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12-27 02:11:26
1、综合题 读尼加拉瓜及其周边地区略图,完成下列问题。(13分)
(1)美国地质勘探局网站称,北京时间10月14日 11时51分,尼加拉瓜西部海域发生里氏7.3级地震,当地震发生时,首都马那瓜时间是 。(1分)
(2)由火山熔岩流堵截而形成的湖泊称为熔岩堰塞湖。甲湖数万年前还是太平洋的一个海湾,现在湖里仍然有成千上万尾鲨鱼、箭鱼和大海鲢等海鱼。甲湖是世界上唯一的繁殖生息海水鱼的淡水湖。试分析上述现象的形成原因。(6分)
(3)指出丙地的气候类型并分析成因。(6分)
参考答案:
(1)13日21时51分(1分)
(2)因火山喷发,与外海隔绝而成湖;(2分) 地表径流不断汇入湖泊,湖水上涨不断外泄入海,湖水日渐淡化,变成了一个淡水湖;(2分)生息在湖里的海鱼也适应了水的淡化存活下来。(2分)
(3)热带草原气候(2分) 纬度低,地处热带,气温高;夏半年(5-10月)受赤道低压带控制,高温多雨;冬半年(11-次年4月)受东北信风影响,且位于东北信风的背风地带,降水稀少。(4分)
本题解析:
(1)从图中经度可知马那瓜属西六区,比北京时间晚14时,北京时间10月14日 11时51分时,马那瓜时间=10月14日 11时51分-14=13日21时51分。
(2)根据题中信息提示可知该湖的成因,从地理环境的演化和生物进化的角度来分析淡水湖繁殖生息海水鱼的原因。
(3)根据丙地的气候资料可知为热带草原气候。从位置来看,丙地受赤道低压带和东北信风带交替控制,从而分析其气候的成因。
考点:本题考查世界主要地区。
本题难度:一般
2、综合题 读下图,回答相关问题。
(1)在上图所示气压形势下,a 等压线的数值为?百帕,①地可能出现的风向是?。若甲天气系统中心气压值增大,几天后长江中下游地区出现寒潮天气,在此期间,②地的气压和天气变化状况是?。随着季节变化,当甲天气系统消失时,控制澳大利亚大陆西南角的气压带或风带是?。
(2)图中A-B-C一线年降水量大至呈现出“由A至B逐渐减少,由C至B逐渐减少”的变化特点,试分析成因。
参考答案:(1)1012.5?西北风(偏北风)?气压升高、气温降低、天气转晴?西风带
(2)由A至B,降水主要受西风气流影响,西端的山口有利于西风气流深入,山地的迎风坡形成降水(地形雨),水汽含量由西向东逐渐减少;由C至B,主要受东南季风(夏季风)的影响,由于海陆位置的差异(距海远近不同),来自太平洋的水汽由沿海向内陆(由东向西)逐步减少。
本题解析:(1)根据图中等压线的数值可知等值距为2.5百帕,按等值线递减规律可知a等压线为1012.5百帕。按照风向确定方法可知①地风向为西北风或偏北风。甲天气系统中心气压值增大②地冷锋过境后将完全在冷气团控制下,故气压升高、气温降低、天气转晴。甲天气系统(亚洲高压)消失时,南半球进入冬季,澳大利亚大陆西南角为地中海气候,此时应为西风带控制。(2)A-B-C一线年降水量大至呈现出由A至B逐渐减少原因是冬半年A-B一线由于受西风和地形影响,降水自西向东逐渐减少。由C至B逐渐减少是由于海陆位置的原因,受夏季风的影响,自东向西渐弱。
本题难度:简单
3、单选题 大气环流和大洋环流源源不断地从低纬度向高纬度输送热量,下图表示“北半球向北的热量输送随纬度的变化”,读图完成以下各题。
【小题1】引起大气环流和大洋环流输送热量的根本原因是
A.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B.海陆分布和地球运动
C.太阳辐射和地球运动
D.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
【小题2】曲线①、②、③代表的热量输送分别是
A.大气输送、总热量输送、海洋输送
B.海洋输送、总热量输送、大气输送
C.大气输送、海洋输送、总热量输送
D.海洋输送、大气输送、总热量输送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2】B
本题解析:
【小题1】结合教材知识可知引起大气环流的能量来源是太阳辐射,大洋环流的主要动力是大气环流,风向和洋流流向均受地转偏向力影响。故选C。
【小题2】总热量输送数值应最大,对应②曲线。中纬度地区盛行由低纬吹向高纬的西南风,西南风源源不断地将热量输往高纬,这里大气环流向北输送的热量最多,故③为大气输送。故选B。
考点:大气环流、大洋环流
点评:本题组考查了大气环流、大洋环流。需要学生掌握大气环流及大洋环流的概念,来分析两者的成因。北半球中纬度为盛行西风,由低纬吹向高纬,通过大气环流把热量带到高纬度即北部,通过图中可以分析出对应的曲线,而总热量应为大气环流和大洋环流的总和,为最大。
本题难度:一般
4、综合题 读图回答问题。
下图中的甲国有“欧洲能源接口”之称,俄罗斯和中东地区的输油(气)管道大多通过该国进入欧洲。甲国农业生产空间分布差异明显,沿海地区以园艺业(柑桔、油橄榄、蔬菜等)为主,而中、东部内陆以放牧业为主。横跨亚、欧两洲的A市是甲国最大的工业中心,人口约1350万。
(1)描述x半岛降水的时空分布特点。(6分)
(2)比较A、B两市气温日较差的不同点,并简析主要原因。(4分)
(3)分析甲国农业生产空间差异的主要自然原因。(4分)
参考答案:
(1)①年降水量在1000mm以下;②降水量从沿海向内陆递减③冬季多雨,夏季少雨。(6分)
(2)不同:B城市的日较差大于A城市。(2分)
原因:A城市临海,海拔低,日较差小:B城市位于内陆,海拔高,日较差大。(2分)
(3)沿海地区地势低平;降水较多,热量较充足;适合发展园艺业。(2分)内陆地区地形以高原为主;降水少;草场广阔;地广人稀,适宜发展游牧业。(2分)
本题解析:
(1)根据材料,图示地区为北半球,从图中可以读出,半岛年降水量都在1000mm以下,且降水集中在冬季;半岛沿海地区降水多,向内陆递减。
(2)从下图可以读出,A城市的气温日较差小于B城市。和陆地相比,海洋的比热大,升温慢,降温也慢,所以,沿海地区比内陆气温日较差小。海拔较高的地方,大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和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弱,气温日较差大。与B城市相比,A城市靠近沿海,且海拔较低,所以气温日较差较小。
(3)农业生产类型是以自然条件为基础的。甲国沿海地区为地中海气候区,夏季光热条件好,且地势低平,适合发展园艺业;而内陆地区降水少,地形以高原为主,植被主要为热带草原,所以适合发展畜牧业。
考点:区域自然特点。农业区位因素。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读某区域七月等温线图,据此回答下题。
【小题1】图中10℃等温线弯曲的原因是( )
①纬度的差异 ②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
③地形和地势的影响 ④受到洋流的影响
A.①③
B.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小题2】某船只2008年2月28日15点30分从M地自东向西穿过180°经线,5分钟后时间可能是( )
A.2月28日15点35分
B.2月29日15点35分
C.2月27日15点35分
D.3月1日15点35分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2】A
本题解析:
【小题1】图中10℃等温线在太平洋处向南弯曲,说明该处气温比同纬度陆地低。原因主要有两点:①7月为夏季,海洋吸热慢,气温比同纬度陆地低;②该海域有千岛寒流经过,有降温作用。
【小题2】M地位于实际日界线西侧的东12区,船只自东向西航行5分钟,很有可能还在东12区,因此时间是2月28日15点35分。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