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12-27 01:41:15
1、综合题 (10分)环境保护
灰霾又称大气棕色云,是大量极细微的干尘粒等均匀地浮游在空中,使水平能见度小于10千米的空气混浊现象。颗粒物的主要是日常发电、工业生产、汽车尾气排放等过程中经过燃烧而排放的残留物。灰霾的出现与气象条件关系密切。
(1)说明灰霾天气出现的气象条件。(4分)
(2)从污染物的排放角度说明应如何减少灰霾天气的出现。(6分)
参考答案:
(1)静风(风小)(2分);对流运动弱(空气垂直运动弱或逆温)(2分)。
(2)提高能源的利用率(2分);积极开发清洁能源(2分);树立节能意识(2分)。(其他言之有理的答案,可酌情给分)
本题解析:
(1)灰霾天气出现时,一般都伴随着静风、强日照和低相对湿度。城市扩散条件不好,冷空气不强,风速不大,这个时候城市中的各种污染物无法得到及时扩散,并在近地面积聚,若又加上天旱少雨,日照强烈,湿度较小,污染物之间就容易发生各种光化学反应,形成灰霾。
(2)灰霾颗粒物的主要是日常发电、工业生产、汽车尾气排放等过程中经过燃烧而排放的残留物。如果工业生产能提高能源的利用率;积极开发清洁能源;减少污染物排放,减少空气中颗粒物。再宣传环保,树立节能意识。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我国水资源的时间分布规律是?
[? ]
A.东南多、西北少
B.东南少、西北多?
C.夏秋多、冬春少
D.夏秋少、冬春多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3、单选题 读世界某地区水平衡(年降水量减蒸发量)分布图,回答问题题
小题1:近年来,图中某区域土地沙化出现了南扩速度加快的现象,“南扩”的自然原因主要是(? )
A.沙漠南侧的农业生产方式要比北侧落后
B.草原上的野生食草动物数量增加
C.位于东北信风带,沙丘容易向西南移动
D.气温升高,暴雨增多,水土流失严重
小题2: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甲地出现的环境问题影响了当地农业的发展,这一环境问题(? )
A.海水倒灌造成土地盐碱化
B.开采石油导致土壤污染
C.草原退化、土地沙化严重
D.尼罗河水被过度引灌,水源不足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2:A
本题解析:
小题1:试题分析:阅读图示可知,a地区为非洲撒哈拉地区,气候类型为热带沙漠气候。由于常年受副热带高压带控制,盛行下沉气流,全年干旱少雨,受东北信风带影响,沙丘容易向西南移动。且题目问的是自然原因,而A项指的是人为原因,故A项错误。草原上的野生食草动物数量增加会导致草原破坏,加剧荒漠化,但未解释“南扩”的原因,B项错误;气温升高,暴雨增多,水土流失严重不符合图示区域自然特点,D项错误。
小题2:图示甲位于埃及尼罗河河口,由于阿斯旺水库建设导致了尼罗河带到下游的泥沙和水量减少,故河口三角洲生长减慢,河流下游水量减少,故导致了海水倒灌,沿岸土地盐碱化而影响农业生产。
点评:该题难度中等,属于能力性题目,主要考查同学们对非洲北部土地沙化南扩速度加快原因及区域生态环境问题等内容的认知与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能掌握世界区域地理的概况,结合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及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区域生态环境的主要形成原因和危害等内容分析即可。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我国下列地区中水资源最紧张的地区
[? ]
A、东北地区
B、青藏地区
C、华南地区
D、华北地区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5、单选题 下图为“1952~2008年我国农、林、牧、渔业增加值比重图”,读图回答1~2题。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我国粮食总产量有所下降
B、农业结构趋向更加合理
C、林业和渔业增加值变化最大
D、林业和牧业增加值变化最大
2、造成我国农业结构变化的主导因素是
[? ]
A、自然条件的改善
B、劳动力素质的提高
C、工业发展的需要
D、市场需求量的变化
参考答案:1、B
2、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