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12-27 00:49:30
1、综合题 (8分)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这是一幅以_______(填南极或北极)为中心的太阳光照示意图。
(2)图形反映的是?(月、日)前后的光照情况。此时,我国的节气为?。
(3)此时,太阳直射点所在地的纬度是?,经度是?。
(4)图中C点位于?(晨线或昏线)上。此日,其昼长为?小时。
(5)这一天,全球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是?
?。
参考答案:(8分)
(1)北极?
(2)12月22日?冬至?
(3)23°26 ?S(或23.5°S或南回归线)? 90°E?
(4)昏线? 6?
(5)由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
本题解析:
此题考查学生对地球自转的掌握情况。
(1)?此时地球自转为逆时针旋转,可知是由北极上空观察到的俯视图。
(2)?北极出现极夜,北半球为冬至日,即12月22日,
(3)?此时太阳直射点在南回归线上,经度为昼半球最中间的经线上,为90°E
(4)?由地球自转方向可知C点正由白昼进入黑夜,因此是位于昏线上,某地的昼长计算公式为(12-日出时间)*2或者(日落时间-12)*2。由于此时90°E为12点,根据经度每隔15°时差相差一小时以及时区计算东加西减的原则,可知此时C(135°E)的时间为15点,因为C位于昏线上,所以C的日落时间为15点,根据公式(15-12)*2=6,所以其昼长为6小时。
(5)?这一天太阳直射在南回归线上,因此南回归线上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大值,并向南北两侧递减。
本题难度:一般
2、综合题 读12月22日太阳光照示意图和太阳直射点的回归移动示意图,完成下列要求。(16分)

(1)在12月22日太阳光照示意图上画出晨昏线和夜半球(用斜线表示)。
(2)这一天,图中A、B、C三地白昼最长的是____________?。
(3)这一天,正午太阳高度由____________?向南北两侧降低;和B点线速度相同的是____________ 点和____________ 点。
(4)该日以后,太阳直射点向____________(方向)移动。
(5)在上图中的①、②、③、④四点中,能够表示全球昼夜平分现象的有______ 、______ ?。
参考答案:
(1)略 (晨昏线一分,昼夜半球一分)
(2) C
(3) 南回归线 A? C
(4) 北
(5)①?③
本题解析:
(1)画图时,晨昏线要与阳光垂直,且过圆心。对着阳光的一面为昼,背着阳光的一面为夜。
(2)这一天南极圈出现极昼现象,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南半球昼长达到一年中最大值,所以昼长最长的是C。
(3)这一天直射南回归线,正午太阳高度由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降低。纬度 相同 的点,线速度相同, A 、B、C三地纬度相同,所以线速度相同。
(4)这一天是太阳直射点的最南界线,该日后太阳直射点将和北移动。
(5)太阳直射赤道时,全球昼夜平分,所以四点中有昼夜平分现象的是①、③两点。
本题难度:简单
3、单选题 读该图,完成问题。
小题1:图中的M天体可能是 ( )
A.火星
B.水星
C.金星
D.土星
小题2:与地球相比,天体M没有生命存在的根本原因是 ( )
A.没有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和水
B.没有坚硬的地表
C.距日较近,表面温度较高
D.体积和质量很小
参考答案:
小题1:BC
小题2:AC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天体系统。
小题1:图示M行星位于地球公转轨道以内,故判断为水星或金星。
小题2:生命存在的三大金锁链条件为:适宜的温度、液态水和较厚的大气层。
本题难度:一般
4、综合题 下图是一幅“以极地为中心的光照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0分) 
(1)此图表示的是?月?日的光照情况。(1分)
(2)此时A点是?时。A、B、C三点中白昼最长的是?,昼长是?小时。(3分)
(3)此时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1分)
(4)图中ED线表示晨昏线中的?线。(1分)
(5)A点的地理坐标是?,B点的日出时间是?时。(2分)
(6)C点的昼长是?小时,D点的夜长是?小时。(2分)
参考答案:
(1)6? 22?
(2)15 ? B ? 18 ?
(3)23°26′N,45°W ?
(4)昏 ?
(5)23°26′N,0° 3时?
(6)12 ? 0
本题解析:
图中地球呈逆时针转动,应该是北半球。图中显示整个北极圈是极昼,应该是夏至日(6月22日)。
晨昏线与赤道的交点所在的经线分别为6时和18时。图中弧线DBE为昏线,则E点的地方时为18时,A点与E点相差45°,差三个小时,A点在E点的西侧,根据“东加西减”的原则,A点为15点。此时北半球昼长夜短,且纬度越高,白昼越长;A、B、C三点中,B点的纬度最高,白昼最长。B点正好在昏线上,此时的地方时为21时,也就是说B点21时日落。根据昼长=(日落时间-12)×2可以算出该地的昼长为18小时。
根据第(1)小题可知,6月22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纬度为23°26′N;图中给出了180°,则A点所在的经线为0°,A点为15点,则45°W为 12点。
沿地球自转方向由昼入夜的为昏线,由夜入昼的为晨线。
结合上题,A点在回归线上,经度为0°;B点的昼长为18小时(第2小题的结果),日出时间=12-昼长时间÷2,得3。
C点在赤道上,终年昼夜平分,昼长12小时;D点在北极圈上,此时是极昼现象,夜长为0小时。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图为不同地点6月22日的日出时刻与日照时数之间的关系。读图回答题:
小题1:下列地点位于南半球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小题2:造成①地日照时数少于②地的主要原因是
A.纬度因素
B.大气环流
C.地面起伏
D.天气状况
小题3:6月22日①②两地同时日出。9月23日当①地日落时,②地的地方时为
A.15:OO
B.16:30
C.19:30
D.21:00
参考答案:
小题1:D
小题2:D
小题3:C
本题解析:
小题1:6月22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故北半球昼长夜短,日出早于当地6时,而南半球各地昼短夜长,日出时间晚于当地6时,故判断只有④地位于南半球;③地位于赤道,而①②两地位于北半球。
小题2:根据图示①地日出时间较②地早,故昼长较长,但日照时间较②地少,则说明阴雨天多。
小题3:】①、②两地的时间间隔为1.5 小时,由太阳光照图可知,②地位于①地的东侧,9月23日当①地日落时,时间为18 点,所以②地的地方时为19:30。
点评:本题解题的关键是能根据图示的日出早晚判断昼夜长短,进而确定南北半球的位置,并结合纬度、天气状况等因素对日照强度的影响等内容分析。注意从图示的横坐标和纵坐标的数值分析。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