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12-27 00:32:01
1、综合题 右图为太阳光照图,斜线(阴影)部分表示夜半球,空白部分表示昼半球,读后完成下列要求(10分,每空1分):
(1)此时北半球的节气是?;
(2)此时太阳直射点的纬度是?,经度是?;
(3)此时南半球昼夜长短情况是?,甲点的昼长为?时,极夜的范围是?;
(4)此时乙点的地方时为?,北京时间为?;
(5)这一天后,太原的正午太阳高度将(变大、变小)?,昼长将(变长、变短)?。
参考答案:(1)夏至?(2)23.50N? 1500E?(3)昼短夜长? 0? 66.50S及以南地区(4)12时? 10时?(5)变小?变短
本题解析:(1)根据图示的晨昏线分布特征:晨昏线与极圈相切,北极圈内出现极昼,南极圈内出现极夜,判断此时为北半球夏至日。(2)北半球夏至日,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为23.5°N,太阳直射点的经度为12时所在经线,即乙地所在为昼半球的平分线为12时,结合90°E的位置,判断其经度为150°E。(3)此时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故北半球昼短夜长。图示甲地出现极夜,昼长为0;图示南极圈及以南出现极夜。(4)图示乙地位置昼半球的平分线,故地方时为12时,其经度为150°E,故计算北京时间120°E的地方时为10时。(5)此日过后,太阳直射点将向南移,故太原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变小,昼长逐渐变短。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属于晨昏线图判读的常规性考点,适宜高一使用,本题解题的关键是能抓住图示的晨昏线、正午12时、经度分布等基本信息,进而判断二分二至日;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和移动,并判断昼夜长短的变化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对于此类常规考点,学生在平时学习中应加强对地球运动基本规律的归纳。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同纬线上各地昼夜长短、日出时间、日落时间、正午太阳高度和季节均相同
B.自转线速度由赤道向两极递减
C.在同一条经线上,地方时和区时一定相同
D.地球自转产生了昼夜之分、昼夜交替、地方时和地转偏向力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地球昼夜之分是由于地球不透明、不发光形成地球上一半是昼,一半是夜的特征。选择D项。
本题难度:简单
3、单选题 美国中部时间(西6区)11月3日18点,NBA休斯顿火箭队在主场迎战波特兰开拓者队,中国球迷观看该场比赛实况应在北京时间
A.4日8时
B.4日20时
C.3日12时
D.3日2时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北京时间为东八区区时,东八区比西六区快14个小时,当美国中部时间(西6区)为11月3日18点时,东八区时间为4日8时。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计算能力,难度较小,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区时的计算方法,相差几个时区相差几个小时,区时的计算遵循东加西减的原则。
本题难度:简单
4、单选题 我国南方的如城镇位于海安镇的正南方,在两镇的中点地面平置一口白日工作钟(下图)指日针白天指向太阳,其悬锤指向钟面时刻,据此完成1—2题。
小题1:一年中,指日针工作最长的那一天,北京时问11点58分时,指针与钟面夹角达到最大值(为81°),由此推知如城与海安中点的地理位置是
A.116.5°E,19°N
B.120.5°E,9°26 ′N
C.120.5°E,32°26 ′N
D.119.50°E,32°26 ′N
小题2:出现图示情况前后,下列现象不可信的是
A.漠河地区出现白夜现象
B.北印度洋洋流呈顺时针方向流动
C.阿尔卑斯山雪线降到最低
D.非洲热带草原动物向北迁移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2:C
本题解析:
小题1:根据北京时问11点58分时,指针与钟面夹角达到最大值,该地地方时为12:00,所以该地近端为120.5°E;根据最大值为81°,该地距离北回归线为9°,所以该地纬度为32°26 ′N。所以本题选择C选项。
小题2:图示情况6:00太阳高度大于0°,日出东北方向,所以为北半球的夏半年。则阿尔卑斯山雪线应该位置较高,气温高,冰雪融化多。所以本题选择C选项。
本题难度:简单
5、单选题 下表中所列的是12月22日,甲、乙、丙、丁四地白昼时间,根据表中数据回答。
| ? | 甲地 | 乙地 | 丙地 | 丁地 |
| 白昼时间 | 5小时30分 | 9小时09分 | 11小时25分 | 13小时56分 |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同一天,南北半球相对应纬度昼长之和等于24小时,丁地昼长13小时56分,位于南半球,相对应纬度北半球的点昼长为10小时04分;12月22日,北半球昼短夜长,纬度越高昼越短夜越长,根据甲乙丙的昼长和丁地相对应北半球的昼长可以判断,纬度由高到低的顺序是甲乙丁丙。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要求学生理解昼夜长短及随太阳直射移动所产生的变化。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