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12-27 00:23:55
1、单选题 黄河上游与长江上游共同的水文特征是
A.含沙量大
B.流量小
C.有冰期
D.水能资源丰富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考查长江上中下游的分界点及各河段的特征;黄河上中下游的分界点及各河段的特征。黄河处于我国北方,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少雨,所以黄河有明显的汛期和结冰期,黄河上游:从第一级阶梯到第二级阶梯,落差大,蕴藏着丰富的水能;中游:流经水土流失严重的黄土高原,导致含沙量很大;下游:地势平缓,水流速度缓慢,形成“地上河”;长江流域基本属亚热带湿润气候区,降水丰沛。径流量大,径流主要来自中、上游,径流变化比较平稳,没有结冰期。长江上游:从青藏高原到横断山区、四川盆地,高山峡谷、水流湍急,水能资源极其丰富;中游:水量较大,河道弯曲,汛期易泛滥;下游:地势低平,水流平缓,通过分析可见长江、黄河上游共同的水文特征是水能资源丰富。所以本题选择D选项。
本题难度:简单
2、综合题 读图6、图7和表2,回答下列问题。
(1)描述非洲年降水量分布的总体特点,并分析其形成的主要原因。
(2)说明甲国a河水量变化的特点及形成原因。
表2 甲国人口相关数据
(3)根据表2资料,说明甲国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并简述其所面临的主要人口问题。
(4)可可和油棕是甲国家主要出口农产品,简述其发展可可和油棕产业的优势条件。
(5)指出甲国北部地区农业生产面临的最主要的气象灾害和最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任选其中一项说明其成因。
参考答案:
(1)特点:赤道降水量最多,由赤道向南北回归线(副热带)递减,在北纬30°以北和南纬30°以南降水又增多,马达加斯加岛降水多。
原因:赤道地区常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盛行上升气流降水丰沛;回归线附近常年受副高下沉气流或干燥信风控制降水稀少;南北纬30°以南和以北,受盛行西风影响降水增多。马达加斯加岛因受暖流和位于东南信风的迎风坡而降水多。
(2)a河水量季节变化大;北半球夏半年(5-10月或雨季)赤道低气压带北移( 受来自海洋的西南季风影响),降水丰沛河流水量丰富;北半球冬半年(11-次年4月或旱季)受来自大陆内部干燥信风影响,降水少河流水量少。
(3)特点:高出生率、死亡率降低、较高的人口自然增长率
问题:人口增长过快;加大对经济、就业等方面的压力(或影响生活水平的迅速提高);加重资源消耗和环境问题。
(4)热带雨林气候,水热条件充足;海洋运输便捷,便于出口海外市场;劳动力成本低廉、种植历史悠久、(或政府支持)等。
(5)旱灾;土地荒漠化
旱灾:属热带草原气候区,降水变化大(降水不稳定),气温高、蒸发量大。
土地荒漠化:气候变化、过度放牧、过度樵采、过度农垦等。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该图为我国四大区域(如图中数字)示意图,完成5~7题。
小题1:划分四大区域的主要依据是
A.气候和地形
B.土壤和气候
C.植被和土壤
D.河流和植被
小题2:东部季风区与西北干旱半干旱区的分界线是
A.秦岭-淮河
B.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
C.大兴安岭-阴山
D.祁连山-横断山脉
小题3:形成东部季风区南北差异(③与④)的主要原因是
A.水分条件的变化
B.热量条件的变化
C.人口密度的变化
D.地势高低变化
参考答案:
小题1:A
小题2:C
小题3:B
本题解析:
小题1:①为青藏高寒区;②为西北干旱、半干旱区;③为东部季风区的北方地区;④为东部季风区的南方地区。划分四大区域的主要依据是气候和地形。
小题2:东部季风区与西北干旱半干旱区的分界线是大兴安岭-阴山。
小题3:形成东部季风区南北差异(③与④)的主要原因是热量条件的变化,以秦岭—淮河为界。
本题难度:一般
4、综合题 西气东输三线工程于2012年10月16日开工,首次引入社会资本和民营资本参与建设,建成后每年可向沿线市场输送300亿立方米天然气。下图为西气东输一、二、三线工程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28分)
(1)西气东输管线支线经青海进入湖广地区的原因是什么?对青海的发展有何意义?(10分)
(2)分析与第一条输气管线相比,第二条输气管线的优点。(8分)
(3)除了从国外进口天然气外,解决我国能源短缺问题的措施还有哪些?(10分)
参考答案:
(1)原因:青海柴达木盆地为我国主要天然气分布区之一,可以补充气源、增强天然气的稳定性。意义:可促进该地天然气资源的开发,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成为该地区新的经济增长点,加快脱贫致富的步伐;推动该地基础设施建设,拉动相关产业的发展;推广天然气的使用,减少对薪柴的需求,减轻环境压力。
(2)与第一条西气东输线路相比,第二条输气管线气源充足,覆盖华南能源短缺区;有利于优化我国能源消费结构,缓解因燃烧煤炭造成的酸雨等大气环境问题;有利于从供给多元化方面保证我国的能源安全;将促进我国节能减排目标的实现;进一步拉动相对较为落后的我国西部地区经济的发展。
(3)建立能源储备体系;加大能源勘探与开采力度,增加石油产量;稳妥发展核电;因地制宜地发展沼气、太阳能、水能、风能、海洋能等;加快技术革新,发展清洁燃烧技术;提高能源的利用率,提高公民节约能源的意识;实现产业升级,适当限制耗能大的工业发展,发展乙醇汽油等。
本题解析:
(1)西气东输二线经过我国四大气区中的青海(柴达木盆地),可以补充气源,增强天然气供给的稳定性;并且将该地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带动该地经济发展,同时对基础设施建设也会起到推动作用。
(2)第二条西气东输管线的优点可从气源地、经过的地形区、接受天然气的地区、对我国的能源安全以及环境保护的意义方面考虑。
(3)解决我国能源短缺问题应从“开源”和“节流”两个方面考虑。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水是地理环境重要的组成部分,水量的多少及水的空间分布状态对人类生产、生活具有重大的影响和作用。读下面两景观图,回答下列各题。
?
小题1:河道形成“井”字形,有河有街必有桥,因桥成市,因桥成街,桥桥相望,桥桥相连……桥下流水潺潺,两岸院墙斑驳,一叶轻舟,徜徉在小河之上;听一曲吴歌小调,与身着蓝印花布的船娘聊聊家常……结合材料和甲图,该景观位于下列哪个地区
A.黄淮海平原
B.珠江三角洲
C.长江三角洲
D.云贵高原
小题2:乙图为我国某地的景观,下列关于图中河流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河网密集,支流少
B.流域内降水季节变化大,导致流量季节变化大
C.径流量年际变化小
D.其水文特征与尼罗河相似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2:C
本题解析:
小题1:本题考查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该区域显示了一幅小桥流水人家的景象,说明该区域降水丰富,地势低平。“听一曲吴歌小调”更能反映我国江南水乡的特征。所以该景观位于我国长江三角洲。所以本题选择C选项。
小题2:本题考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图示景观为坎儿井。坎儿井是开发利用地下水的一种很古老式的水平集水建筑物,适用于山麓、冲积扇缘地带,主要是用于截取地下潜水来进行农田灌溉和居民用水.坎儿井位于我国西北地区,降水量少,主要补给水源为冰川融水,所以河流径流量小,年际变化小。所以本题选择C选项。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