土流失
C.荒漠草原区人口总数少,对环境破坏小,环境质量好
D.草甸草原区植被覆盖率高,不会出现扬沙、沙尘天气
小题2:有关该地自然环境的推测不可信的是
A.太阳能、风能资源丰富
B.冬冷夏热,气温日较差、年较差大
C.河流众多,含沙量小
D.该地区自然环境地域分异的基础是水分条件
小题3:下列选项中不符合该区域可持续发展方向的是
A.利用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大的优势,发展马铃薯等无公害蔬菜种植
B.扩大耕地面积,提高粮食、油料作物产量
C.以市场为导向,依托资源优势,加大科技投入,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
D.适度退耕还林还草,发展生态农业和舍饲畜牧业
参考答案:
小题1:A
小题2:C?
小题3:B
本题解析:
小题1:A农牧结合区人口最多,人均耕地面积也最多,所以耕地总面积也最多。草甸草原区和荒漠草原区人均耕地面积差异不大,但草甸草原区明显比荒漠草原区人口多,所以耕地总面积要大于荒漠草原区.是正确选项。可以看出,此地处于农牧过渡地带,生态环境比较错弱,一旦利用不合理,即会发生水土流失,又会发生荒漠化。B、D错。在三个区中,荒漠草原区是水分条件最差的,生态也最脆弱,C错误。?
小题2:此地处于农牧过渡地带,自然环境地域分异的基础是水分条件,D正确。该地特别是西部比较干旱,大气中水汽含量少,所以冬冷夏热,气温日较差、年较差大,同时太阳能、风能资源丰富。干旱区河流数量较少。所以,A、B正确,C错误。
小题3:此地处于农牧过渡地带,在土地利用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农牧业的协调,过度农耕会破坏当地脆弱的生态环境,所以B的说法是错误的。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为了保证我国农业总产量的持续增长,下列做法合理的是
[? ]
A、调整农业结构
B、扩大粮田在耕地中的比重
C、扩大耕地面积,开垦宜农荒地
D、改造中低产田,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4、综合题 阅读图文资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各题。(20分)
20世纪50年代以来,图5中我国境内某些区域建立了许多国营农场,引种优质长绒棉。目前,这些区域的棉区是我国最大的商品棉生产基地,种植规模大,机械化水平高。近年来,每至棉花收获季节,数十万外地民工前来这里采摘棉花。
(1)推断并说明这些国营农场的分布规律。分析这些地区种植优质长绒棉的有利条件。(6分)
(2)距离消费市场较远却并未影响该区域商品棉的销售,请解释原因。(4分)
(3)说明该区域商品棉生产的限制性因素。(4分)
(4)分析该区域过度扩大棉花种植面积对区域环境的影响。(6分)
参考答案:
小题1:分布规律:盆地周围绿洲地带(山前洪积—冲积扇地带)。(3分)
有利条件:(棉花生长期)光照充足,热量充足,有灌溉条件。(9分)
小题2:棉花易储存、易运输(交通条件改善);棉花品质优良(我国最大的长绒棉生产基地),市场需求量大。(6分)
小题3:劳动力不足,在棉花采摘期尤为突出。气候干旱(降水稀少),水资源有限。(6分)
小题4:过度扩大棉花的种植面积,会过度消耗水资源,导致河流下游水量大减甚至断流;(4分)荒漠化扩展、绿洲消失(生态环境恶化);(4分)灌溉用水过量(与排水失衡),会引起地下水位上升,(造成盐分在土壤表层积累)引发土壤的次生盐碱化。(4分)
本题解析:
试卷分析:
小题1:该地区为新疆塔里木盆地,水资源是影响农业生产的主导影响,故农场主要分布于盆地边缘的山麓冲积扇地带。影响棉花种植的区位条件主要从气候、地形、土壤、水源等方面分析。
小题2:距离远不影响销售主要从棉花的特征、交通条件的改善和市场因素分析。
小题3:该地区位于西北内陆,气候干旱,故水资源不足,且棉花种植为劳动力密集型产业,但该地区劳动力不足。
小题4:棉花种植业耗水量大,故过度发展棉花种植而导致了大量用水,可能导致河流下游水量减少,荒漠化扩展;且棉花种植为灌溉农业,不合理的灌溉可能导致土壤盐碱化。
点评: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掌握我国区域地理的基本概况,结合影响产业活动的主要区位因素分析。
本题难度:一般
5、多选题 上海浦东新区建设,打破了“城市化地区”和“非城市化地区”的概念,绿色与灰色区域并存穿插,把城市绿化与综合农业开发相结合。据此回答1~3题
1、上海市建设浦东新区是因为
[? ]
A、带动长江三角洲和整个长江流域经济的飞跃
B、上海市人口出生率高
C、解决面临的城市问题的需要
D、浦东农业发展的需要
2、下列功能区中属于“非城市化地区”的是
[? ]
A、农产品加工工业区
B、陆家嘴金融贸易区
C、综合农业开发区
D、植物园
3、将“城市化地区”穿插在“非城市化地区”内的主要目的是
[? ]
A、增加城市后备土地
B、改善和美化城市环境
C、交通更加便捷
D、受浦东地形条件限制
参考答案:1、AC
2、CD
3、A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