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12-27 01:31:14
1、单选题 我国东部夏秋季节的降水多为
[? ]
A、对流雨
B、锋面雨
C、地形雨
D、台风雨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2、综合题 下图为“亚洲东部地区某时刻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13分)


(1)此时北半球为 季。我国大部分地区盛行 风,其主要成因是
。
(2)此时太原的天气状况可能为 。
(3)此时①②③④四地中,最有可能为阴雨天气是 ,原因是
。
(4)此季节乌鲁木齐易发生 灾害,判断理由是 。
参考答案:
(1) 4分 冬(1分) 偏北风(1分) 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影响(1分)亚欧大陆形成冷高压,风从陆地吹向海洋(1分)
(2) 2分 晴朗、低温、偏北风(2分)
(3) 4分 ①(2分) ①地处于冷锋锋后,可能多锋面雨(2分)
(4) 3分 寒潮(暴雪、低温冻害、沙尘暴等)(1分) 靠近冬季风源地,易受冷锋影响(2分)
本题解析:
(1)此时西伯利亚地区被高压控制,说明北半球是冬季。冬季陆地气温低于海洋,形成高气压区。我国是季风气候,冬季盛行偏北风。东亚西北方向是亚洲大陆,东南方向是广阔的太平洋。陆地和海洋吸收太阳热量升温和保温效果不同。夏季大陆受太阳辐射升温快,温度高,地面附近的空气受热上升,形成低气压,东侧太平洋上的空气向西北方向的大陆移动,形成了东南风,并带来大量雨水。冬季,海洋上温度高,空气受热上升形成低气压,空气从西侧的大陆流向海洋,形成了寒冷干燥的西北风。
(2)太原位于高压系统内部,以晴天为主,结合季节知道其气温较低。根据等压线判断风向:①作水平气压梯度力:垂直于等压线,由高压指向低压。②根据半球确定受力偏转方向: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③根据高度确定受力情况:高空(1500米以上):风向与等压线平行,风只受水平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作用,不考虑摩擦力影响;近地面:风向与等压线斜交,风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摩擦力影响,且摩擦力越大,斜交夹角越大。
(3)冷锋与暖锋天气对比如下:
①地位于冷锋锋后,可能有阴雨天气,②、③和④位于高压区,天气晴朗。
(4)影响我国的冷空气大多来自于西伯利亚,乌鲁木齐靠近冬季风源地,易受冷锋影响,从而形成寒潮(暴雪、低温冻害、沙尘暴等)。
考点:本题考查常见天气系统、等值线图。
本题难度:困难
3、综合题 (10分)读中国两大地区图,完成要求
【小题1】图1中数码代表不同的山脉,其中地处地势三级阶梯交界处的是( )处于暖温带和中温带分界处的是( ),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分界处的是( )。(以上空格用数码填写共4分)
【小题2】山脉②西侧的地形区是 ( ),其地貌特点为( ),影响其形成和发展的外力作用有( )。
【小题3】关于山脉两侧地形区的叙述,不正确的是(多项选择)( )
A.①的南侧是世界最高的高原
B.②的东侧是我国面积最大的平原
C.③的北侧是我国海拔最高的盆地
D.④的北侧是我国著名的丝绸之路经过的地方——河西走廊
参考答案:
【小题1】②③(2分) ④(1分) ①(1分)
【小题2】黄土高原(1分)千沟万壑支离破碎(1分)风力沉积,流水侵蚀(2分)
【小题3】ABCD(2分)
本题解析:
【小题1】中国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分布。第一阶梯和第二阶梯的分界山脉是昆仑山脉、祁连山脉、横断山脉一线,第二阶梯级和第三阶梯的分界山脉是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一线。根据图中山脉的走向和地理位置分析判断:其中地处地势三级阶梯交界处的是②太行山脉,③昆仑山。处于暖温带和中温带分界处的是④天山,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分界处的是①秦岭。
【小题2】根据中国主要地形区的位置和特征分析:山脉②西侧的地形区是黄土高原,其地貌特点为千沟万壑支离破碎,影响其形成和发展的外力作用有风力沉积,流水侵蚀。
【小题3】A选项①的南侧是四川盆地;B选项②的东侧是华北平原。我国面积最大的平原东北平原;C选项③的北侧是塔里木盆地。我国海拔最高的盆地柴达木盆地。D选项④的北侧不是我国著名的丝绸之路经过的地方。河西走廊位于祁连山北侧。所以本题选择ABCD选项。
考点:本题考查中国主要山脉的走向与位置。中国主要地形区的位置和特征。
点评:中国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分布。第一阶梯和第二阶梯的分界山脉是昆仑山脉、祁连山脉、横断山脉一线,第二阶梯级和第三阶梯的分界山脉是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一线。
本题难度:一般
4、综合题 读“某理想大陆图”,回答下列问题。(7分)
(1) 乙区域同属一种气候类型,但x、y降水有差异,降水较多的地点是________(填“x”或“y”),请分析其原因。(2分)
(2) 假若黄赤交角为0°时,图中甲、乙两种气候类型中不存在的是________(填“甲”或“乙”),试分析其原因。(3分)
(3) M为一岛屿,1月份岛屿的西部月平均气温大于0℃,且降水较多,试分析形成这种现象的原因。(2分)
参考答案:
(1)y y地受西风带控制时间较长,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时间较短。
(2)乙 黄赤交角为0°时,太阳直射点不会有季节移动,气压带和风带不会随季节移动,乙地就不可能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西风带交替控制。
(3)1月份0℃等温线大致沿35°N纬线延伸;由于受海洋影响,降温速度慢,所以月平均气温大于0℃;1月份受大陆东部冬季风影响,岛屿西部是迎风坡,所以降水多。
本题解析:
(1)乙区域为地中海气候区,受副热带高压带和西风带交替控制,纬度越高的地区,受西风带影响越大,降水越多。
(2)乙为地中海气候,是由于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而形成的。而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的原因是太阳直射点的季节移动,太阳直射点季节移动的根源是黄赤交角的存在。
(3)受海洋影响,冬季气温比同纬度地区偏高。此处冬季盛行西北季风,而西北风在吹向岛屿M时经过了海洋,从海洋上携带的水汽加上地形的抬升作用,形成降水。
考点:气候类型的综合应用。
本题难度:一般
5、综合题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
(1)将图15中①、②、③、④四地气候类型与图16中A、B、C、D反映的气候类型连线
①? A
②?B
③? C
④? D
(2)共同影响①和②两种气候类型的因素是_______(选择填空)。
A. 副热带高气压带? B. 西风带? C. 东北信风带? D. 人类活动
(3)当太阳直射点在南回归线上时,②_______受影响,气候特征是_______。
(4)④地气候形成的原因是受_______的影响。
(5)①与④地的冬季气温相比,_______(填序号)气温高,除与大气环流因素有关,还与_______因素有关。
参考答案:(1)①一A;②—B;③一D;④—C
(2)B
(3)西风带,温和湿润。
(4)海陆热力差异(季风)。
(5)①,北大西洋暖流(洋流)。
本题解析:(1)结合四地的地理位置可判断,①位于欧洲西部,受温带海洋性气候影响;②位于地中海沿岸,受地中海气候影响;③位于温带大陆内部,受温带大陆性气候影响;④位于温带大陆东岸,受温带季风气候影响。结合A、B、C、D四图的气温、降水量分布信息判断,A图最低月温在0°C以上,降水均匀,故判断为温带海洋性气候;B图雨热不同期,故判断为地中海气候;C图最低月温在0°C以下,降水集中于夏季,故判断为温带季风,D图最低月温在0°C以下,终年降水量较少,故判断为温带大陆性气候。(2)结合上题分析,①为温带海洋性气候,终年受盛行西风带控制而形成,②为地中海气候,受fur德国高压带和盛行西风交替控制形成。(3)当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回归线上时,为北半球冬季,地中海沿岸受盛行西风带控制,温和多雨。(4)④为温带季风气候,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而形成。(5)结合两地的气候特征,①地冬季温和多雨,④地冬季寒冷少雨,由于①地受北大西洋暖流影响。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学生只要能根据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判断气候类型的分布,并能准确的利用气温、降水资料判断气候类型,并掌握主要气候类型的成因和气候特征等内容即可判断。注意比较分析。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