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12-27 01:23:12
1、单选题 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角达到一年中最小值的范围是:
A.南、北回归线之间
B.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地区
C.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
D.赤道及其以北地区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主要考察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和理解。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是地球公转的意义之一;冬至日(12月22日)时,太阳直射在南回归线上,即太阳移动到最南端,此时南回归线及其以南的地区与太阳的距离达到一年中的最近位置,所以该纬度范围内地区的正午太阳高度就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而赤道及其以北的地区,此时距离太阳为一年最远的位置,故该纬度范围内地区的正午太阳高度就达到一年中的最小值。C项只是D项的一部分,故选D 项。
本题难度:简单
2、单选题 该图地球上的①、②、③、④四地中,最早迎来新年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地方时。位置偏东的地方总比偏西的地方早见到日出,且靠近180(E),则地方时最高。故④地的地方时最早。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某地M(320N,1210E),它所属的时区为
A.东2区
B.西2区
C.东8区
D.西8区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时区的计算,经度/15,不能整除,余数大于7.5,时区是商+1,余数小于7.5,时区是商。选择C项。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我国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用立竿成影法测正午太阳高度,发现该地一年中两次出现立竿无影,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小题1:若其中一次为6月6日,则另一次立竿无影的时间大致为(?)
A.5月8日
B.7月8日
C.8月8日
D.9月8日
小题2:若该兴趣小组夏至日测得正午太阳高度为86.5°(黄赤交角取23.5°),则一年中该兴趣小组测得同样正午太阳高度的天数为(?)
A.一天
B.两天
C.三天
D.四天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2:C
本题解析:
小题1:该地一年中两次出现立竿无影,表明该地一年有两次直射,应位于赤道和北回归线之间,因一次直射时间为6月6日,与直射北回归线(6月22日)相差16天,那么另一次直射时间应约位于6月22日后16天,为7月8日。故选B。
小题2:因该地位于北回归线以南,且测得正午太阳高度较大,那么与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相同时间,太阳应直射该地以南,且纬度差等于与北回归线的纬度差,那么此地一年中有两天直射,因此测得同样正午太阳高度的天数共有三天。故选C。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图为从极地上空俯视地球,箭头表示地球的自转方向,阴影部分为黑夜。据此回答题。
小题1:甲点位于乙点的(?)
A.东南方
B.西南方
C.西北方
D.东北方
小题2:下列关于图示中各点的判断,正确的是(?)
A.自转线速度甲地大于乙地
B.自转角速度甲地小于乙地
C.自转角速度丙地大于乙地
D.自转线速度乙地大于丙地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2:D
本题解析:
小题1:地球自转方向为自西向东,从南极上空俯视地球,地球的自转方向为顺时针;从北极上空俯视地球,地球的自转方向为逆时针。从而判断出此图为以南极为中心的地球俯视图。所以甲点位于乙点的西南方。
小题2:地球自转的角速度大约是15?每小时。地球表面除南北极点外,任何地点的角速度都一样。地球自转的线速度因纬度不同而有差异,变化规律是:随纬度增加而降低。乙地纬度比丙地纬度低,根据以上推出两地角速度相同,线速度乙地大于丙地 。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学生只需掌握地球自转的方向、速度变化规律即可轻松做题。地球自转的角速度大约是15?每小时。地球表面除南北极点外,任何地点的角速度都一样。地球自转的线速度因纬度不同而有差异,变化规律是:随纬度增加而降低。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