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题《宇宙中的地球》高频试题巩固(2019年最新版)(七)

时间:2019-12-27 01:10:04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单选题  地球上产生昼夜现象的原因是
A.地球既不发光也不透明
B.地球不停地自转
C.地球绕日公转
D.晨昏圈的存在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昼夜现象是由于地球自身不发光不透明,在阳光照射下而形成昼夜现象;由于地球自转形成昼夜交替,由于地球公转而形成昼夜长短的变化。
考点:本题考查地球自转的影响。
点评:本题难度低,基础性试题,解题的关键是能区别昼夜现象、昼夜交替和昼夜长短变化的不同原因,对于此类试题,学生应加强对比较分析。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索契是俄罗斯南部著名城市,是世界著名夏都之一,是2014年冬奥会的举办城市。读该图,据此完成下列两题。
1.关于索契地理位置的叙述,正确的是2.关于索契地区建冰雪场有利条件的论述,正确的是
①北部有高大山地,坡度适宜,利于滑雪场的建立
②冬季,山地气温低,受中纬西风影响,降雪量大,山地积雪多
③亚热带季风区,冬季温和,有利于保护运动员不受冻伤④冬季严寒,利于冰场封冻,投资少,建设便利
A.位于里海之滨
B.位于波罗的海之滨
C.位于咸海之滨
D.位于黑海之滨
E.①②
F.②③
G.③④
H.①④


参考答案:1. D
2. A


本题解析:1.根据地理位置可知,索契位于黑海之滨。选择D项。
2.根据该地的通知可知,滑雪的条件分析正确的是A项。


本题难度:简单



3、单选题  利马(秘鲁首都)是世界著名的“旱城”:街道上没有排水沟渠,房屋也没有雨檐,百货店中也没有雨具出售。但一年之中,约有半年是大雾弥漫季节。浓雾移动时,如霏霏细雨,当地人称这种浓雾为毛毛雨。结合利马及周边区域图,回答问题。
1.利马多大雾天气,主要原因是2.关于图中甲、乙两处气候的说法,正确的是3.丙地某年暴雨天气异常增多,与之相应可能出现的现象是4.乙地与丁地(丁地海拔约3500米)相比
A.受沿岸暖流影响,空气湿度大
B.地处低纬地区,空气对流强烈,水汽上升冷凝
C.位于沙漠地区,空气中悬浮颗粒多,水汽易凝结
D.地处低纬地区,又受沿岸寒流影响,下层空气易冷凝
E.气候类型不同,成因也不相同
F.气候类型相同,成因也相同
G.甲处降水多因其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盛行上升气流
H.乙处降水的水汽来源与信风有关
I.我国东南沿海台风频次异常增多
G.秘鲁沿海渔获量较往年异常增多
澳大利亚东部降水量异常增多
东南亚森林火灾较往年异常增多
年均温更高,气温年较差更小,气温日较差更大,太阳辐射更强
年均温更高,气温年较差更大,气温日较差更小,太阳辐射更弱
年均温更低,气温年较差更小,气温日较差更小,太阳辐射更强
年均温更高,气温年较差更大,气温日较差更大,太阳辐射更弱


参考答案:1. D
2. D
3. D
4. D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
1.雾的形成主要从水汽凝结角度分析,结合图示利马位于太平洋沿岸,沿岸有秘鲁寒流流经,降温减湿,空气易凝结形成雾。
2.图中甲位于巴西高原的东南部,为东南信风的迎风坡,降水量丰富,且受沿岸暖流流经,增温增湿,故形成热带雨林气候;而乙地为亚马逊流域,由于位于赤道附近,终年受赤道低压控制,而形成热带雨林气候。
3.丙地位于秘鲁沿海地区,终年受副热带高压带或信风带控制,且沿岸寒流流经,故降温减湿,形成热带沙漠气候,但在厄尔尼诺年,该地区受沿岸暖流影响,形成上升气流,而暴雨天气异常增多;在厄尔尼诺年,赤道东太平洋变暖时,热带西北太平洋则变冷,大气稳定度增加,不利于热带太平洋地区热带风暴和台风的形成,故影响我国的台风数量会减少,A错误;秘鲁渔场受暖流影响,渔业减产,B错误;赤道附近东太平洋的气温升高,形成上升气流,不南美洲的西岸降水量增多,而赤道附近的西太平洋则气温降低,上升气流减弱甚至形成下沉气流,故降水量减少,而导致干旱,使森林火灾多发,D正确。
4.乙地位于亚马逊平原,地势较低,而丁地位于安第斯山脉,地势高,故乙地的年均温高于丁地。而丁地大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和保温作用较弱,故乙地的气温年较差和日较差都大于丁地;而由于白天丁地的大气削弱作用弱,故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较乙地强。故选D项。
考点:本题考查世界区域地理。
点评:本题考点较多,有一定难度。解题需要掌握以下几点:①掌握雾的形成的基本原因和洋流对气候的影响;②掌握世界典型地区的热带雨林气候成因的差异;③掌握厄尔尼诺现象对全球气候的影响;④掌握地形地势的差异对气温、温差和太阳辐射的影响。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点正北,O点太阳高度为20°。据此完成下题。
1.该日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可能是2.当北京时间为15点时,旗杆的影子朝向3.图示季节,下列说法中可信的是
A.20°N
B.0°
C.10°S
D.20°S
E.正南
F.正北
G.东北
H.东南
I.地中海沿岸地区的天气特点是温和多雨
G.我国华北地区农民正准备收割小麦
澳大利亚农民正忙于给牧羊配种和剪羊毛活动
我国从中东返回的石油运输船在北印度洋航行中顺风顺水


参考答案:1. D
2. B
3. A


本题解析:1.本组题考查光照图知识及学生知识迁移能力。图中圆为正圆,太阳高度一天中几乎不变,可判断O点为极点,C点位于O点正北,可判断O为南极点,O点正午太阳角度为20°,可知直射点纬度为20°S。
2.南极点旗杆影子一定朝北。
3.此季节为北半球的冬季。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图为某日地球光照图,大圆表示以极点为中心的50°N纬线圈,弧MN为晨昏线。理论上全球恰好平分为两个日期,T、Q之间(劣弧段)和P、M之间(劣弧段)均为陆地。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此日,50°N某地日出的地方时是2.此季节3.P、Q、M、N各地
A.3:56
B.4:04
C.7:52
D.8:04
E.圣地亚哥炎热干燥
F.中国前往波斯湾的油轮逆风逆水
G.华北平原正播种小麦
H.东北河流正值一年内第一个汛期
I.N地的自然带是温带森林带
G.Q地气温年较差小于T地
M地受北太平洋暖流影响,降水丰富
T、P气候类型相同


参考答案:1. A
2. B
3. D


本题解析:1.全球恰好平分为两个日期,所以180°经线地方时为12:00,因为是北极点俯视图,推出M点位于昏线上,M点地方时为20:04,此刻正值日落,所以50°N的白昼时间为16小时08分,所以日出地方时为3:56,选择A选项。
2.根据50°N昼长于夜,所以判断是北半球夏半年。A选项圣地亚哥是南半球地中海气候,炎热干燥应为北半球冬季;B选项前往前往波斯湾的油轮逆风逆水应为北半球夏季季;C选项华北平原正播种小麦应该为北半球秋季;D选项东北河流正值一年内第一个汛期应该为北半球春季;所以B选项符合条件。
3.T、Q之间(劣弧段)和P、M之间(劣弧段)均为陆地,T、Q之间(劣弧段)为亚欧大陆,P、M之间(劣弧段)为北美大陆,N地自然带应该为温带荒漠,T地为温带海洋气候,Q地气温年较差大于T地,M地位于大西洋西岸,不受受北太平洋暖流影响,所以A、B、C选项错误。D选项T、P气候类型相同,都为温带海洋性气候。


本题难度:一般




首页 上页 6 7 8 下页 尾页 7/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