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12-27 00:19:26
1、单选题 翡翠自古以来就深受我国人民喜爱,研究表明,翡翠是在一万个大气压和比较低的温度(200-300℃)下经过复杂的地质作用形成的。缅甸的乌尤河流域是翡翠最主要的产地。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翡翠的形成条件分析,翡翠矿床分布的区域,均应发生过2.在上图中河流甲处沿岸附近,曾有不少人捡到过翡翠原石,该区域的地貌类型是
A.流水的侵蚀作用
B.剧烈的火山喷发
C.长期的沉积作用
D.强烈的地壳运动
E.冲移扇
F.三角洲
G.峡谷
H.沙丘
参考答案:1. D
2. A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
1.根据翡翠形成的条件“一万个大气压和比较低的温度(200-300℃)”,是一种高压低温条件,流水的侵蚀作用和长期的沉积作用不能提供高压条件;剧烈的火山喷发为高温高压条件,不利于翡翠的形成;强烈的地壳运动引起挤压力能够形成高压低温条件,凡是有翡翠矿床分布的区域,均是地壳运动较强烈地带。所以本题选择D选项。
2.根据图示等高线分布甲处等高线较为稀疏,坡度变缓,山区河流流出山口处,大量碎石泥沙堆积形成冲积扇,图中甲处为冲积扇,A选项正确;三角洲一般位于河口附近,B选项错误;峡谷位于河流流速较快地区,等高线密集,落差大的地区,C选项错误;沙丘主要为风力沉积地貌,D选项错误;所以本题选择A选项。
考点:本题考查地质作用与地貌。
本题难度:困难
2、单选题 下列事项属于地质构造的是
[? ]
A.地震
B.火山喷发
C.褶皱和断层
D.泥石流?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3、综合题 读下面的“地质构造图”,分析回答有关问题。
(1)从地质构造看,A是________,该地形成山地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B地钻井,是否能找到石油?说明理由。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图中各类岩层的相互关系看,最晚形成的岩体是________,该岩体附近________(能、不能)找
? 到大理岩。
(4)图中甲村可能面临的地质灾害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向斜;向斜槽部受到挤压,岩性坚硬不易被侵蚀,反而形成山地。
(2)是,背斜是良好的储油构造。
(3)花岗岩;能
(4)地震或火山喷发或滑坡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下图为“某区域剖面示意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图中序号表示地下径流的是2.图示水循环的地理意义是3.乙地和丙地植被类型不同主要体现了4.甲、乙、丙、丁四地自然条件最有利于大城市形成和发展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E.使海平面上升
F.加速冰川融化
G.使水呈三态变化
H.不断更新陆地水
I.干湿度地带性规律
G.纬度地带性规律
垂直地带性规律
非地带性现象
甲
乙
丙
丁
参考答案:1. D
2. D
3. C
4. D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
1.读图可以判断,图示为海陆间大循环示意图,因此判断水循环的各环节名称①蒸发,②是水汽输送,③是地表径流,④是地下径流。所以D对。A、B、 C错。
2.图示水循环中,海水的水量收支平衡,不会使海平面上升,A错。图示山脉高度约2000米,山顶是针叶林,没有冰川,B错。图示循环过程中,水没有三态的变化,只有液态、气态。C错。海陆间的水循环,实现了海洋和陆地之间的物质和能量的交换,使陆地水体得到更新。D对。
3.读图,乙地和丙地植被的差异,是山麓与山顶植被随着海拔高度变化而形成的差异。体现了垂直地带性规律。C对。干湿度地带性规律是从沿海向内陆,随着经度变化而变化的,也叫经度地带性规律。A错。纬度地带性规律是随着纬度变化而变化,B错。非地带性是地球表面并不不具备地带性规律的因素,如海陆分布、地质构造、地形起伏等,干扰或破坏了地带性分布规律,造成地域分异的地方性差异,这种变化叫做非地带性。图示区明显是随着海拔而改变的,是垂直地带性规律。D错。
4.甲地位于内陆,由于山地阻挡,降水少,农业基础差。交通不便,不利于大城市形成和发展。A错。乙地位于山顶,面积狭小,不利于大城市形成。B错。丙地位于断层处,易发生地质灾害,不利于大城市形成,C错。丁位于沿海平原,地势较平坦,面积较开阔,交通便利,有利于大城市形成、发展。D对。
考点:该题考查地形剖面图,水循环,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影响聚落形成的因素。
本题难度:困难
5、单选题 读“全球近地面气压带和风带局部示意图”, 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的“丙气压带”是指2.气象谚语有“露重见晴天”的说法。就此现象,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南半球副极地低气压带
B.北半球副热带高气压带
C.南半球副热带高气压带
D.北半球副极地低气压带
E.天空云量少,大气保温作用强
F.地面辐射强,地表降温慢
G.空气中水汽少,地表降温慢
H.大气逆辐射弱,地表降温快
参考答案:1. D
2. B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
1.从图中丙气压带为高压(气流由高压流向低压),气流运动向左偏为南半球,南半球可以向两侧有气流形成的只有副热带高气压带,C对。
2.露,是空气中水汽以液滴形式液化在地面覆盖物体上的液化现象。露重说明气温下降快,晚上气温低,晚上气温低是由于大气逆辐射弱,说明为晴天,D对。
考点:本题考查气压带风带分布,大气削弱作用与保温作用。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