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12-27 01:07:56
1、单选题 右图中曲线为某海域等年降水量线,读图完成下面题。
1.图示海域年降水量数值分布的主要特点是2.若要推断乙地的气候类型,着重考虑的因素有3.根据自然带分布规律判断,甲、丙两地自然带分别为
A.由近海向外海递增
B.由近海向外海递减
C.由南向北递增
D.由中部向四周递减
E.洋流、地形、大气环流
F.经度位置、纬度位置、海陆位置
G.天气状况、人类活动、地形
H.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大气环流
I.热带草原带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G.热带荒漠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热带雨林带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热带草原带温带荒漠带
参考答案:1. A
2. D
3. B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世界局部区域的综合分析。
1.结合图示的经纬度位置和海陆轮廓判断该地位于南美洲西部海域,由于受沿海秘鲁寒流的影响,降温减湿,故近海地区降水少,故选择A项。
2.由于乙地位于30°--40°的大陆西岸,故受副热带高压和盛行西风的交替控制而形成地中海气候,故选择D项。
3.甲处位于10°--20°的大陆西岸,且沿岸寒流的影响,故受热带沙漠气候影响,自然带为热带荒漠带;丙处位于40°--60°的大陆西岸,为温带海洋性气候,故自然带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带,选B项。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下图是某丘陵区域的地形图,等高线密集表明坡度较大、地势较陡;等高线稀疏表明坡度较小、地势较缓。东部丘陵的森林曾遭受过度采伐。完成各题。
【小题1】关于该区域的地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中E处低于F处
B.图中G处高于H处
C.图中E处海拔高度大于300米
D.由E处到F处地势逐渐上升
【小题2】该区域遭遇强降雨时,东侧的J处很快流下浑浊的径流,而西侧的G处则过一段时间才流下相对清澈的径流,造成这种差别的主要原因是两处所在的小流域( )
A.岩性不同
B.海拔高度不同
C.坡度不同
D.植被覆盖率不同
【小题3】土地利用方式与地形坡度等因素密切相关,下列四处最适宜种植农作物的是( )
A.E处
B.J处
C.K处
D.L处
参考答案:
【小题1】A
【小题2】D
【小题3】B
本题解析:
【小题1】由图中等高线可推知,等高距为25 m,275<E<300,325<F<350,50<G<75,75<H<100,E、F间为鞍部,E处到F处地势先降后升,A项正确。
【小题2】因为东部树林遭到过度砍伐,虽然东侧的J处坡度小,但很快流下浑浊的径流,而西侧G处坡度虽大,却过了一段时间才流下相对清澈的径流,说明造成这种差别的主要原因是两处的植被覆盖率不同,西侧山上植被覆盖率高或受人类活动破坏小。
【小题3】种植业宜在平原、低缓丘陵、开阔地带发展。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地球上原始的水来自于
A.地球内部
B.大气中氢和氧的结合
C.太阳
D.其他星球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下图为等温线分布图,M地、N地的地形应为( )
A.高原和平原
B.高原和山地
C.盆地和平原
D.盆地和山地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读北半球某地等高线示意图(单位:米),完成下列各小题
1.上图中河流的流向为2.陡崖的相对高度可能是3.既能看到甲村又能看到乙村的地点是4.区域的东面临海,当太阳从海平面上升起时,冬季不能看到但夏季能看到日出的点是
A.先向南,再向西南
B.向北
C.先向北,再向东北
D.向南
E.278米
F.150米
G.400米
H.199米
I.①
G.②
③
④
甲村
②地
①地
乙村
参考答案:1. C
2. A
3. B
4. D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
1.此图属于有指向标的地图,根据指向标的箭头指向北方来判断地图上的方向。首先找出河流(山谷)处地势高低变化状态,结合指向标即可判断。
2.根据陡崖相对高度的计算公式:(n+1)d>△h≥(n-1)d(n表示陡崖处重合等高线的条数,d表示等高距,△h表示陡崖相对高度),可得:400>△h≥200,所以A项符合。
3.要能看到两村,在视线内不能有遮挡,判断方式可以从图中四地分别作到甲村和乙村的地形剖面简图。从①能看到甲村,不能看到乙村;从③不能看到甲村,能看到乙村;从④不能看到甲村,能看到乙村。
4.此地为北半球某地,冬季日出东南,夏季日出东北。可以想象太阳在冬季位于此图的东南方向,冬季位于东北,再从四备选项中的四地向这两个方向观察,在视线内没有遮挡的话就能看到。甲村冬季能看到,夏季不能看到;从①地冬季和夏季都能看到;从②地冬季和夏季都能看到;从乙村冬季不能看到,夏季能看到。
考点: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日出日落方位。
本题难度: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