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12-27 00:54:01
1、单选题 读2014年2月某日某区域天气实况图(单位:百帕),回答问题。
【小题1】此日,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天气特征是( )
A.大风、小雨
B.无风、晴朗
C.大风、降温
D.无风、小雨
【小题2】此日,钓鱼岛吹( )
A.偏东风
B.偏西风
C.偏南风
D.偏北风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2】D
本题解析:
【小题1】根据图中等压线分析,长江中下游地区气压值大于1024百帕小于1026百帕,为高压中心。盛行下沉气流,风力较小,多晴朗天气。
【小题2】气压梯度力垂直于等压线,由高压指向低压,受到向右的地转偏向力作用,形成偏北风。
考点:本题组考查常见天气系统。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若图为三圈环流中的中纬度环流侧视图,读图回答题。
1.a、b、c、d四点气压由高到低排序正确的是2.b与d之间是
A.a、b、c、d
B.b、d、c、a
C.a、c、b、d
D.d、c、b、a
E.副热带高气压带
F.副极地低气压带
G.干冷的气流
H.西风带
参考答案:1. B
2. D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
1.若图为三圈环流中的中纬度环流侧视图,b处为下沉气流,则b应为副热带高气压带,d为副极地低气压带,则b地气压高于d地,又因为同一地点近地面气压高于高空气压,则a、b、c、d四点气压由高到低排序应为b、d、c、a。?
2.b与d之间是有副热带高气压带吹往副极地低气压带的西风带。
考点:本题考查三圈环流的成因。
点评:本题结合示意图,主要考查季风环流的形成原因与三圈环流的相关知识,难度较大,但属于对地理基础知识、基本规律的考查,充分考查了学生的地理功底。
本题难度:简单
3、单选题 地区间的冷热不均,首先引起大气的:
A.水平运动
B.下沉运动
C.上升运动
D.上升或下沉运动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冷热不均是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大气受热膨胀上升,遇冷收缩下沉。所以冷热不均首先引起的是大气在垂直方向上的上升或下沉运动。故选D
点评:本题的关键是对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有比较全面的了解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甲图表示的是某滨海地区陆地和海洋表面气温日变化的曲线图,乙图表示的是该地区海陆之间气流的变化图,读图回答问题:
1.有关甲图描述正确的是2.由图甲推断,图乙中海风出现时间约为
A.曲线①表示的是海洋气温
B.曲线②表示的是海洋气温
C.曲线①所示日温差大的主要原因是昼夜长短所致
D.曲线②所示日温差小的主要原因是纬度所致
E.17时—次日7时
F.7时—当日17时
G.16时—次日8时
H.6时—当日18时
参考答案:1. B
2. B
本题解析:1.根据海陆热力差异可知,海洋比热容大,气温变化缓慢,昼夜温差小;陆地比热容小,气温变化快,昼夜温差大。所以曲线②表示的是海洋气温。选择B项。
2.图乙中海风是陆地上升气流,海洋下沉气流。就是陆地气温大于海洋,根据图中信息可知,时间约为7时—当日17时。选择B项。
本题难度:简单
5、单选题 近地面大气主要的直接热源是( )
A.地面辐射
B.太阳辐射
C.大气逆辐射
D.大气辐射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根据所学的大气热力作用原理可知大气的热量来源有二,第一是通过大气中的水气和二氧化碳吸收太阳辐射中的红外线(最是极少的);第二大气中的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来自地面的长波辐射(这是近地面大气最主要的、直接的热量来源),大气在吸收了能量以后,又以大气辐射的形式向外辐射能源,其中射向地面的部分(大气逆辐射)在一定程度上补偿了地面因地面辐射造成的热量损失,对地面起了一定的保温作用。故选A
考点:大气热力作用原理
点评:本题的关键是考生掌握大气热力作用的原理,掌握大气能量的收支状况,试题属于一般性的基础性题目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