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12-27 01:16:14
1、单选题 读长江中游某地连续六天的天气情况统计图,分析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图示天气变化的原因可能是?
A.冷锋过境
B.暖锋过境
C.气旋过境
D.反气旋过境
小题2:有关该地区这几日的叙述,正确的是?
A.气温日较差不断缩小
B.空气的湿度不断增大
C.7日洪水水位最高
D.7、8日大气的保温作用最强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2:D
本题解析:
试题解析:
小题1:5-10日温度上升,经历一次降水过程,为暖锋过境,B对。冷锋过境气温会降低,A错。气旋过境不会出现明显降温,C错。反气旋为下沉气流不能形成降水。D错。故选B。
小题2:从图中可以看出气温日较差先降低再升高,A错。天气晴天-阴雨-晴天,空气的湿度先增大再减小,B错。降水转化到河流流量需要一个时间过程和积累过程,9日前后可能最大,C错。7-8日为阴雨天气,多云天气保温作用强,温差小,D对。故选D。
本题难度:一般
2、综合题 (36分)读下图“毛里求斯岛及附近区域示意图”和相关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结合表,简述普莱桑斯的气候特点及其形成原因。(12分)
(2)说出毛里求斯岛内交通运输方式及其分布特点。(8分)
毛里求斯是地处印度洋西南的一座火山岛。自18世纪以来,甘蔗一直是其主要农作物。
(3)分析毛里求斯发展甘蔗种植业的有利条件。(8分)
2014年1月,毛里求斯累计接待国外游客约9.6万人。
(4)指出1月去毛里求斯旅游应防范的气象灾害,并概述毛里求斯发展旅游业的意义。(8分)
参考答案:
(1)地处低纬,全年高温(各月气温在20℃以上);(4分)位于山地迎风坡,受东南信风的影响,年降水量丰富(1500毫米以上),主要集中在夏秋季节(12月至5月)。(8分)
(2)公路运输(2分) 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呈环状;中部有一条高速公路穿过(连接港口和机场)。(6分)
(3)气候高温多雨;土壤(火山灰)肥沃;河流众多,水源充足;种植历史悠久等。(8分)
(4)台风(飓风)(2分) 增加外汇收入(促进经济发展),增加就业机会,加强文化交流等。(6分,合理即可)
本题解析:
(1)根据图中的经纬度位置,判断该地地处低纬。结合表中数据可知,该地全年高温,各月气温均在20℃以上,位于热带。该地位于东南信风带,山地迎风坡,受东南信风的影响,年降水量丰富,约1500毫米以上,主要集中在夏秋季节。南半球的冬春季节因气压带、风带北移,受信风影响减弱,降水较少。
(2)读图,根据图例分析,岛上运输以公路运输为主。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呈环状。岛的中部有一条高速公路穿过,连接港口和机场。
(3)甘蔗生长环境,喜温、喜光、喜肥,需水量大,该地气候高温多雨,火山灰土壤肥沃,河流众多,水源充足。甘蔗种植历史悠久等,有利于发展甘蔗种植。
(4)1月份,毛里求斯是夏季,印度洋热带洋面上多飓风灾害,应注意防范。 发展旅游业,可以增加外汇收入,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增加就业机会,加强与世界其它地区的文化交流等。
考点:区域自然地理环境特征及成因,交通运输方式,农业发展的有利条件,发展旅游业的意义。
本题难度:困难
3、单选题 读图,完成问题
图中A、B、C三个箭头所表示的辐射依次是( )
A.大气逆辐射、地面辐射、太阳辐射
B.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大气逆辐射
C.地面辐射、大气逆辐射、太阳辐射
D.太阳辐射、大气逆辐射、地面辐射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结合图示A表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B表示地面射向大气,故判断为地面辐射;C由大气射向地面,判断为大气逆辐射。
考点:本题考查大气的热力作用。
点评:本题为基础性试题,难度较低,解题关键是从图示分析入手,能判断图示大气的热力作用过程。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世界气候大会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举行,大会呼吁人类积极采取各种措施应对这种变化。读“丹麦位置示意图”和“大气受热过程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近百年来丹麦气温呈上升趋势,对照右图与之相关的因素是( )
A.①增强
B.②减弱
C.③减弱
D.④增强
【小题2】针对当前全球气候变暖趋势,人类应该( )
①植树造林,提高森林覆盖率 ②推广节能技术,提高能源利用率 ③开发核能和可再生能源,优化能源消费结构 ④关停高耗能产业,减小矿物能源消耗总量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参考答案:
【小题1】D
【小题2】A
本题解析:
【小题1】太阳是地面的直接热源,太阳辐射到达地面,地面吸收后增温,地面增温后形成地面辐射,大气吸收后增温,大气增温后形成大气辐射,其中向下的部分称为大气逆辐射,它将大部分热量还给地面,使得地表的温度基本维持在15℃左右。据图可知:①为大气辐射中向上散失到宇宙空间的热量,②为太阳辐射,③为地面辐射,④为大气逆辐射,近百年来丹麦气温呈上升趋势,主要是由于大气中二氧化碳增加,即与④增强有关,所以本题D正确。
【小题2】要想减少碳的排放,抑制全球变暖。我们应采取如下措施:一是推广节能技术,二是优化能源结构,三是积极发展高效、洁净、低碳排放的煤炭利用技术。如:植树造林,提高森林覆盖率,增加对二氧化碳的吸收;发展并推广先进的节能技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优化能源结构,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开发使用新能源;积极发展高效、洁净、低碳排放的煤炭利用技术,走“低碳经济”的发展道路;不能一味的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而影响经济的发展,所以④错,本题选A。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大气受热过程、全球气候变化。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下图是世界某种气候类型的局部分布地区示意图。完成1~2题
小题1:该气候的分布地区中,①地区的分布最高纬度较低(低于35°S),其主要的影响因素是
A.海陆分布
B.纬度位置
C.地形
D.洋流
小题2:②地区最热月均温约为24℃~28℃,③地区西海岸最热月均温约为16℃~21℃,导致这种气温差别的主要因素是
A.纬度位置
B.海陆位置
C.洋流
D.地形
参考答案:
小题1:A
小题2:C
本题解析:
小题1:本题考查影响气候分布的主要因素。地中海气候分布在南北纬30°-40°的大陆西岸,夏季受副热带高压控制,炎热干燥;冬季受盛行西风控制,温和湿润。图中气候类型为地中海气候。非洲最南端低于35°S,主要原因是非洲南部陆地缺失,属于海陆分布的影响。所以本题选择A选项。
小题2:本题考查影响气温的主要因素。根据图示图中③地位于秘鲁沿海地区,图中有秘鲁寒流的影响,受洋流影响,降温减湿作用明显。所以本题选择A选项。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