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12-27 00:33:29
1、单选题 读“某地区自然景观分布示意图”以及“P、Q两区域的等高线图”,回答
1.引起图示区域植被分布变化的主要原因是2.图中P处的地貌名称是3.P处堆积作用最显著的月份是4.按照“地势平坦、取水方便、无水患洪灾之地建立聚落”的原则,在Q地聚落选址的最佳位置是
A.纬度的变化
B.经度位置的变化
C.海拔高度的变化
D.海陆位置的变化
E.河漫滩
F.冲积扇
G.三角洲
H.侵蚀平原
I.1月
G.3月
7月
10月
甲
乙
丙
丁
参考答案:1. C
2. B
3. C
4. B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
1.图中海拔500米以下区域为常绿阔叶林,200至2 000米高度区域为针阔混交林,海拔2 000米以上区域为针叶林,明显反映出植被随海拔高度变化而变化。正确答案选C。
2.从P处等高线地形图中可看出,该处地貌呈明显的扇面状分布在山脚下,是受河流冲积物在山麓地带沉积作用形成的,是冲积扇地貌。正确答案选B。
3.从山谷中出来的河流流量最大时,带下来的冲积物最多,则在山麓地带沉积作用最明显。根据图中显示的30°纬度、洋流流向及洋流位于大陆西岸等信息,调用中低纬度洋流分布知识,可判断该处位于南半球的地中海气候区,则7月为其雨季,河流流量较大。正确答案选C。
4.乙地位于河流上游,取水方便,水质较好,且乙地地形平坦,因此是聚落的最佳选址。正确答案选B。
考点:主要考查了自然带的垂直变化、冲积扇地貌、河流的堆积作用、聚落选址。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要求学生熟练掌握自然带的垂直变化、冲积扇地貌、河流的堆积作用、聚落选址。
本题难度:简单
2、单选题 读下图“六大板块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小题1】喜马拉雅山脉是图中哪两大板块碰撞形成的( )
A.①②
B.②⑤
C.③④
D.①③
【小题2】根据板块构造学说的观点判断,( )
A.红海的面积将不断扩大
B.地中海的面积将不断扩大
C.印度半岛将来会和亚欧大陆分离
D.大西洋的面积将大大缩小
参考答案:
【小题1】D
【小题2】A
本题解析:
【小题1】喜马拉雅山脉是印度洋板块和亚欧板块碰撞挤压地壳隆升抬起形成的,图中板块③为印度洋板块,①为亚欧板块,故答案选D。
【小题2】根据板块构造学说的观点判断红海地处非洲板块和印度洋板块张裂处,面积将不断扩大,答案A正确,地中海位于非洲板块和亚欧板块碰撞挤压处,面积将不断缩小,答案B错误,处在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碰撞挤压处,印度半岛将来不会和亚欧大陆分离,答案C错误,大西洋处在非洲板块和美洲板块交界处,属于生长边界,其面积将不断增大,答案D错误,故答案选A。
考点:本题考查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地质作用)。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黄土高原是由以下哪种作用形成的 ( )
A.风力侵蚀
B.风力沉积
C.流水侵蚀
D.冰川侵蚀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黄土高原是受风力作用,带来的黄土颗粒在此沉积而形成的。
考点:本题考查外力作用与地貌。
点评:本题难度低,知识性试题,学生只要掌握黄土高原的外力作用的成因即可判断,注意区别黄土高原的成因和其地表千沟万壑的地貌特征的成因差异。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造成埃及“狮身人面像”严重缺损的自然原因是 ( )
A.河流侵蚀作用
B.风化和风蚀作用
C.海浪的侵蚀作用
D.雨水的溶蚀作用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狮身人面像”所在地区是干旱的荒漠地区,风化和风蚀作用显著。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右图为某地地层示意图。从p点向下钻井,当钻头位于①、②、③“层”时,可能分别探测到( )
A.天然气水石油
B.水石油天然气
C.石油天然气水
D.天然气石油水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背斜为良好的储油、储气构造。由于天然气最轻,分布于背斜顶部;水最重,分布于背斜底部;中间为石油;因此选D项。
考点:地质构造实践意义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