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12-27 01:22:10
1、综合题 沙尘暴是指强风从地面卷起大量沙尘,使大气水平能见度小于1千米的特殊天气现象。下列A、B、C三图是“我国沙尘暴活动的主要路径和强沙尘暴多发区”、“华北地区沙尘暴发生次数的统计资料”。分析下列各图,回答问题:(10分)
(1)A图中强沙尘暴多发区的自然环境特点表现为?、?、 ?
和?。(3分)
(2)B图所示的沙尘暴季节分布特点是?,其主要的自然原因是?。(2分)
(3)近几十年来,我国西北、华北地区沙尘暴发生频率增多,除自然原因外,可能的人为原因有?、?;沙尘暴的不断发生会加剧?这一生态环境问题,为减轻该问题可采取的有效措有?、?。(5分)
参考答案:(1)气候干旱?沙漠广布?植被稀少?河流稀少(答出3点3分)
(2)主要集中在冬春季节或春季(1分)此时降水少,气候干燥,多大风天气。(1分)
(3)不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滥垦滥牧;植被遭受破坏等(答出2点2分)。
土地荒漠化(1分)
营造防护林;种草治沙等(2分)。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西北地区的沙尘暴。(1)我国沙尘暴多发区即西北地区;其自然地理环境特征,从地理位置、气候、河流、植被等方面分析。(2)结合B图反映沙尘暴多发于春季,自然原因从气候条件:气温、降水、风等要素分析。(3)沙尘暴发生的人为原因即西北沙漠化的人为原因:多种人类活动导致的植被破坏,如过度放牧、过度开垦、过度用水等。而荒漠化治理的措施也主要结合植被保护方面分析。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据报道,我国江西省南部山区出现了大片的“红色荒漠”,据此回答
小题1:“红色荒漠”形成的自然条件主要是
A.风蚀作用
B.水蚀作用
C.沉积作用
D.风化作用
小题2:“红色荒漠”形成的人为原因是
A.滥伐森林
B.开山取石
C.过度放牧
D.风化作用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2:A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我国的生态环境问题。
小题1:“红色荒漠”是指南方红壤分布地区受水土流失的结果,其自然原因从外力作用看应是流水侵蚀作用。
小题2:造成水土流失的人为原因主要是植被的破坏,而南方地区的自然植被是森林,故选A项。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湿地和森林是世界上重要的生态系统。据此回答18~19题。
小题1:2009年2月2日是第13个“世界湿地日”,其主题是“从上游到下游,湿地连着你和我”。该主题反映出湿地对人类具有重要的意义,这包括:? ( )
①?保护生物和遗传多样性?
②?减缓径流和蓄洪防旱
③为人类提供水源?
④防风固沙,涵养水源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小题2:3月21日为世界森林日,2008年世界森林日的主题为:善待并擅待森林,无异于善待人类自己。下列能体现善待并擅待森林的是? ( )
①?维护和增加森林覆盖面积?
②?加强森林的开发使用
③恢复并提高森林功能?
④重视森林土著人和森林工人权利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参考答案:小题1:A?
小题2:A
本题解析:小题1:本题考查湿地和森林的生态环境功能。第18题,④防风固沙是森林才能起到的作用,湿地不具有此功能;错误。
小题2:第19题,注意题目要求善待“森林”,故②④不符合。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下图为“赞比西河水系分布和该流域内的一些地理要素”示意图。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 关于赞比西河自然地理状况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上游支流短小急促,峡谷险滩广布
B.下游的马拉维湖位于东非大裂谷上
C.中游地势低洼,多支流和湖泊
D.该河的汛期出现在7、8月份
小题2: 关于图中卡布拉巴萨水坝工程建设利弊的叙述,正确的是
A.建设大坝的最主要目标是为了发展交通和旅游
B.能够调节径流,拦蓄洪水,确保下游免遭洪水威胁
C.导致河口三角洲不断受到海水侵蚀,三角洲萎缩,海岸线向后退缩
D.水坝工程保障了中下游的航运,利于淡水渔业的发展
小题3:关于赞比西河流域综合开发利用方向的叙述,最合理的是
A.上游重点利用水能发电、积极发展航运业
B.中游重点建设自然保护区、积极发展旅游业
C.下游重点利用水资源、积极发展灌溉农业
D.三角洲地区充分利用外资、积极发展外向型工业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2:C
小题3:B
本题解析:
小题1:从图可以看出赞比西河上游沼泽广布,河道曲折,流速慢,A项错误;中游多水库大坝、瀑布,可见地势不平坦,而且支流明显比上游少,C项错误;赞比西河是南半球河流,位于热带草原区,汛期应该在当地下半年,而不是7、8月,D项错误。
小题2:卡布拉巴萨水坝工程位于奠桑比克境内赞比西河中游,电站具有发电、灌溉、航运、防洪等多种效益,A错误;由于中下游气候类型不同,大坝并不能起到确保下游免遭洪水威胁,B错误;赞比西由于许多天然的障碍,如河口的沙洲、河水浅、以及许多湍流和瀑布,大坝并不能保障了中下游的航运,D项错误。
小题3:上游地势平缓,水能资源不丰富,所以A项错误;三角洲地区大部分人从事农业生产,种植甘蔗和棉花,由于水资源丰富,且气候湿润,所以C、D错误。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2011年10月28日9时30分,我国首次航空生物燃料用于客机试飞取得成功。本次试飞所需航空生物燃料的原料来自麻风树结出的果实。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云南、四川、江西、贵州等地山区建立麻风树种植基地的自然区位条件主要有(? )。
①宜林山地广布 ②灌溉水源较多 ③气候温暖湿润 ④土壤深厚肥沃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小题2:推广使用以麻风树果实为原料的生物燃料可(? )。
①缓解气候变暖趋势 ②缓解能源紧张矛盾 ③解决地区人地矛盾 ④降低航空运输成本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2:A
本题解析:
小题1:由题干所述“云南、四川、江西、贵州等地山区”,可以判断这些地区宜林山地广布,①对。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温暖湿润,③对。云南和贵州大面积山区喀斯特地貌广布,地表水资源少,②错。土层较薄,④错。所以C对。A、B、D错。
小题2:生物生长时吸收的二氧化碳可以与燃烧时释放的二氧化碳相互抵消,实现几乎无害的排放。推广使用以麻风树果实为原料的生物燃料,可以减小矿物能源的使用量,从而减小二氧化碳的排放量,缓和气候变暖趋势,①对。生物能源的增加,相对缓解了能源紧张状况。②对。麻风树种植在山区,对解决地区人地矛盾没有明显影响,③错。目前航空生物燃料的价格大约是传统航油价格的3-5倍。生物能源的使用会增加航空运输成本。④错。所以A对。B、C、D错。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