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12-27 00:50:31
1、单选题 对不同程度荒漠的治理思路,正确的是(?)
A.半干旱农牧过渡和旱农区应当建立以绿洲为中心的防护体系
B.对正在发展中的荒漠化土地要设法扭转
C.对已经发生荒漠化的土地主要还是放弃
D.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对人类活动的最主要影响是资源缺乏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试卷分析:半干旱的农牧业过渡地带由于过度开垦而导致荒漠化加重,故应合理开垦,退耕还草,恢复植被,A错误;对已经发生荒漠化地区应加强治理,C错误;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对人类活动的最主要影响是水资源不足,D错误。
点评:本题解题关键掌握我国区域生态环境保护的基本措施。
本题难度:一般
2、综合题 下图中A城市作为闻名全国的能源重化工基地,以其丰富的煤炭资源赢得了华夏“煤都”的盛誉。据此回答下题。
小题1:解放后我国在A城市适当发展纺织工业,主要是考虑到
A.充分利用当地的自然资源
B.充分利用当地的劳动力
C.经济发达市场广阔
D.平衡职工性别的社会需要
小题2:图中以太原为起点向北并沿滹沱河向东的交通线,联系两大地形区,跨越地势两大阶梯。影响该交通线走向的主要区位因素是
A.资金
B.地形
C.泥石流
D.水源
参考答案:
小题1:D
小题2:B
本题解析:
小题1:注意材料信息“A城市作为闻名全国的能源重化工基地”,而在重工业基地附近发展轻工业,主要是为了调整职工的性别比需要。
小题2:直接根据图示的铁路线走向分析,铁路线走向避开陡坡,沿地势平坦地区延伸,故判断影响该交通线走向的主要区位因素为地形。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能抓住材料和图示提取有效信息是解题的关键,并能掌握影响工业布局和交通线走向的主要区位因素。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下图为黄土高原区域简图及高原上某地等高线地形图。据此回答下列小题。
小题1:图中①、②、③、④四个地形区,按其平均海拔高度从高到低依次排列为(?)
A.① ④ ③ ②
B.④ ① ③ ②
C.① ④ ② ③
D.④ ③ ② ①
小题2:对图中甲、乙、丙、丁四地的判断正确的是(?)
A.降水量最大的是甲地
B.可能有河流流经的是乙地
C.年均温最高的是丙地
D.最适合开挖窑洞的是丁地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2:B
本题解析:
小题1:据图可知,④为黄河的发源地,位于青藏高原上,海拔最高;②位于黄河入海口处,海拔最低;①位于黄土高原,③位于汉水谷地,故答案为B。
小题2:乙地位于山谷地区,可能有河流流经;甲地位于背风坡,降水少;丙地海拔高,年均温低。
本题难度:一般
4、综合题 读下图,回答问题。
(1)我国该地区荒漠化快的人为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A沙漠的名称是____________,B沙漠所在的省区是___________。
(3)土地荒漠化向东、向南扩展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华北地区的哪种天气现象是土地荒漠化的迹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针对图中所示地区出现的环境问题,我国采取的主要措施有哪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过度垦殖、过牧和采伐林木等
(2)塔克拉玛沙漠;内蒙古自治区
(3)该地区西部、北部是沙漠集中分布区,在强大的西北季风作用下,荒漠化向东、向南扩展
(4)经常出现的沙尘暴天气。
(5)营造“三北”防护林体系和退耕还牧、退耕还林,增加植被覆盖率,防止风沙危害。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
5、综合题 (22分)阅读下列相关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森林界限简称林线,指高纬度地区或高山,由于低温和风及土壤等条件而不能形成森林的界线。林线有上限和下限之分。读中国高山林线上限海拔分布示意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 描述中国高山林线上限的分布特点并分析其形成原因。(12分)
(2) 在M山区东侧的某些区域,森林只出现在山顶及山腰,而山麓地带反而没有森林出现。试分析这一现象的形成原因。(4分)
(3)东北林区是我国第一大天然林区,你认为是否有必要加大综合开发力度,请说明理由。(6分)
参考答案:
(1)特点:高山林线上限的位置呈现出从低纬度向高纬度递减的规律(2分),同纬度相比,西部山区的林线上限要高于东部山区(2分)。
原因:低纬度方比高纬度热量充足,林线高(2分);西部山区远离海洋,大陆性比较强(2分),在树木生长季节气温远比东部山区高(2分),西部高山地区多地形雨,所以西部山区林线高(2分)。
(2)西南季风带来的暖湿气流在横断山区迎风坡,形成丰富的地形雨,出现森林(2分);背风坡形成焚风效应,因此森林无法向下延伸(2分)。
(3)有必要。理由:坚持合理采伐,积极营造人工林(2分);依托森林资源,积极发展多种经营,促进林区经济发展(2分);加强林区的管理与保护,走可持续发展之路(2分)。(言之有理酌情给分)
没必要。理由:可保持原始生态环境(2分);若采育失调,会导致森林覆盖率降低、水土流失加剧(2分);过度开发会破坏生态环境(2分)。(言之有理酌情给分)
本题解析:
(1)观察图可知,中国高山林线上限分布特点①南北方向上:大致自南向北递减;②东西方向上:同纬度地区,西部上线高于东部。原因主要有①受太阳辐射影响,大致纬度越高气温越低,低纬度地区热量充足;②西部多山地,多地形雨,加之距海远,晴天多,树木生长季节气温比同纬度东部山区高。
(2)M山区为横断山区,夏季受来自于印度洋的西南季风影响,西侧为迎风坡,东侧为背风坡,暖湿气流在西侧形成丰富的地形雨,出现森林,而东侧背风坡随气流下沉气温上升,形成焚风效应,山麓带无法形成森林。
(3)结合热带雨林开发与保护进行分析。本题较为开放,可以从正反两方面分析。认为有必要:从采育结合、适度开发、科学管理与保护、发展多种经营促进经济发展等方面分析;
认为没有必要:从会造成生态环境破坏、植被破坏、影响生物多样性分析,植被破坏易发生水土流失,原始生态坏境遭破坏,对局地气候带来不良影响。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