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12-27 01:01:22
1、单选题 读不同地点昼长随季节变化统计曲线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图中a、b、c、d四地,自转线速度由快到慢依次是
A.a、c、b、d
B.a、b、c、d
C.d、c、b、a
D.c、d、a、b
【小题2】当c地昼最长时
A.地球运行到远日点附近
B.北京昼长夜短
C.上海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的最小值
D.北极出现极昼现象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2】C
本题解析:
【小题1】读图,a地全年昼长12小时,位于赤道,自转线速度最快,C、D错。B点昼夜长短变化明显,无极昼极夜现象,应位于温带。C只有一天极昼、极夜现象,位于极圈上。D有半年极昼、极夜现象,位于极点,自转线速度 为0,最慢。纬度越高,自转线速度越慢,所以A错,B对。
【小题2】当c地昼最长时,是冬至日 ,说明该地位于南极圈上。地球运行到近日点附近,A错。北京昼短夜长,B错。上海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的最小值,C对。北极出现极夜现象,D错。
考点:地球自转的特征,地球公转的特征及现象。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下列说法最可信的是 ?(?)
A.海南人说:我们这里纬度低,太阳高度角大,太阳辐射最强
B.新疆人说:我们这里气候干旱,晴天多,云量少,太阳辐射最强
C.西藏人说:我们这里海拔高,空气稀薄,太阳辐射最强
D.漠河人说:我们这里夏季日照时间长,白昼很长,太阳辐射最强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包括纬度、地形、天气、昼长时间等。其中青藏高原,海拔高,空气稀薄,太阳辐射强,是我国太阳能最丰富地区。选择C项。
本题难度:一般
3、综合题 读“30°N附近三个三角洲位置示意图”,回答有关问题:
(1)甲、乙、丙三个三角洲,在位置上的共同之处是 ,在形成原因上的共同之处是 ,在人地比例上的相似之处是 。
(2)乙、丙两三角洲与甲三角洲的距离相对较近的是 ,原因是 。
(3)当北京敲响2005 年元旦钟声时,甲三角洲地区的区时为 (要求写出年、月、日、时,下同),乙三角洲地区的区时为 ,丙三角洲地区的区时为 。
(4)甲、乙、丙三个三角洲均是本国重要的农业区,试列表分析说明它们发展农业生产的共同优势条件和主要不同特点。
参考答案:
(1)都位于大河入海口 都是流水沉积作用形成的 都是地狭人稠的地区
(2)乙 因为乙与甲三角洲的经度间隔是900而丙与甲三角洲的经度间隔是1200
(3)2004年12月31日18时 2005年1月1日0时 2004年12月31日10时
(4)见下表:
本题解析:
(1)甲、乙、丙分别是尼罗河三角洲、长江三角洲、密西西比河三角洲,结合世界地理知识和图中信息可知,都位于大河入海口 、都是流水沉积作用形成的 、都是地狭人稠的地区。
(2)三地纬度相近,可以根据经度差异来判断,因为乙与甲三角洲的经度间隔是900而丙与甲三角洲的经度间隔是1200,所以乙、丙两三角洲与甲三角洲的距离相对较近的是乙。
(3)根据经度计算出甲、丙与东八区的时区差,再根据时间早晚算出两地的具体时间。甲属东二区,丙属西六区。
(4)发展农业生产条件相同点比较可从光热水土等自然条件和人口、交通、市场等方面比较。不同点从作物种类、发展水平方面进行比较。
考点:本题考查世界主要地区。
本题难度:一般
4、综合题 图18和图19是同一时刻地球上两区域昼夜分布情况,读图完成下列问题.(6分)
(1)图示时刻,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 。(1分)
(2)该日,游客在泰山观日出时,日出方位应位于泰山的 方向。(1分)
(3)Q地位于M的 方向。(1分)
(4)图示季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1分)
A.北京地区正午树木的影子最短
B.纽约的白昼逐渐变短
C.巴西高原草木葱茏
D.珠峰雪线海拔达到一年中的最高
(5)该日, M地昼长为 小时。(1分)
(6)该日,正午太阳高度随纬度的变化规律是 。(1分)
参考答案:(1)(20°S,120°W) (1分) (2)东南 (1分) (3)东北 (1分) (4)C (1分)
(5)14小时 (1分) (6)从20ºS向南北两侧递减 (1分)
本题解析:第(1)题,从图18中不难看出晨昏线与700N纬线相切,北纬700以北为极夜,说明太阳直射200S,过晨昏线与700N纬线相切的切点的经线1200W是昼半球的中央经线,地方时为12:00,故太阳直射点的坐标为(20°S,120°W)。第(2)题,太阳直射南半球,日出东南。故游客在泰山观日出时,日出方位应位于泰山的东南方向。第(3)题,图中Q的地理坐标为(700N,120°W),M的地理坐标为(340S,135°E),由此可以确定Q地位于M的东北方向。第(4)题北京地区正午树木的影子最短、珠峰雪线海拔达到一年中的最高是太阳直射北半球的夏季。因为该日太阳直射的是20°S,并不知道是在南移还是在北移,所以无法断定纽约的白昼是变长还是变短,但可以肯定这时地处南半球的巴西高原正值其雨季,所以草木葱茏是可信的。第(5)题根据第(1)题中的分析:1200W经线的地方时为12:00可以计算出135°E经线的地方时为次日的5:00,再结合图19可知M点的日出时间为当地地方时的5:00,则可计算出M当日的昼长为14小时 。第(6)题正午太阳高度随纬度的变化规律总是从直射点向南北两个方向递减
考点: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点评:本题以日照图的综合判读为载体,综合考查了太阳直射的确定、太阳的视运动、利用经纬网确定方向、正午太阳高度随纬度的变化规律等相关的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的知识,综合性强,学生得分容易,但得高分难。
本题难度:困难
5、单选题 耀斑出现在
A.太阳内部
B.色球层
C.光球层
D.日冕层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太阳活动的分布。黑子发生于光球层;耀斑发生于色球层;太阳风发生于日冕层。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