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12-27 01:13:49
1、综合题 读图,回答问题。(10分)
(1)该地区城市分布密集,从自然地理区位分析,主要受??、?等因素的影响较大。(2分)
(2)从1985年到2000年,该区域城市发展的显著变化有 ?、?、?。推动该地区城市发展的主要动力是?。(4分)
(3)现阶段,我国城市化大力发展之时,发达国家部分地区却出现逆城市化现象,试分析其主要原因。(4分)
参考答案:(1)地形?气候?河流?水源(任答2点得2分)
(2)城市数量增多?城市用地规模扩大,乡村地区转变为城市地区?形成城市带(群)?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增加(任答3点得3分)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1分)
(3)①人们对居住环境质量要求提高,城市中心环境质量下降,而乡村和小城镇环境质量好;
②乡村地区和小城镇的各种基础设施逐步完善,达到现代人们生活的要求;
③高速公路及地铁等现代交通设施出现,人们能方便快捷地往返。(任答2点得4分)
本题解析:长三角地区地形低平、气候暖湿、河流水源充足及交通便利,利于生产、人口密度大,所以聚落增大成为众多的城市。1985年至2000年城市数量增多、形成城市群带等,主要原因是区域经济发展快,促进了城市化的进程。发达国家城市化进程开始早,郊区基础设施较为完善,所以部分拥挤在闹市中的中高收入者到郊区居住生活。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读“我国某海滨小城功能区分布示意图”(图7),完成3-5题。
3.阴影区代表的功能区最有可能是
A.商业区? B.住宅区?C.工业区? D.仓储区
4.该功能区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城区中心,接近市场?
B.临河濒海,环境优美?
C.交通沿线,物流便捷?
D.沿河分布,运费低廉
5.影响火电厂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A.历史? B.经济? C.环境? D.交通
参考答案:
3.C?
4.C?
5.A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读右图回答44~46题
小题1:如果该城市工业区位合理,则风向可能是
A.南、北风
B.东、东北风
C.西北——东南风
D.东北——西南风
小题2:根据图示情况,下列三类工业污染程度由大到小排列正确的是
小题3:该地区工业由城市近郊迁移到乡村,最可能因素是
A.土地价格
B.矿产资源
C.环境污染
D.劳动力价格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2:A
小题3:C
本题解析:
小题1:本题考查城市工业区的布局。根据图示工业区主要分布在西北、东南和西南,东北较少,说明该地风向最可能为东北风,工业区位于盛行风向的下风向或盛行风向垂直的郊外。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
小题2:根据图示工业区的布局,城区中的工业污染最小,郊区的工业污染最重。所以本题选择A选项。
小题3:影响工业区迁移的原因从经济原因和环境效应方面考虑。该地区工业由城市近郊迁移到乡村,最可能因素是环境污染。所以本题选择C选项。
本题难度:简单
4、单选题 我国下列百万人口以上的城市中地处河谷地带的是
[? ]
A.广州
B.拉萨
C.济南
D.贵阳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5、多选题 安徽省将在统筹协调好省会经济圈、皖江城市带、沿淮城市群发展的基础上,逐步构筑以合肥为中心的“1+10”江淮城市群。读江淮城市群城市分布示意图,回答1—2题。
1、下列因素中,与“1+10”江淮城市群发展关系密切的有
[? ]
A.地处东部平原南北交通要冲,交通便利
B.地形平坦广阔
C.气候温和湿润,海洋性特征显著
D.工业基础雄厚,发展历史悠久
2、下列关于该城市群等级体系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服务范围由大到小排序:合肥—安庆—无为
B.服务职能由多到少排序:合肥—长丰—滁州
C.小学校数量由多到少排序:六安—巢湖—庐江
D.小汽车专卖店布局先后:合肥—马鞍山—安庆
参考答案:1、AB
2、A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