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12-27 00:49:51
1、综合题 解放前,中国著名的“三大荒”如今已经变成“三大仓”:“北大荒”变成粮仓,“西大荒”变成棉仓,“南大荒”变成橡胶林和热带经济作物仓。读我国“三大荒”分布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小题1:从农业发展的限制条件看,“北大荒”主要是________,“西大荒”主要是________。
小题2:简述“南大荒”发展橡胶生产、“西大荒”发展棉花生产的有利气候条件。
小题3:简要说明目前“北大荒”粮食生产的特点和有利区位条件。
参考答案:
小题1:热量条件不足,水源条件不足。
小题1:南大荒:热带季风气候,水源充足,雨热同期;
西大荒:温带大陆性气候,夏季高温,光照强,温差大。
小题1:生产特点:规模大;机械化水平高。
有利条件:温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平原面积广大,地势平坦;黑土肥沃,有利于作物生长;地广人稀,有利于机械化耕作;国家政策扶持。
本题解析:
小题1:“北大荒”位于东北,纬度高,气温低,热量条件不足。“西大荒”位于西北地区,深居内陆,水汽难以到达,降水少,水源条件不足。
小题1:南大荒位于云贵高原等地,纬度低,热量充足,是热带季风气候。西大荒位于西北地区,深居内陆,水汽难以到达,降水少,是温带大陆性气候,发展棉花生产的有利气候条件是夏季高温,光照强,温差大。
小题1:“北大荒”在东北,是商品谷物农业,其特点是规模大;机械化水平高;有利区位条件从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二方面分析。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农业区位选择的实质是
A.对热量的合理利用
B.对光照的合理利用
C.对地形的合理利用
D.对农业用地的合理利用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考查农业生产的特点及农业生产的区位因素。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主要有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和技术条件。自然条件包括气候、地形、土壤、水源等。社会经济因素包括市场、交通运输、政府政策、劳动力、土地价格等。因为不同地区的光照、热量、水分、地形等自然条件相差较大,不同地区的社会经济因素也不均衡。所以农业生产具有显著的地域性和季节性周期特点。因地制宜主要体现的是农业生产的地域性。因时制宜体现的农业生产的季节性。农业区位选择的实质是对农业用地的合理利用。所以本题选择D选项。
本题难度:简单
3、单选题 下列关于我国东北地区农业区位因素的不正确叙述是
A.夏季日照时间长.雨热同期
B.工业基础好
C.光照充足,热量条件好
D.土壤肥力高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我国东北地区纬度较高热量条件较差,是发展农业的制约因素。
本题难度:简单
4、单选题 1997年至2007年,我国粮食生产格局发生了重要变化,“南粮北调”逐渐演变成“北粮南调”。下表为1997年至2007年我国粮食增产省份和减产省份统计表(单位:亿斤)。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较之北方,南方省份粮食减产的主要原因是
A.水土组合条件较差
B.耕地减少幅度大
C.耕作经验缺乏
D.生产技术落后
小题2:伴随南方省份农业结构调整和城市化发展,耕地利用方式必然发生相应的变化,这种变化可能产生的影响
A.土地肥力不断降低
B.导致土地沙漠化严重
C.耕地单位产值提高
D.平原面积不断缩小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2:C
本题解析:
小题1:我国南方地区水热条件充足,粮食作物主要是水稻,水稻土是肥沃土壤,水土组合条件好,A错。南方地区耕作历史悠久,经验丰富,生产技术水平高,C错、D错。南方地区经济发展快,工业和城市、交通建设占用耕地较多,农业结构调整,退耕还林、还草土地多,导致耕地大幅度减少,粮食减产,B对。
小题2:农业结构调整,就是要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生产,使土地得到充分、合理的利用,提高单位面积的产值。C对。这种变化既发展经济,又保护环境,所以土壤肥力不会下降,沙漠化会减轻,平原面积得到保护,不会因荒漠化,或水土流失而减少。A、B、D错。
本题难度:一般
5、综合题 随着农业生产区位条件的变化,农业生产空间分布也发生了深刻改变。(12分)
材料一:图12是1980年和2000年黑龙江省三大粮食作物分布示意图。
材料二:图13是1980年和2000年黑龙江省积温(℃)等值线分布示意图。
分析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小题1:黑龙江省三大粮食作物生产的变化:种植面积扩展最大的作物是?,并简述小麦、水稻和玉米作物种植的空间分布变化(4分)。
小题2:A地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试分析其农业区位的优势条件(3分)。
小题3:东北大米因品质优良而畅销全国,简述东北大米品质优良的主要原因?
?。(3分)
小题4:请分析引起黑龙江省农业生产格局改变的区位条件(2分)。
参考答案:小题1:水稻(1分)?小麦(1分)?小麦、从原有广泛分布,到仅集中在北部地区 (1分);玉米:逐步向北部迁移(1分);水稻:从原有与主米混作到东部、南部大面积分布(由中部地区向东部、南部扩展)? (1分)
小题1:地广人稀,人均耕地多(1分);地势平坦连片分布,利于大型机械化耕作(1分)土地肥沃(1分);
小题1:纬度高,气温低,水稻生长周期长(必须说出水稻);夏季日照时间长,营养物质积累多;土壤肥沃,生态优良。(每点1分,共3分)
小题1:全球气候变暖(1分),便一直制约黑龙江省农业生产的热量条件有了明显的改善 (1分)
本题解析:
小题1:可直接从材料一图示中比较分析。注意分别阐述三种农作物的分布范围的变化。
小题2:图示A地区为我国的三江平原,其影响农业的区位条件可从气候、地形、土壤、水源等因素依次分析。注意结合该地区的自然环境实际分析。
小题3:影响该地区的稻米品质的因素主要从气候、光照、土壤和病虫害等方面分析。
小题4:结合上题分析,该地区的水稻种植面积扩大,其影响因素主要从气候条件的变化分析。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基础性强,掌握区域地理的一般分析思维是解题的关键,注意结合资料和该地区的自然环境实际分析,学会知识的迁移应用和答题的完整性。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