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12-27 01:44:27
1、单选题 如图虚线代表甲、乙两地同一天物影影长及朝向的时间变化,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小题1:甲、乙两地(?)
A.均位于北半球
B.甲位于北半球,乙位于南半球
C.甲位于南半球,乙位于北半球
D.均位于南半球
小题2:当乙地物影朝正南时,北京的地方时恰为23时,则北京位于乙的哪个方向(?)
A.西北
B.东北
C.东南
D.西南
参考答案:
小题1:A?
小题2:D
本题解析:
小题1:甲地24小时均有太阳说明为极昼,各时段影长相同且指向南说明为北极点;乙地24小时均有影子说明为极圈以内地区,影子的长短反映太阳高度大小,太阳高度大影子短,向南影子最长说明太阳从北照过来时地方时为0:00,影子最短时向北说明太阳最高时位于该地正南方,可知乙为北极圈以内地区。A对。
小题2:乙地物影朝正南时为当地地方时0:00,北京的地方时恰为23时,说明乙地为1350E,乙在北极圈内,所以北京位于乙的西南,D对。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下图为北半球某地在二分二至日的太阳高度变化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小题1:当该地夏至日太阳高度达到最大时,长城站(62°13′S,58°58′W)和黄河站(78°55′N,11°56′E)的日影方向
A.黄河站在东北
B.长城站在西南
C.黄河站在东南
D.长城站在东北
小题2:如果黄赤交角为Q,则M和N的差值为
A.1/2 Q
B.Q
C.2/3 Q
D.2Q
参考答案:
小题1:A
小题2:B
本题解析:
小题1:根据题意读图知,图中三条线自左向右依次是夏至日、二分日和冬至日,二分日北京时间18时日出,该地6时日出,得出该地的经度为60°W。该地夏至日太阳高度达到最大时,太阳直射((23°34′N,60°W),此时,黄河站日影在东北,长城站日影在正南稍偏东,选A。
小题2:图中M为二分日(或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N为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驾驶该地的纬度为δ,当黄赤交角为Q时,根据正午太阳高度公式,M=90°-∣δ-0∣,N=90°-∣δ-Q∣,故M和N的差值为Q,选B。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下图中,弧ADB和ACB分别为北半球某纬线和晨昏线的一段,A、B分别位于晨线和昏线上,C、D分别为两弧的中点且在同一条经线上,两孤所在的平面夹角为70°,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小题1:关于上图中各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A点的地方时为6时
B.B地此时树影朝向东南
C.C点的纬度为70°N
D.此刻D点正午太阳高度为70°-- 90°
小题2:关于图示季节说法正确的是
A.我国江南采茶正忙
B.赞比西河口附近海区等盐度曲线离河口最远
C.索马里沿岸出现寒流
D.黄河在一年中出现第2次凌讯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2:B
本题解析:
小题1:在做这样的题目时,注意把相对抽象的图形转化为熟悉的侧视图或者极地俯视图,按照题目要求找到相应的位置,此时题目的难度就会相应降低。此题就可以转化为侧视图。根据题干要求,如果晨昏线弧ACB与经线圈重合时,即为两分日时,则C即为北极点。因经线圈与纬线圈垂直,则弧ACB与弧ADB垂直,但题干要求“两孤所在的平面夹角为70°”,则此时不是两分日。那么依据题干转化到一般侧视图上,如下图所示。
上图中,COP为晨昏线,DB为任意的纬线,EO为赤道。很明显看到A(B)在侧视图中是重合的,因“A、B分别位于晨线和昏线上”,若COP右侧为夜半球,则此图中COP与纬线的交点应为B,COP为昏线;若COP右侧为昼半球,则此图中COP与纬线的交点应为A,COP为晨线。不管哪种情况,A(B)都不会与O重合。依据晨昏线特点:晨线(或昏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为6时(或18时),则A(B)一定不会是6时或18时,故A选项错误。因在题目的图中A在B的西侧,则此时侧视图中我们应该看到B,即COP为昏线,则太阳直射点应在南半球,那么此时B点处的太阳方位为西南,则树影朝东北,故B选项错误。因“两孤所在的平面夹角为70°”,即侧视图中∠CBD=70°,依据纬线相互平行,则∠COE=70°,而根据纬线纬度定义可知,C的纬度为70°N,故C选项正确。因“C、D分别为两弧的中点且在同一条经线上”,则C为晨昏线与纬线的切点,依据太阳直射纬线的纬度与切点所在纬线的纬度互余,结合前面的判断,则太阳直射20°S。因为D点在北半球,则D点与太阳直射纬度的纬度差≥20°,再依据正午太阳高度计算公式H=90°-纬度差,则D点的正午太阳高度≤70°,故D选项错误。
小题2:根据上次结论:太阳直射20°S,则为北半球冬季,南半球夏季。A为北半球春季;C为北半球夏季;凌汛发生时间是从秋末冬初至次年冬末春初。因黄河纬度较低,则凌汛主要发生在秋末和春初时,而一年中的第二次应为秋季,D为北半球秋季。河流入海口附近等盐度曲线离河口最远时,应为河流径流量最大时,即为当地夏季,故B为南半球夏季,北半球冬季,故B选项正确。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当我们欢度国庆节之际,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情况是
A.直射点位于北半球,并向北移动
B.直射点位于北半球,并向南移动
C.直射点位于南半球,并向北移动
D.直射点位于南半球,并向南移动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试题解析:根据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轨迹示意图,6.22(夏至)到12.22(冬至)太阳直射点不断南移,同时在9.23(秋分)后,太阳直射点直射南半球,故国庆节(10.1),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并向南移动。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图为晨线和昏线顶点的纬度位置在某时段的变化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题。
小题1:当黄赤交角增大或减少时,字母A、B数值大小变化的正确说法是
A.A数值不变,B数值发生变化?
B.A数值发生变化,B数值不变
C.A和B的数值均增大或减少
D.A和B的数值均不发生变化
小题2:从a至b时间段,下述现象可能出现的是
A.全球极昼极夜的范围不断缩小
B.全球白昼范围不断扩大
C.全球(除赤道外)昼夜长短的变化幅度不断扩大
D.高低纬度间的气温差不断扩大
参考答案:
小题1:A
小题2:C
本题解析:
小题1:本题考查黄赤交角的意义。黄赤交角的大小与回归线的度数相同,与极圈的度数互余。黄赤交角变大,回归线的度数变大,热带范围变大,极圈的度数变小,寒带范围变大,则温带的范围变小;黄赤交角变小,热带变小,寒带变小,温带变大。最高纬度A为极点,纬度数不变,最低纬度发生变化。所以本题选择A选项。
小题2:从a至b时间段,太阳直射点远离赤道,则全球(除赤道外)昼夜长短的变化幅度不断扩大;极昼极夜的范围扩大。所以本题选择C选项。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