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试题《人口迁移与人口流动》高频试题强化练习(2019年最新版)(八)

时间:2019-12-27 02:10:25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综合题  ? 人口迁移和城市化是人类社会发展历程中的重要现象。近年我国流动人口逐渐增加,2001年全国流动人口超过1.2亿。读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2001年我国跨省流动人口的主要流向是
[? ]
? A、从人口稠密地区流向地广人稀地区
? B、从城市流向乡村
? C、从经济欠发达地区流向经济发达地区
? D、从东部地区流向西部地区
(2)说明现阶段我国人口大规模流动的主要原因和直接结果。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C
(2)主要原因:人口流入地区的经济收入要高于人口流出地区;人口流入地区的就业机会要多于人口流
? 出地区;人口流入地区的生活环境要优于人口流出地区。(其他答案合理即可)直接结果:弥补了人
? 口流入地区劳动力的不足;提高了人口流入地区的城市化水平;缓解了人口流出地区的就业压力;促
? 进了人口流入地区与人口流出地区的经济社会交流。(其他答案合理即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综合题  读我国四省区轮廓图,回答问题。

(1)新中国成立后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图中人口迁出较多的省是__________(填字母),这一时期我
? 国人口迁移和流动数量较少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改革开放后,图中民工输出最多的省是_______,民工输入最多的省是_______。(填字母)
(3)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我国人口迁移日趋活跃,这一时期民工流动方向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AD;国家实行计划经济,严格的户籍管理和政策不允许农民进城市
(2)C;B
(3)农村到城市,内地到沿海和工矿区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综合题  读“80年代下半期我国务工经商流动人口”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6分)
?
(1)从图中可以年看出,人口迁入数量比较多的地区是京津唐,沪宁杭和珠三角。这三个地区吸引人口迁入的原因是?
(2)新疆吸引人口迁入的主要原因是?
(3)四川省人口大量外迁对当地产生的积极影响是?


参考答案:
(1)经济发达,就业机会多,收入高,医疗、教育、居住条件好
(2)矿产资源丰富,人口稀少
(3)加强与外界社会经济、科技、思想和文化等的联系,缓解人地矛盾


本题解析:
本题考查人口迁移的原因。对于迁入区吸引人口迁入主要是经济因素。
新疆吸引人口迁入的主要原因是矿产资源丰富,对劳动力的需求增加。
本题考查人口迁移产生的影响。从迁出区讲,积极的影响从经济,社会,环境等方面分析。


本题难度:一般



4、综合题  结合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不同时期户籍迁移记忆漫画。
材料二:
? 据2009年1月23日中国政府网消息,国务院办公厅已发出通知,要求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企业招收非本地户籍的普通高校专科以上毕业生,各地城市应取消落户限制(直辖市按有关规定执行)。
(1)材料一、二反映出的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有哪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当前我国人口迁移的主要方向是_______。(填字母)
A.由城市到乡村 B.由城市到城市 C.由乡村到城市 D.由乡村到乡村
(3)目前我国的国内人口流动和迁移以务工和经商为主要形式,这对我国乡村有何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进入21世纪,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出现了大量外来民工无“工”可做而本地企业无“工”可用的现象,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社会文化因素、经济因素、政治因素。
(2)C
(3)①加强与外界的联系与交流,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②缓解人地矛盾,保护生态环境;③更好地利用和开发土地资源;④人才外流,劳动力减少。
(4)20世纪90年代后,我国东南沿海地区产业升级,对技术人员需求大量增加,而外来民工大部分知识水平较低,难以满足企业技术生产要求,因而出现东南沿海地区外来民工无“工”可做;而大量本地企业招不到高素质劳动力而无“工”可用。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读图1,回答(1)-(3)题。

(1)图中
A.甲地是中国日出最早的地方?B.夏至日漠河有极昼现象
C.大兴安岭为内、外流区分水岭?D.松花江干流有凌汛现象
(2)东北平原
A.地势中间高,南北低?B.冬冷夏热,伏旱严重
C.农业实行小农场经营,精耕细作? D.是中国重要的商品棉基地
(3)20世纪50-70年代?人口大规模迁入东北地区的主要原因是
①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②工业基地建设的需要
③地处边疆,邻国人口迁入? ④城市知识青年有计划迁入
A.①②?B.③④? C.①③? D.②④


参考答案:(1)D?(2)A?(3)D


本题解析:
(1)甲地位于我最东端,但是在冬季时,昼短夜长时,甲地不是我国日出最早的地方,漠河不在北极圈内,不会出现极昼现象,大兴安岭不是我国内、外流的分界线,松花江干流是从低纬流向高纬,有凌汛现象。
(2)根据图中河流松花江和辽河的流向分别是向东北和西南流入海洋,可知东北平原地势是中间高,南北低,伏旱是发生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农业实行农场经营,专业化生产,机械化程度高,东北平原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不是商品棉基地。
(3)20世纪的50-70年代,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建设和我国城市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政策,使得大量人口迁入东北地区。
该题组考查自然地理特征、农业和人口迁移。


本题难度:一般




首页 上页 7 8 9 下页 尾页 8/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