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答题模板《大气运动》高频考点预测(2019年最新版)(七)

时间:2019-12-27 00:54:01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单选题  读2014年2月某日某区域天气实况图(单位:百帕),回答问题。

【小题1】此日,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天气特征是(   )
A.大风、小雨
B.无风、晴朗
C.大风、降温
D.无风、小雨
【小题2】此日,钓鱼岛吹(   )
A.偏东风
B.偏西风
C.偏南风
D.偏北风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2】D


本题解析:
【小题1】根据图中等压线分析,长江中下游地区气压值大于1024百帕小于1026百帕,为高压中心。盛行下沉气流,风力较小,多晴朗天气。
【小题2】气压梯度力垂直于等压线,由高压指向低压,受到向右的地转偏向力作用,形成偏北风。
考点:本题组考查常见天气系统。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若图为三圈环流中的中纬度环流侧视图,读图回答题。
1.a、b、c、d四点气压由高到低排序正确的是2.b与d之间是
A.a、b、c、d
B.b、d、c、a
C.a、c、b、d
D.d、c、b、a
E.副热带高气压带
F.副极地低气压带
G.干冷的气流
H.西风带


参考答案:1. B
2. D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
1.若图为三圈环流中的中纬度环流侧视图,b处为下沉气流,则b应为副热带高气压带,d为副极地低气压带,则b地气压高于d地,又因为同一地点近地面气压高于高空气压,则a、b、c、d四点气压由高到低排序应为b、d、c、a。?
2.b与d之间是有副热带高气压带吹往副极地低气压带的西风带。
考点:本题考查三圈环流的成因。
点评:本题结合示意图,主要考查季风环流的形成原因与三圈环流的相关知识,难度较大,但属于对地理基础知识、基本规律的考查,充分考查了学生的地理功底。


本题难度:简单



3、单选题  地区间的冷热不均,首先引起大气的:
A.水平运动
B.下沉运动
C.上升运动
D.上升或下沉运动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冷热不均是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大气受热膨胀上升,遇冷收缩下沉。所以冷热不均首先引起的是大气在垂直方向上的上升或下沉运动。故选D
点评:本题的关键是对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有比较全面的了解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甲图表示的是某滨海地区陆地和海洋表面气温日变化的曲线图,乙图表示的是该地区海陆之间气流的变化图,读图回答问题:
1.有关甲图描述正确的是2.由图甲推断,图乙中海风出现时间约为
A.曲线①表示的是海洋气温
B.曲线②表示的是海洋气温
C.曲线①所示日温差大的主要原因是昼夜长短所致
D.曲线②所示日温差小的主要原因是纬度所致
E.17时—次日7时
F.7时—当日17时
G.16时—次日8时
H.6时—当日18时


参考答案:1. B
2. B


本题解析:1.根据海陆热力差异可知,海洋比热容大,气温变化缓慢,昼夜温差小;陆地比热容小,气温变化快,昼夜温差大。所以曲线②表示的是海洋气温。选择B项。
2.图乙中海风是陆地上升气流,海洋下沉气流。就是陆地气温大于海洋,根据图中信息可知,时间约为7时—当日17时。选择B项。


本题难度:简单



5、单选题  近地面大气主要的直接热源是(   )
A.地面辐射
B.太阳辐射
C.大气逆辐射
D.大气辐射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根据所学的大气热力作用原理可知大气的热量来源有二,第一是通过大气中的水气和二氧化碳吸收太阳辐射中的红外线(最是极少的);第二大气中的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来自地面的长波辐射(这是近地面大气最主要的、直接的热量来源),大气在吸收了能量以后,又以大气辐射的形式向外辐射能源,其中射向地面的部分(大气逆辐射)在一定程度上补偿了地面因地面辐射造成的热量损失,对地面起了一定的保温作用。故选A
考点:大气热力作用原理
点评:本题的关键是考生掌握大气热力作用的原理,掌握大气能量的收支状况,试题属于一般性的基础性题目


本题难度:一般




首页 上页 6 7 8 下页 尾页 7/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