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试卷《地壳物质循环及地表形态的塑造》试题巩固(2019年最新版)(五)

时间:2019-12-27 00:54:47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单选题  造成埃及狮身人面像缺损严重的主要自然原因是
[? ]
A.河流侵蚀作用
B.风化和风力侵蚀作用
C.喀斯特作用?
D.海蚀作用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2、单选题  右图为波浪岩,耸立在澳大利亚中部沙漠光秃、干燥的土地上,由于像高高的海浪而得名,被称为“世界第八大奇观”。图中波浪岩的成因是

A.海浪侵蚀
B.流水侵蚀
C.风力侵蚀
D.冰川侵蚀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该景观分布在沙漠地区,且位于澳大利亚中部内陆地区,因此可排除A、B选项;澳大利亚纬度较低,且中部无高大山地,因此可排除D。内陆沙漠地区风力作用较强,风力侵蚀可能形成图中景观。
考点:外力作用及其地貌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该图为某地地层剖面示意图,读图回答问题

小题1:图中岩层,最晚形成的是
A.①②
B.②③
C.①⑤
D.④⑥
小题2:如果④是石灰岩,则⑤为
A.花岗岩
B.砂岩
C.大理岩
D.板岩
小题3:①处岩石在地表的部分常具有的特征是
A.含有生物化石
B.有较多的气孔
C.由方解石组成
D.有明显的层理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2:C
小题3:B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地质循环和地质作用。
小题1:通过地层剖面图考查地层形成的先后顺序。从图中可知该区域发生过岩浆活动,岩浆上升时穿透破坏了⑥④③②岩层,由此可知此处最先形成了⑥④③②各层,其后发生了岩浆活动,因而最晚形成的应为与岩浆活动有关的①⑤岩层。
小题2:石灰岩受热(与岩浆接触)会发生变质,生成大理岩。
小题3:①处岩石是岩浆喷发到地表冷却而形成的喷出岩,因岩浆喷出时,大量挥发性物质从中溢出,因而有许多气孔构造;C选项由方解石组成的岩石是大理岩,按成因分类属于变质岩;而选项A和D都是沉积岩的典型特征。


本题难度:一般



4、填空题  读“长江三角洲历史演变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图中,古沙洲的成因是
A.河水的沉积作用
B.海水的顶托作用
C.河流侵蚀作用
D.海浪侵蚀作用
小题2:图中现象与地球自转偏向力作用相关的是
A.海岸线向东移动
B.长江流向东南
C.古沙洲与北岸相并
D.南通、海门可建港口


参考答案:
小题1:AB
小题2:BC


本题解析:
小题1:根据图示,古沙洲位于位于长江入海口处,河流流速较慢,受海水顶托作用,泥沙淤积形成。所以古沙洲形成的主要原因是河水的沉积作用和海水的顶托作用。所以本题选择AB选项。
小题2:海岸线向东推移是因为海陆变迁,流水沉积作用产生,北半球地转偏向力向右,所以对长江南岸侵蚀严重,北岸泥沙淤积。所以BC选项符合。D选项南通、海门可建港口,与地转偏向力作用无关。所以本题选择BC选项。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下列选项与图中①、②最符合的是(?)

A.风化作用、外力搬运
B.风化作用、内力塑造
C.侵蚀作用、人类活动
D.固结成岩作用、外力搬运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根据图示的地质作用过程判断,①作用使岩石由大块变小块、变碎屑物,故判断为风化作用;②作用使风化、侵蚀的碎屑物从一个地方搬运到另一个地方,在地势低的地方沉积下来,故属于外力搬运作用。
点评:本题难度低,学生只要能掌握风化作用、搬运作用等外力作用的基本过程,并能结合图示外力作用对岩石或碎屑物的作用过程对应分析即可。注意区别风化和侵蚀的差异。


本题难度:一般




首页 上页 4 5 6 下页 尾页 5/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