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12-27 02:03:42
1、单选题 下列关于人类活动与物种灭绝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人类的狩猎和采集活动加剧了物种灭绝
B.人类活动的工业污染和生态破坏加速了物种灭绝
C.人类活动加速了物种灭绝
D.人口数量多少与物种灭绝的速度无关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随着人口数量的不断增多,物种灭绝的速度在不断加快。由此可以看出,世界人口数量增加和物种灭绝数量是正相关关系。人类早期的狩猎和采集活动加剧了物种灭绝,现今则是由于污染和破坏生态系统加速了物种灭绝。
本题难度:简单
2、综合题 阅读下面材料,结合我国东南局部区域图,回答下列问题。
以福建为主体的海峡西岸经济区,是中国大陆区域经济合作总体布局中一个新的板块。随着福建提出“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简称“海西”)的战略构想,随着“海峡西岸”写入国家“十一五”规划,“服务海西”的意识已经成为各方的共识,“海西”概念开始助推闽台乃至两岸的交流与合作。
(1)甲河是________,乙河是___________;丙是__________-列岛。
(2)同一纬度的a、b、c、d四地,年降水量最丰富的是:
[? ]
A.a
B.b
C.c
D.d
(3)若a、b同一海拔高度,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双选):
[? ]
A.a处1月气温比b处高
B.a处1月气温比b处低
C.a处7月气温比b处高
D.a处7月气温比b处低
(4)闽南三角洲是我国著名的出口创汇农业,其发展的主要区位因素是:
[? ]
A.市场需求
B.交通便利
C.气候条件优越
D.农业技术雄厚
(5)为了促进乙河干流所在省的经济发展,在能源的开发利用中,要注意充分利用的常规能源是什么,主要理由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试分析在乙省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圈的有利条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浊水溪闽江澎湖
(2)D
(3)B 、C
(4)A
(5)水能。理由:山地多,河流落差大;降水丰富,河流水量丰富;水能是清洁的能源、发电成本低。
(6)条件:与港、澳、台临近,便于引进外资与先进的管理技术;著名的侨乡,海峡两岸语言文化习俗相近,便于人们的往来;雨热充足,为著名的热带经济作物产地和旅游胜地;交通便利,拥有福州、厦门等众多优良港口和铁路等立体交通格局;有国家优惠政策的支持。(4答4 点即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读我国各省级行政单位的人口与面积柱状图,回答以下1—2题。 
1、图中A,B,C,D依次代表的省级行政单位是
[? ]
A、新、川、内蒙古、藏
B、蜀、藏、新、内蒙古
C、内蒙古、川、藏、新
D、藏、新、内蒙古、蜀
2、图中E,F是我国两个人口密度较大的省级行政单位,它们可能是
[? ]
A、沪、台
B、鲁、京
C、豫、鲁
D、台、粤
参考答案:1、C
2、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2013年我国东部许多地区持续遭遇严重雾霾天气,空气质量问题引起全社会高度关注。
小题1:读下列气温垂直分布图,其中最有利于雾霾天气污染物扩散的情况是
小题2:易于雾霾天气形成的自然因素是
A.雨雪天气
B.尘埃颗粒多
C.冷空气过境
D.暖空气过境
小题3:我国东部大城市雾霾天气形成的人为因素是
A.城市规模大、热岛效应显著
B.汽车数量增长迅速、尾气污染严重
C.建筑物密集、空气流通不畅
D.大量使用空调、排放废气多
参考答案:
小题1:A
小题2:B
小题1:B
本题解析:
小题1:正常情况下大气对流层气温随着海拔升高而降低,如A图,这种情况有利于大气的对流运动,也有利于大气污染物的扩散,所以A正确;而图B、C、D情况是对流层大气出现逆温,一旦大气逆温产生,对流运动就减弱,就不利于污染物的扩散,所以B、C、D选项错误。
小题2:雾霾天气形成需要大气状况稳定,雨雪天气、冷空气过境和暖空气过境大气运动活跃,同时带来降雨,不易形成雾霾天气,故A、C、D错误。
小题3:雾霾天气形成主要与大气中污染物的增多有关,特别是随着汽车数量的增长,尾气污染严重有关,故选B。
考点:该题组结合时事热点考查大气运动与天气。
本题难度:一般
5、综合题 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 2009年12月7~18日,192个国家的高级官员及政府首脑在哥本哈根参加了联合国气候会议,商讨《京都议定书》一期承诺到期后的后续方案,就未来应对气候变化的全球行动商定新的协议。
材料二:
中国近50年平均气温变化分布图。
(1)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人为原因是燃烧矿物燃料和毁林。请从大气的热力作用角度分析其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说明近50年来我国东部地区与西北地区气温变化的差异及成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国政府提出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请你从能源开发和利用的角度,为实现减排目标、走低碳之路献计献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能强烈吸收地面长波辐射,使气温增高。燃烧矿物燃料和毁林均能使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增加,加剧二氧化碳的温室效应。
(2)气温上升的幅度西北地区大于东部地区。与东部地区相比,西北地区深居内陆,受海洋影响较小,大陆性强,增温的幅度大。
(3)优化能源结构,减少矿物燃料的使用,开发利用新能源;积极发展高效、洁净、低碳排放的煤炭利用技术,走“低碳经济”的发展道路;发展并推广先进节能技术,提高能源利用率。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