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12-27 00:54:01
1、单选题 下图为海陆间大气运动示意图,读图回答题。
若此图表示一天中某时段的气流运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该图所示气流运动常见于夜间
B.该图所示气流运动只见于季风气候区
C.该气流运动因海陆接受的太阳辐射量不同而产生
D.陆地与海洋的高度差导致该气流运动的形成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读图可知:海洋上气流上升,陆地上气流下沉,说明陆地温度低,海洋上温度高,应常见于夜间;在绝大多数沿海地区都有此海陆间大气运动;此大气运动是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所引起的。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海陆之间的热力环流,试题难度中等,解题关键是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及热力环流的成因。
本题难度:简单
2、单选题 今年夏季,长江中下游各省区发生了少有的干旱。有人在抗旱中,发现《水经注》中有一段关于三峡地区古代土著“祈雨”的记载:“天旱,燃木崖上,推其灰烬,下移渊中,寻即降雨。”结合所学的知识,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对长江中下游各省区酷热干旱原因的说法,最能让人信服的是
A.受三峡大坝阻挡,夏季风难以到达
B.受副热带高压影响,副高强度偏大
C.全球气候变暖,导致各地降水偏少
D.夏季风较正常年份弱,降水偏少
小题2:“寻即降雨”的“祈雨”神效,并非是古人的祭祀活动感动了神灵,而是蕴含着某种科学道理。其主要原理是
①温度升高,加快江水的蒸发?②灰烬增加了大气中凝结核的数量?
③造成空气的不稳定性,形成上升气流?④气压降低,引导热带气旋深入峡谷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参考答案:
小题1: B
小题2: B
本题解析:
小题1:长江中下游地区在每年的梅雨季节过后,会有一段时间处于“伏旱”天气,是由于受到了锋面后的副热带高压带的影响。少有的酷热干旱,是因为副高强度偏大。
小题2:降雨发生需要的条件有①足够的水汽②有凝结核③上升气流。古人燃木起火,一方面形成气流上升,另一方面,灰烬增加了大气中凝结核,增加了降雨机会。人类活动对蒸发的影响是微乎其微的。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是( )
A.地势的高低起伏
B.水平方向上的气压差异
C.海陆分布的差异
D.高低纬度间的热量差异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是由于太阳辐射在地表的分布不均,导致的高低纬度之间的温带差异而引起的。
考点:本题考查大气运动。
点评: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大气运动的原因,难度一般,本题还可比较热力环流的原因和风的形成的原因考查。
本题难度:一般
4、综合题 (28分)青海省西宁市位于湟水谷地,平局海拔2261m,几年来经济发展速度,区域中心城市地位日益凸显。根据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1)—(4)题
材料一:1996-2008年西宁市土地利用类型结构变化图(图1)
材料二:2011年西宁市工业产值结构图(图2)
(1)“到西宁避暑,请带上毛衣”。这一说法的主要依据是________ 。(4分)
(2)西宁市形态呈条带状,主要受________ 、________等自然因素的影响。(4分)
(3)1966-2008年期间,西宁市耕地、居民点及独立工矿用地所占比重总体分别呈何种变化趋势?其主要原因分别是什么?(12分)
(4)2011年西宁市工业结构的主要特点是什么?可能带来哪些问题?(8分)
参考答案:(28分)
(1)海拔高,夏季凉爽;气温日较差较大(4分)
(2)地形?河流(每空2分)
(3)耕地:比重下降。(2分)居民点及独立工矿用地、交通用地等占用耕地;退耕还林、还草。(4分)
居民点及独立工矿用地比重上升。(2分)城市(镇)化及工业化的发展。(4分)
(4)特点:以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等重工业为主,高能耗产业比重大。(2分)
问题:①能源资源消耗量大,可能带来资源枯竭;②可能造成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③产业转型升级难度大。(每点2分,满分6分)
[评分说明]意思相同者给分,意思相近者酌情给分。
本题解析:1)西宁地处青藏高原,海拔高,气候高寒,夏季气温不高,凉爽,气温日较差较大,“到西宁避暑,请带上毛衣”。2)西宁市形态呈条带状,主要是受河流和地形的影响,地处湟水谷地,周边是高大的山脉,城市沿河谷发展呈条带状。3)由图可以看出,1966-2008年期间,西宁市耕地在减小、居民点及独立工矿用地所占比重在增加。4)由2011年西宁工业结构图可以看出,西宁工业重工业为主,其中以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等重工业为主,高能耗产业比重大。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占比重最大,近一半,加之其他重工业,西宁重工业比重占其工业比重的80%以上,工业结构单一,长期发展重可能带来资源枯竭;工业发展还使该地区能耗大,加重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长期单一的产业结构,产业转型升级难度大,经济发展受市场影响很大。
考查西宁市区域地理环境特征和区域经济发展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下图为某时赤道南北天气状况示意图(单位:百帕),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①和②锋面分别向东南和西北方向移动
B.m地阴雨连绵,n地天气晴朗
C.甲天气系统东侧盛行偏北风,形成暖锋
D.乙天气系统中心气流旋转下沉,东侧为暖锋
小题2:上图中正确反映①锋面过境期间,g地温度变化过程的是
A.A
B.B
C.C
D.D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2:C
本题解析:
小题1:读图可知,图示中左侧为南北半球的锋面气旋,.①是北半球锋面气旋的冷锋,北半球是逆时针方向,所以①向东南方向移动。②是南半球锋面气旋的暖锋,南半球是顺时针方向,所以②向东南方向移动,A错。m地位于暖锋锋前,所以天气阴雨连绵,n地位于冷锋锋前,所以天气晴朗,B对。甲天气系统东侧盛行偏南风,不是偏北风,形成暖锋,C错。乙天气系统中心气流旋转上升,不是下沉,东侧为暖锋,D错。
小题2:①锋面过境期间,是冷锋过境,g地温度变化过程是原来受暖气团控制,气温较高,过境时气温下降,过境后受冷气团控制,气温低,与图右侧曲线中的C对应,选项C对。A、B、D错。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