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试题《选修部分》试题特训(2019年最新版)(三)

时间:2019-12-27 01:38:52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单选题  旅游者共同的心愿是求知、求新、求乐、求得美好的回忆,因此旅游资源必须具有
A.多样性
B.非凡性
C.永续性
D.可创造性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与其他资源相比,旅游资源具有多样性、非凡性、可创造性、永续性等特性。旅游者追求的“求知、求新、求乐、求得美好的回忆”,说明旅游资源必须具有吸引游旅者的功能。只有那些在同类中具有非凡特点的事物或者现象,才能成为旅游资源,旅游资源的非凡性越突出,对旅游者的吸引力越大。注意审题,“求知、求新、求乐、求得美好的回忆”是对旅游资源的吸引力提出的要求,采用排除法解答此题,显然多样性、永续性、可创造性均不恰当。
考点:本题考查旅游资源的特征。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基础性试题,学生主要结合旅游资源的特征,抓住题干的基本信息并结合排除法解答此题即可。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据报载,我国江西省中南部山区出现大片“红色荒漠”,即在亚热带湿润的岩溶地区,土壤遭受严重侵蚀,基岩裸露,地表出现类似荒漠化景观的土地退化现象。据此回答问题。1.“红色荒漠”形成的自然原因主要是2.“红色荒漠”形成的人为原因主要是
A.风化作用
B.风蚀作用
C.水蚀作用
D.沉积作用
E.滥伐森林
F.过度放牧
G.开山取石
H.环境污染


参考答案:1. C
2. A


本题解析:1.江西省中南部山区出现大片“红色荒漠”,即在亚热带湿润的岩溶地区,土壤遭受严重侵蚀,指的是南方低山丘陵地区由于植被破坏引起的水土流失现象,形成的自然原因是水蚀作用。
2.“红色荒漠”形成的人为原因主要是人们滥伐森林,植被破坏引起的水土流失。


本题难度:困难



3、单选题  自驾车旅游,为准确到达目的地,最便捷的途径是利用
A.遥感技术
B.全球定位系统
C.地理信息系统
D.数字地球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的领域主要表现为:遥感(RS)在资源普查、环境和灾害监测中的应用(可对农作物进行估产、有助于防灾减灾);全球定位系统(GPS)在定位导航中的应用(主要用于位置方面的定位和导航);地理信息系统(GIS)在城市管理中的功能(用于城市的信息管理与服务、交通道路管理、环境管理以及城市规划、防灾减灾等)。自驾车旅游,为准确到达目的地,最便捷的途径是利用全球定位系统。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


本题难度:简单



4、单选题  下面甲图为某地区地形图,乙图为该地区人口密度分布情况图读图回答题
1.该地区长城以南最主要的环境问题是2.结合甲乙两图分析造成该环境问题的人为原因是
A.凌汛
B.水土流失
C.森林面积减少
D.泥石流频发
E.人口密度超过地区承载力
F.A地区的人口密度高于B地区
G.人口密度在北部最合理
H.本区人口合理承载力较大


参考答案:1. B
2. A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
1.根据图示可判定该地区长城以南为黄土高原,主要的环境问题是水土流失。正确答案选B。
2.根据图示,该区合理承载力为30人/平方米,而A、B两地目前人口密度分别为64人/平方米,47人/平方米,人口密度超过该区的合理承载力。正确答案选A。
考点:主要考查了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和环境人口容量。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要求学生能熟练地从图文中获取有效信息,掌握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和环境人口容量相关知识。


本题难度:困难



5、单选题  国家大力推行“退耕还林”政策的直接目的是
①增加木材产量 
②调节农业结构 
③提高生态质量
④增加农民收入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退耕还林”符合因地制宜发展农业,可以充分发挥各种土地类型的生产优势,建立起与当地生态条件协调一致的农业生态系统。实施这一政策的直接目的是调整农业结构,提高生态质量。


本题难度:困难




首页 上页 2 3 4 下页 尾页 3/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