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12-27 02:06:12
1、单选题 下表为长江中下游平原某地3月10日至15日的天气资料,对其在该时段内天气状况的分析,正确的是

[? ]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2、单选题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题。
材料1:我国某特大城市2009年7月8日、7月9日天气和空气质量表。
| | 天气 | | | | |
| 状况 | 污染 | | | | |
| 指数 | 首要污 | | | | |
| 染物 | 空气质 | | | | |
| 量级别 | 空气质 | | | | |
| 量状况 | | | | | |
| 7月8日 | 晴 | 158 | NOx | Ⅱ | 轻度污染 |
| 7月9日 | 晴 | 178 | NOx | Ⅱ | 轻度污染 |

参考答案:
【小题1】A
【小题2】B
【小题3】A
本题解析:
【小题1】由材料一表中内容可知该地首要污染物是氮氧化物,主要来自汽车尾气。
【小题2】再结合材料二中的图示信息可知,近地面气温变化先减后增,由此可判断出现了逆温现象,逆温的存在会使空气对流减弱,不利于大气污染物的扩散。
【小题3】连日天气晴朗,太阳辐射强烈,此时可能是在高压中心控制之下,空气对流运动微弱,空气中的氮氧化物在强紫外线照射下可能出现光化学烟雾,同时臭氧的浓度也会增加。
考点:本题考查环境污染和影响。
点评:本题有一定难度,抓住材料和图示的基本信息是解题的关键,并能掌握空气运动和天气状况对大气污染的影响判断即可。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读“我国2014年2月某时段天气形势图”。
【小题1】该天气系统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A.亚洲高压强盛
B.副高强盛
C.空气干燥
D.风力强劲
【小题2】受该类天气系统影响,冬季我国东部大部分地区出现概率较小的是( )
A.大风
B.雨雪
C.雾霾
D.寒潮
参考答案:
【小题1】A
【小题2】C
本题解析:
【小题1】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的影响,每年冬季亚欧大陆上形成强大的蒙古-西伯利亚高压,受其影响,我国大部分地形盛行西北风,其带来的寒冷气流与我国陆地上较暖的气团相遇而形成冷锋。
【小题2】图中天气系统为冷锋,受其影响,易出现大风、降温、雨雪等天气,我国冬半年的寒潮也是冷锋天气所造成的一种灾害性天气。冷锋出现时的大风能吹散大气中的污染物,使雾霾出现的概率减小。
考点:天气系统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读甲、乙两地气候资料统计图,完成下列小题。
【小题1】甲、乙两地的气候类型分别属于
A.地中海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
B.地中海气候;地中海气候
C.温带海洋性气候;地中海气候
D.地中海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
【小题2】甲、乙两地气温差异明显,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A.地形和洋流
B.风带和洋流
C.纬度和风带
D.地形和纬度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2】A
本题解析:
【小题1】两地最冷月均温均高于0℃,雨热不同期,年降水量在500—700mm,均属于地中海气候。B正确。
【小题2】影响热量条件的因素主要有纬度、地形、洋流等。两地纬度大体相同。甲地海拔较高,受秘鲁寒流影响,热量条件较乙地差。A正确。
考点:气候类型、影响热量的因素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下面是X、Y两地全年降水量、实际蒸发量和可能蒸发量各月数据表(单位:mm)。据此回答20—21题。
小题1:Y地气候类型最可能是( )
A.热带沙漠气候
B.温带沙漠气候
C.极地气候
D.季风气候
小题2:X地最可能分布在( )
A.非洲南部地区
B.澳大利亚
C.中亚地区
D.东南亚地区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1:C
本题解析:
小题1:分析Y地的降水量,主要在夏季,实际蒸发量等于可能蒸发量,而且蒸发量小于降水量,属于湿润地区(相对的),季风气候不可能,沙漠气候的可能蒸发量应该大于降水量。所以选极地,这应该是北极地区。
小题1:X地的可能蒸发量大于降水量,说明7月份温度较高,判断为北半球的夏季,再者X地年降水量133毫米,不可能是东南亚地区,也不可能为AB,所以C项正确。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