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12-27 02:02:16
1、单选题 ? 某学校地理兴趣小组做了如下实验:做两个相同规格的玻璃箱(如下图),甲底部放一层土,中午同时把两个玻璃箱放在日光下,十五分钟后,同时测玻璃箱里的气温,结果发现底部放土的比没有放土的足足高了3℃。回答(1)——(2)题。
(1)该实验主要目的是测试
[? ]
? A、大气的温室效应
? B、大气的热力运动
? C、一天中最高气温出现的时刻
? D、大气主要的直接热源
(2)甲箱温度计比乙箱温度计高的原因是
[? ]
? A、太阳辐射强弱差异
? B、地面辐射强弱差异
? C、大气吸热强弱差异
? D、大气辐射强弱差异
参考答案:(1)D
(2)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读某地气温随高度和时间变化示意图,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当日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出现的时候(?)
A.大气辐射达最强和最弱
B.是每天的14时和6时
C.近地面大气热量收入大于支出
D.地面辐射呈现最高值和最低值
小题2:近地面空气质量较差的时间段是(?)
A.20时至第二天5时
B.8时至10时
C.10时至15时
D.15时至20时
参考答案:
小题1:A
小题2:A
本题解析:
小题1:气温越高,大气辐射越强。当气温达到一天中最高和最低时,大气热量的收入等于支出。
小题2:从图中可以读出,5时和20时近地面气温低于高空气温,出现逆温现象,空气质量较差。5时以后,20时以前,逆温现象消失,空气质量得以改善。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该图中的箭头及序号表示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大气辐射、大气逆辐射、大气的削弱作用(吸收、反射和散射)。回答问题。
小题1:当大气中的云量和水汽增加时
a.箭头①增强?b.箭头②增强?c.箭头③增强?d.箭头④增强
A.abc
B.bcd
C.ad
D.bc
小题2:青藏高原的年太阳辐射总量比云贵高原多,主要与图中的哪个箭头有关
A.①
B.②
C.③
D.④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2:A
本题解析:
小题1:由于近地面大气中的云层和水汽增多,则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a正确;晚上大气逆辐射增强,保温作用强,d正确。
小题2:青藏高原年太阳辐射强主要是由于地势高,空气稀薄,故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①少,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
点评: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大气热力作用的基本过程。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依据图所示,只考虑昼夜和云量状况,下列地区气温排列正确的是
A.a>b>c>d
B.b>a>c>d
C.a>b>d>c
D.b>a>d>c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大气的热力作用。白天的气温高于晚上,白天晴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小,则气温高,晚上晴天,大气逆辐射弱,保温效应差,故气温较低。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读下图“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完成题。
小题1:图中序号含义正确的是
A.①太阳辐射
B.②地面辐射
C.③大气逆辐射
D.④削弱作用
小题2:近地面大气的主要直接热源是
A.①
B.②
C.③
D.④
小题3:沙漠地区白天气温高主要因为
A.①增强
B.②较强
C.③减弱
D.④不变
参考答案:
小题1:A
小题2:C
小题3:B
本题解析:
小题1:图示大气热力作用的基本过程反映,①表示到达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太阳辐射穿过大气会被大气削弱,则②表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地面吸收了太阳辐射则发出地面辐射③,大气对地面长波辐射具有很强的吸收能力,之后大气发出大气辐射,其中射向地面的部分④表示大气逆辐射。大气逆辐射把能量还给了地面,对地面起了保温作用。
小题2:近地面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作用不强,而对地面长波辐射具有很强的吸收能力,故近地面大气的直接热源是地面辐射。
小题3:沙漠地区,云少,故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故导致地面的太阳辐射多,气温较高。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基础性试题,学生只要能根据图示掌握大气的热力作用的过程,并以此解释一些天气实例。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