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12-27 02:13:30
1、单选题 .目前对地球形状的精确研究主要是基于
A.RS和GIS
B.GPS和GIS
C.RS和GPS
D.数字地球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解答本题的关键词是“地球形状”、“精确研究”,需要首先获得地球——球形状的信息,利用遥感可以获得。然后利用地理信息系统进行分析等,最后获得关于地球形状的模型等。所以A正确。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判读卫星遥感图像时常使用对比分析法,具体说就是对不同时间、不同地面物体的卫星图像进行对比和分析。如下图所示,虚实两线分别代表玉米和大豆两种农作物在不同时间对两种不同电磁波的反射强度(图中符号分别代表播种30、75、100、140天后两种农作物反射的电磁波强度)。读图回答(1)—(2)题。
小题1:区分两种农作物播种面积的最佳遥感图像应拍自播种
A.30天后
B.75天后
C.100天后
D.140天后
小题2:该卫星图像可能拍自
A.江汉平原
B.松嫩平原
C.洞庭湖平原
D.太湖平原
参考答案:
小题1:A
小题2:B
本题解析:
小题1:从图中可以看出两种农作物反射的电磁波强度在30天后差别最大,对比最鲜明,所以区分两种农作物播种面积的最佳遥感图像应拍自播种30天后。
小题2:我国大豆和玉米播种面积大,是当地主要农作物的主要是东北地区,,币江汉平原、洞庭湖平原、太湖平原主要的根食作物是水稻,主要油料作物是油菜。
本题难度:简单
3、单选题 在太平洋海域执行我国首次空间交会对接海上测控通信任务的远望号测量船,2011年11月17日圆满完成了为期17天对神舟八号飞船的跟踪、测控任务。回答第1题。
1.远望号测量船准确到达太平洋指定海域,并及时发现、稳定跟踪测控目标,主要应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或系统是?(?)
A.全球定位系统与遥感
B.全球定位系统与地理信息系统
C.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
D.遥感与数字地球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考查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的领域主要表现为:遥感在资源普查、环境和灾害监测中的应用(可对农作物进行估产、有助于防灾减灾);全球定位系统在定位导航中的应用(主要用于位置方面的定位和导航);地理信息系统在城市管理中的功能(用于城市的信息管理与服务、交通道路管理、环境管理以及城市规划、防灾减灾等)。所以本题选择A选项。
本题难度:简单
4、单选题 读黄河干支流部分河段水质状况分布图,判断题。
小题1:有关①、②两河段水质状况及成因分析正确的是(?)
A.①河段水质较好,因为该河段流域内工业布局较少
B.①河段水质较差,主要由于该河段上游支流植被覆盖差,水土流失严重
C.②河段水质较好,因为该河段支流多,河流净化能力强
D.②河段水质较差,因为该河段工业污染大
小题2:从③河段到②河段,黄河干流(?)
A.平均流量明显加大
B.地势逐渐降低
C.含沙量显著增大
D.结冰期逐渐变短
小题3:最适宜对乙地主要环境问题进行直接监测的现代地理信息技术是(?)
A.地理信息系统
B.数字地球
C.遥感技术
D.全球定位技术
参考答案:
小题1:D
小题2:B
小题3:C
本题解析:
小题1:图示①②两区域的水质状况都为超V类水,即水质都较差,结合图示的地理位置判断,①处为主要的灌溉农业区,其水质差应与灌溉农业的发展有关,而该地区气候较干旱,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是荒漠化;②处河段附近有钢铁工业城市—包头,为内蒙古主要的工业区,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会污染河水。故水质较差主要是由于工业污染。
小题2:结合图示从③河段到②河段流经主要的灌溉农业区,故水量逐渐减少,A错误;河流总是自高处向低处流,B正确;该区域为黄河上游,含沙量较小,C错误;由于河流自较低纬度向较高纬度流,故结冰期变长,D错误。
小题3:监测自然灾害和环境变化可利用遥感的影像资料获得。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主要考查区域地理特征的判断分析及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学生解答时需结合具体区域来进行分析。
本题难度:一般
5、综合题 (30分)地图反映了人们认识世界的程度,地图的变化记录了人们认识世界的过程。
随着地理信息技术的发展,出现了新的地图形式——数字地图。据下图,回答问题。
与纸质地图相比,概括数字地图功能方面的特点。(10分)
参考答案:增加了交互功能;信息查询和空间分析功能强,数据更新快,信息共享好。
本题解析:数字地球是一个以地球坐标为依据的、具有高分辨率的海量数据和多维显示的地球信息的技术系统。该系统信息丰富多样,以图像、图形、图表、文本报告等多种形式提供局部或全球范围的数据、信息、知识方面的服务,提供信息准确及时,修改、检索、传输信息方便快捷,并可以对系统中的数据作进一步的分析操作,最后输出人们关注的专题信息。与纸质地图相比,具有数据更新快、信息查询和空间分析功能强、交互功能强的特点。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