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12-27 00:57:11
1、单选题 下列因果关系正确的一组是
A.断层上升作用---渭河平原
B.风力侵蚀作用---黄土地貌
C.流水侵蚀作用---长江三峡
D.风力沉积作用---山簏冲积扇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渭河平原是由于断层一侧下沉岩块形成的低地,黄土地貌是指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是由流水侵蚀作用形成的;山簏冲积扇是由流水沉积作用形成的。
本题难度:简单
2、单选题 下图拍摄于某山(75°E,72°55′S)的山麓,该地全年以偏东风为主。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1.形成图中岩石形态的外力作用有2.下列有关该山所在地区的叙述中,说法正确的是
A.流水作用、冰川作用
B.冰川作用、风力作用
C.地壳抬升、风力作用
D.流水作用、风力作用
E.地表水运动速度慢,有利于其下渗
F.形成降水的水汽多来自于大陆内部
G.地表水缺乏,沙漠广布
H.年降水量少,降水以固体形式为主
参考答案:1. B
2. D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
1.读图,根据经纬度判断,某山位于南极圈内,图片拍摄于南极大陆,当地盛行风是极地东风,所以外力作用包括风力作用。南极大陆是个冰雪大陆,气温低,图片中没有水流流经的痕迹,所以图示区没有河流,所以外力作用中没有流水作用,有北川作用。地壳抬升是内力作用,所以B对。A、C、D错。
2.该山所在区位于南极大陆,地表是厚厚的冰盖,图片所示地区没有河流。换个角度说,山地的水流速度不会缓慢,冻土发育区不利于地表水下渗。A错。整个南极大陆是个冰雪大陆,气温低,空气中水汽少,有白色沙漠之称。水汽主要来自周围的海洋上强气旋活动的入侵,B错。大陆被冰雪覆盖,没有沙漠,只是空气中水汽太少,干燥的类似于沙漠的空气。C错。这里降水少,以降雪为主,雪是固体形式,D对。
考点:该题考查区域自然环境特征,外力作用。
本题难度:简单
3、单选题 读某大陆海岸变迁示意图,回答以下题。
1.引起海岸变迁的主要外力作用是2.图中海岸地带最不可能见到的地貌是
A.海浪侵蚀
B.流水沉积
C.风力沉积
D.冰川侵蚀
E.三角洲
F.海滩
G.沙丘
H.沙洲
参考答案:1. B
2. 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
1.根据图示判断河流入海口地区的面积不断扩大,故可判断为河流入海口地区泥沙淤积而导致了海岸线向海洋一侧推移。
2.结合上题分析,该地区应位于河口三角洲附近,故可能形成三角洲、海滩和沙洲等地貌,而沙丘地貌分布于干旱地区,而不是河口地区。
考点:本题考查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塑造。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学生只要能抓住图示地貌景观发展的基本特征,并能结合外力作用形成的地貌的差异综合分析。
本题难度:困难
4、单选题 下图为某河流的一段,据此回答题。
1.在上图中河岸两侧兴建房屋,随着河流的不断发育,其中有地基被掏空的可能是:2.图示河段的外力作用为:
A.甲、乙
B.甲、戊
C.乙、丙、丁
D.丙、丁、戊
E.风力堆积
F.溯源侵蚀
G.只有流水堆积
H.流水堆积和侧蚀
参考答案:1. B
2. D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
1.河流凹岸侵蚀,凸岸堆积,甲、戊为凹岸。
2.图中河流多曲流,则水流较缓,以堆积和侧蚀为主。
考点:本题组主要考查河流地貌的发育。
点评:本题题组难度较小,解答本试题的关键是明确河流凹岸侵蚀,凸岸堆积这一地理规律,另外图中河流多曲流,我们还可推断出该地位于河流的中下游平原段。
本题难度:简单
5、单选题 读欧洲第四纪冰川分布图,完成下列各题。
1.与欧洲大陆西侧第四纪冰川冰盖距陆地距离南北差异关联度最大的是2.第四纪冰期时,A地所受的外力作用主要是
A.纬度
B.海陆位置
C.洋流
D.地形
E.冰川侵蚀
F.冰川堆积
G.流水侵蚀
H.流水沉积
参考答案:1. A
2. B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
1.从图上可以看到,纬度越高,冰盖距陆地越远,由此判断,纬度影响关联度最大,A对。海陆位置分布在南北部没有明显差异,距陆地距离南部小,北部大,不会是海陆因素,B错。这里流经的是北大西洋暖流,受暖流影响南部距离陆地应远些,C错。从图中箭头可以理解,冰川从斯斟的那维亚半岛跨过了波罗的海,移到了欧洲中部陆地上,不会是地形因素,D错。
2.结合图示箭头,当冰川移动到A处时,停了下来,移动过程中携带的土石在这里堆积,形成了堆积地貌。B对。冰川下滑过程中,形成冰川侵蚀地貌,不是在停止移动的地点,A错。第四纪冰川时期,这里主要是冰川作用,故C、D错。
考点:世界主要地区,冰川地貌。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