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试题《区域生态环境的建设》高频考点强化练习(2019年最新版)(五)

时间:2019-12-27 01:22: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综合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2011年3月13日,受到西西伯利亚较强冷空气入侵,新疆各地出现不同程度的降温和大风扬沙天气。此次沙尘暴从12日13时左右进入阿拉尔市区,到17时30分左右达到最强风力,大气能见度不到百米。
材料二:2010年暴雪、暴雨洪水、低温、大风、寒潮、强沙尘暴、高温、大雾等重大灾害性气候全部出现,造成新疆各地经济损失严重,也出现了人员伤亡情况。
材料三:下图为我国沙尘暴强度分布图。
(1)由材料二分析,我国沙尘暴的中心区,除了新疆,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地区。
(2)沙尘暴发生区域的地表环境是_________________的环境。
(3)新疆沙尘暴带来的危害有哪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新疆自然灾害多发,经常是雪灾刚过,洪灾又至,其原因有哪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内蒙古;甘肃;陕西西北;宁夏北部(任答两项即可)
(2)干旱、半干旱
(3)影响人们的正常生活;给当地交通运输带来巨大的安全隐患;掩埋或损毁地表物;污染大气环境,引发环境问题;引发森林火灾等次生灾害。(任答3点即可)
(4)新疆冬季降雪、积雪多,春季气温回升快,融雪量大增;地表坡度大,山地河水流速急促。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



2、单选题  我国荒漠化与世界荒漠化比较,说法正确的是:(?)
A都是终年被副热带高气压所控制? B都远离海洋,深居内陆
C都是温带大陆性气候? D主要是地质时期自然原因形成的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区域地理。我国的荒漠化主要分布于我国内陆地区,主要受温带大陆性气候影响;而世界荒漠化主要分布于受副热带高压控制而形成的热带沙漠气候,故选D项。


本题难度:一般



3、综合题  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2008年11月12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这次会议核准自宁夏中.卫经11个省(区、市)至广州、香港的西气东输二线项目东段工程(该天然气管道包括主管线和通往山东泰安、湖南湘潭、上海、广西南宁、深港、十堰六条支干线),总投资930亿元。
材料二?马钢新区发挥科技、装备和人才优势,2008年1月至11月份累计生产供西气东输二线工程专用X70、X80高级别管线钢40万吨。防腐蚀材料、防腐蚀施工等行业将在项目建设中获得难得的发展机遇。
材料三?历史回眸:西气东输一期工程部分受益上市公司简况表

上市公司
流通股本(万)
2001年每股收益(元)
行业属性
宝钢股份
187700
0.20
钢铁
中国石化
280000
0.162
石化
禾嘉股份
76501
0.084
农业
华菱管线
450000
0.2682
钢铁
新兴铸管
21970
0.616
钢铁
石油龙昌
75811
0.041
石化
太原重工
14400
0.055
机械
申能股份
41099
0.64
电力
?
(1)在国家保增长促内需的4万亿投资计划中,天然气的开发利用为何能成为优先发展的目标?
(2)结合材料分析西气东输的经济拉动作用。
(3)表格中,因西气东输工程而受益较高的上市公司是______和______,其主要原因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和是____________________。
(4)西气东输工程最主要是为了解决
A.沿线地区的再就业问题
B.东部地区的大气环境污染问题
C.东、西部自然资源分布与消费不协调的问题
D.西部地区的生态环境脆弱问题


参考答案:(1)高效、清洁、储量丰富。
(2)拉动相关产业发展,推动基础设施建设。
(3)新兴铸管?申能股份?铺设管道需较多钢管?天然气的送达为发电提供了能源保证
(4)C


本题解析:天然气相对于煤炭而言,燃烧高效、污染物少,且开发量较少,具有很大发展潜力,西气东输对配套设施、相关产业的发展起了很大的拉动作用。西气东输的修建对钢材需求量较大,肯定会带动钢铁产业的发展,天然气的输送使发电企业有了能源保证,反映在股票行情上,钢铁股、电力股有大幅上扬,收益较高。西气东输的修建主要是为了协调我国能源产需地区分布不均的问题。


本题难度:简单



4、单选题  水土流失是影响我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生态问题之一,对水土流失形成机制和综合治理的研究已引起许多学者的关注。读下图,完成1—3题。


1.关于坡度与侵蚀强度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坡度20°时,坡面侵蚀强度最大
B.坡度在20°~40°,坡面侵蚀强度随坡度的增加而增加得最快
C.坡度在40°左右,坡面侵蚀强度最大
D.坡度越大,坡面侵蚀强度越大
2.坡度在40°~90°,坡面侵蚀强度随坡度的增加而减小,其原因是

[? ]


A.植被破坏的程度较轻
B.降水量少,且强度小
C.坡面径流流速小
D.受雨面积减小,使坡面径流量减小
3.鱼鳞坑是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相结合防止水土流失的一种方式,它能够拦截地面径流,起到保持水土的作用。图中适宜植树的地点为

[? ]


A.①
B.②
C.③
D.④


参考答案:1、C
2、D
3、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下表是2009年部分国家和地区稀土储量、产量和消费量占世界百分比统计。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国家
储量(%)
产量(%)
消费量(%)
中国
36
97
41
美国
13
0
13
日本
资料缺失
0
26
其他
51
3
20
小题1:我国稀土资源储量从20世纪70年代占世界总量的74%,到2009年仅占36%,其主要原因是
①世界稀土资源的探明储量提高 ②世界稀土资源的开采量增多 
③我国稀土资源过度开采 ④我国稀土资源的消费量下降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小题2: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看,我国在稀土资源开发利用方面应采取的合理措施是
①减少初级矿产品的出口 ②针对稀土资源储量丰富的优势大力开采 
③对稀土资源进行保护性开采 ④进一步扩大稀土资源在世界上的出口份额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③


参考答案:
小题1:A?
小题2:D


本题解析:
小题1:我国稀土资源储量从20世纪70年代占世界总量的74%到2009年仅占36%,此消彼长,①③正确;世界稀土资源的开采量增多,中国比重应升高,②错;我国稀土资源的消费量下降比重应上升,④错。选A。
小题2:稀土资源为非可再生资源,非可再生资源最主要的是节约利于和寻找替代品,在节约了可以减少出口和保护性开发,①③对,选D。增加出口只能大力开采只能继续降低我国的稀土资源。


本题难度:一般




首页 上页 4 5 6 下页 尾页 5/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