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12-27 00:49:30
1、单选题 2011年大年初一,徐教授在南极长城站看到一天太阳先后在A、B两处位于地平线上(如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这一天,长城站昼长为
A.13小时
B.17小时
C.11小时
D.7小时
小题2:C点位于
A.西北方向? B.西南方向
C.东南方向? D,东北方向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2:A
本题解析:
小题1:根据图中地平线上黑夜的角度为105°,黑夜时间为7个小时,则长城站的昼长约为17小时。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
小题2:本题考查地理方向的判断。根据正午太阳位于正北方,根据上北下南判断,C位于长城站的西北方向。所以本题选择A选项。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该图是我国南方某河流的一河段,若河中有砂金,淘金处可能在
A.①
B.④
C.③
D.②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河流的侵蚀作用,河流弯曲处凹岸侵蚀严重,北半球右岸侵蚀。淘金应位于沉积处,②处位于河流凸岸,泥沙淤积。所以本题选择D选项。
本题难度:一般
3、综合题 读图“某日太阳光照地球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
(1)图中的AB、CD、EF三条线,表示地轴的是?,表示晨昏线的是?。
(2)图示日期是?,该日全球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是?。
(3)该日甲、乙、丙三地中,?(选择填空)。
A.甲地和丙地昼长相等?
B.乙地最早见到日出
C.丙地出现极夜现象?
D.三地正午人影等长
(4)该日后一个月内,太阳直射点向 ?(方向)移动,北京地区正午太阳高度逐渐?,昼变?,且昼?(长于,短于)夜。
参考答案:(10分)
(1)? FE? CD?
(2)? 6月22日前后?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极递减?
(3)? B、C?
(4)?南?减小?短?长于
本题解析:
第(1)题,地轴是地球自转的假想轴。地球始终不停地绕着这个假想的轴运转。故又称地球自转轴。这个轴通过地心,连结南、北两极,与地球轨道面的夹角为66°34′。地轴始终正对着北极星。通过地心并与地轴垂直的平面称赤道面。晨昏线与太阳直射光线垂直。图中的AB、CD、EF三条线,表示地轴的是EF,表示晨昏线的是CD。
第(2)题,本题考查光照图的判读,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故图示日期是6月22日前后,该日全球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是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极递减。
第(3)题,如下图所示,阴影部分为黑夜,故该日甲、乙、丙三地中:
A.甲地和丙地昼长相等,不对。甲地昼长夜短,丙地昼短夜长。?
B.乙地最早见到日出,正确。由下图可知,乙地处于晨线上,处于日出时刻,而甲丙两地处于夜半球,故乙地先看到日出。
C.丙地出现极夜现象,正确。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南极圈内出现极夜现象。?
D.三地正午人影等长,不对,因为三地不在同一纬度。
第(4)题,该日后一个月内,即由6月23日至7月23日,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动,北京地区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减小,昼变短,且昼短于夜。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属于基础知识考查。解答本题的关键是:(1)明确地轴的含义。(2)知道晨昏线的特征。(3)明确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4)明确昼夜长短的分布规律。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小明利用暑假赴日本旅游,并拍摄了一幅富士山的风景照,拍照时间为8时15分(北京时间),此时东京(东九区)正值(?)
A.正午
B.晚上
C.上午
D.下午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小明利用暑假赴日本旅游,于8时15分(北京时间)拍摄了一幅富士山的风景照。由于东京(东九区)处于北京(东八区)的东部,根据时区换算“东加西减”的原则此时东京(东九区)正值上午9时15分。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通过情景设置考查时区换算。
【方法技巧】利用公式法进行区时计算的步骤大致是:
第一步是求时区:即已知某地的经度求该地的时区。其换算公式是:(某地经度+7.5°)÷15=该地所在的时区(结果取整数,舍去余数)。所求地为东经度则求出的是东时区;所求地为西经度则求出的为西时区。如求130°E所在的时区,用公式法求解如下:(130°+7.5°)÷15=9.2,取整数9,舍去余数2,该地所在的时区为东九区。
第二步是求区时差:区时差的求法有两种情况。
A.两地都在东时区或西时区,则:区时差=(大时区数-小时区数)×1小时;
B.两地中一地在东时区,一地在西时区,则:
区时差=(东时区数+西时区数)×1小时(不过日界线)
或区时差=[(12-东时区数)+(12-西时区数)]×1小时(过日界线);
第三步是求区时:区时的计算可以分两种情况:过日界线或不经过日界线。
不过日界线:A. 所求地区时=已知地区时+区时差(所求时区在已知时区以东);
B.所求地区时=已知地区时-区时差(所求时区在已知时区以西);
过日界线:A. 所求地区时=已知地区时+区时差-1天(所求时区在已知时区以东);
B.所求地区时=已知地区时-区时差+1天(所求时区在已知时区以西)。
第四步是如果有飞行时间(即路程时间),则要加上路程时间。
本题难度:一般
5、综合题 该图所示区域为夜半球,A为圆心,B点纬度为75°,且B点西侧为西半球,据此回答下列问题。(12分)
(1)此时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2分),C点的地理坐标是?(2分)。
(2)此时北京时间是?。(2分)
(3)此时在赤道上既属于东半球又属于昼半球的范围是?(2分)。
(4)图中A、B、C三点的线速度大小排列?;三点的正午太阳高度角大小排列?。(用“>”、“<”、 “=”符号表示)(4分)
参考答案:(1)15°S, 160°E (2分)? 75°N,160°E(2分)
(2)9:20(2分)
(3)70°E向东到160°E(2分)
(4)A>B="C" (2分)? A>B>C(2分)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地球地图。(1)根据图示A点为原点,B点纬度为75°,图示区域为夜半球,判断晨昏线与75°纬线相切,北极地区出现极夜,判断太阳点的纬度位置为15°S,根据B点西侧为西半球,故 判断B点的经度为20°W,而B点为夜半球的平分线,时间为0时,则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经度为160°E。C点的地理坐标与B点对趾,故地理坐标为75°N,160°E。(2)图示160°E的地方时为12时,则可计算北京时间。(3)东半球的范围为20°W向东到160°E;赤道上昼半球的范围从6时(计算得位于70°E)向东到18时(计算得位于110°W)。故交集可得赤道上既位于东半球,又位于昼半球的范围。(4)线速度的规律:自赤道向两极递减;图示A点纬度最低,线速度最大;B、C点的纬度相等,故线速度相等。正午太阳高度从直射点15°S,向南北两侧递减,故A点最大,C点出现极夜,正午太阳高度为0°,最小。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