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12-27 00:27:51
1、综合题 下图所示半球为东半球,AB为地轴,CD为赤道,箭头指示太阳直射点位置,∠α为12°。据此完成下列问题。(12分)
(1)此时正值一年中的________月或________月,北京时间为________,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2)说出此时全球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和极夜现象出现的纬度范围。(4分)
(3)若此后一段时间α逐渐减小,简述北京和悉尼日出时间的变化状况。(2分)
(4)若此后一段时间α逐渐增大,下列现象可能出现的是 ( )。(2分)
A.南非地中海气候区进入旱季
B.长江中下游地区进入雨季
C.南极中山站出现极昼现象
D.地球公转速度不断加快
参考答案:
(1)5 8 9:20 (12°N,160°E)
(2)12°N地区正午太阳高度为90°,由12°N向南、北两侧递减。极夜现象出现在78°S及其以南地区。(3)北京的日出时间越来越晚,悉尼的日出时间越来越早。
(4)B
本题解析:
试题分析:
(1)结合试题信息材料知,C、D所在经线分别是20°W和160°E,即太阳直射点经度为160°E,纬度为12°N,结合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可推知,此时正值一年中的5月或8月;此时160°E为12时,据此可知北京时间为9:20。
(2)此时太阳直射12°N,全球正午太阳高度从该点向南、北两侧递减。极夜出现在78°S及其以南地区。
(3)α逐渐减小说明太阳直射点向南运动,北京昼渐短,日出时间越来越晚,而悉尼相反。
(4)若α逐渐增大,则说明太阳直射点北移,长江中下游地区进入雨季,地球公转速度不断减慢。
考点:该题考查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关于图中的说法,正确的是( )
A.A的线速度比C大
B.B、P均在晨线上
C.C的角速度比D大
D.A、C此时的地方时均为14点
【小题2】C处有一导弹发射基地,准备沿经线方向向A处发射一枚导弹,那么发射时应稍向哪个方向偏? ( )
A.向东
B.向南
C.向西
D.向北
参考答案:
【小题1】D
【小题2】C
本题解析:
【小题1】线速度自赤道向两极递减,A的纬度比C高线速度小,A错;B、P均在晨昏线的分界点上,B错;
角速度除两极为零外其余各纬度均相等,C的角速度与D相同,C错;太阳直射经线地方时为12时,B所在经线为直射经线地方时12点,据图可知,A、C所在经线与B相差300,地方时相差2小时,且A、C所在经线B的东边,故早2小时,即A、C此时的地方时均为14点(同一经线上地方时相同)。故选D。
【小题2】由于地球自转的影响,地球上水平运动的物体受地转偏向力的作用方向会发生偏转,北半球向右偏,为了消除地转偏向力的影响,保证导弹落在A处,发射时应稍向左(向西)一点。(这里是假设导弹发射后自由飞行,实际上导弹是有精确制导系统的)。故选C。
考点:该题考查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下图为a和b两地同一日期太阳高度日变化示意图,X、Y分别为两地该日最大太阳高度,据此回答下列小题。
【小题1】若X=75°,则Y必定为
A.0°
B.15°
C.30°
D.45°
【小题2】 a地最有可能位于
A.马来群岛
B.印度洋
C.南美大陆
D.太平洋
【小题3】若b地位于南半球,则此时
A.长江入海径流量大最大
B.咸宁温泉旅游正值旺季
C.非洲草原动物向北迁徙
D.北冰洋海水盐度比较低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2】B
【小题3】B
本题解析:
【小题1】曲线a昼长为20—8=12小时,当地位于赤道上或时间为春秋分;曲线b昼长为24小时,最低太阳高度为0°,说明当地恰好出现极昼现象。因两图为同一日期,故不可能为春秋分,则曲线a为赤道上某日太阳高度曲线。若X=75°,根据正午太阳高度=90°—当地与直射点纬度差=75°,可知此时太阳直射点在南北纬15°纬线之一上。此时恰好出现极昼的纬线(90°—15°=75°,即南北纬75°之一),其正午太阳高度为直射点纬度的两倍,即30°。故C正确。也可根据正午太阳高度Y=90°—当地与直射点纬度差=90°—(75°—15°)=30°求得。
【小题2】a正午太阳高度出现在北京时间14点,由此可知当120°E地方时为14点时,当地地方时为12点,则两地地方时相差2小时,经度相差30°,当地地理位置为(0°,90°E),故当地位于印度洋,B正确。
【小题3】若b位于南半球,则此日太阳直射15°S,南半球为夏半年,北半球为冬半年。长江处于枯水期,A错,咸宁气温低,人们更喜欢温泉游泳B正确。非洲草原动物向南迁徙到赤道以南,处于雨季的地区,C错。北冰洋海冰面积扩大,因海水结冰脱盐,海水盐度升高,D错。
考点: 正午太阳高度
本题难度:困难
4、单选题 读下图,图中中心点为北极,若阴影部分为7月6日,非阴影部分为7月7日,完成下列小题。
【小题1】甲地的时间为
A.15时
B.9时
C.3时
D.12时
【小题2】北京时间为
A.6日8时
B.7日8时
C.6日20时
D.7日20时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2】B
本题解析:
【小题1】国际日期变更线(180°)和地方时0点的经线为日期分界线。自西向东过180°经线日期要减一天,北半球俯视图上,自西向东为逆时针方向。图上按逆时针过AN日期加一天,过BN日期减一天,故BN为180°经线。AN为地方时0点且经度为0°,甲所在经线为45°E,地方时为3时。故C正确。
【小题2】北京时间使用120°E经线的地方时,图中120°E经线与甲点(45°E)同为7月7日。故B正确。
考点: 国际日期变更线、区时计算
本题难度:一般
5、综合题 如图中的箭头指示太阳直射点位置,角α为21°,此刻北京时间为下午3时。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2分)
(1)此时太阳直射点的坐标 。
(2)此时地球上出现极夜现象的纬度带是 。
(3)此时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为 ,北京(40°N)正午太阳高度为 。
(4)在图上画出昼半球与夜半球的分界线,此线上太阳高度为 ,该线是晨线还是昏线 ?
参考答案:
(1)21°N 75°E
(2)69°S~90°S
(3)由(21°N,75°E)所在纬度向南北两侧递减 71°
(4)过地心垂直于太阳光线 0° 晨线
本题解析:
(1)根据α为21°,判断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为21°N,根据北京时间为15:00,判断地方时为12:00的经度75°E。所以直射点坐标为:(21°N,75°E)。
(2)太阳直射点位于21°N,所以晨昏线与纬线圈的切点为69°,所以69°S及其以南地区出现极夜现象。
(3)太阳直射点位于21°N,所以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是:由21°N分别向南北两侧递减。北京的正午太阳高度H=90-(40°-21°)=71°。
(4)昼半球和夜半球的分界线为晨昏线。过地心,垂直于太阳光线。晨昏线上太阳高度为0°,该线是晨线。
考点:本题考查根据太阳光照图确定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地球公转运动产生的现象;晨昏线的判断。
点评:极昼极夜区的描述要能够注意“及其”二字,晨昏线的判读可以采用地球的自转法,先判读地球自转的方向。
本题难度: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