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12-27 00:19:26
1、单选题 下列选项与下图中①、②最符合的是
A.风化作用、外力搬运
B.风化作用、地质作用
C.侵蚀作用、外力搬运
D.侵蚀作用、沉积作用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外力作用包括五种: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固结成岩。过程①主要表现为在冰川、风、热胀冷缩的物理作用下,坚硬的岩石逐渐崩解为碎屑,属于物理风化过程;过程②主要表现为松散的碎屑物,变成沉积物,必然要经过搬运、沉积作用才能实现。
考点:本题考查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
本题难度:困难
2、单选题 图中各城市的大气最大降温高度(距地面高度),是连续三年中最强的15次冷空气影响的统计平均值。读图回答题。
1.据图反映的变化趋势,对下列各地最大降温高度的推断,正确的是2.形成图示趋势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A.合肥小于南宁
B.株洲大于石家庄
C.辽河平原大于洞庭湖平原
D.长江三角洲小于珠江三角洲
E.获得太阳辐射多少
F.距冬季风源地远近
G.下垫面性质的差异
H.对流层厚度的不同
参考答案:1. C
2. B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
1.直接读图分析,关键是抓住图的变化趋势,图中显示城市的最大降温高度数值越大说明高度越大,在看其纬度变化会发现,整体上纬度高的地方降温高度偏大,具体地点需要具体分析。由此判断C是正确的,辽河平原在图中能代表的城市是沈阳,洞庭湖平原看以借鉴处于30°N附近的长江中下游平原城市。
2.据材料分析最大降温高度是连续3年中最强的15次冷空气影响的平均值,再加上上题中分析的最大高度南北方向的变化趋势得出结论,主要影响因素是距冬季风源地的远近。
考点:本题考查影响我国的自然灾害和读图综合分析能力。
点评:本题是2010年四川地区高考真题,有一定难度,准确的读图和推理分析是解题的关键,并能结合我国的主要城市分布和影响冬季气温的主要因素等内容比较分析即可判断。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引起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是
A.地球自转
B.地球公转
C.太阳辐射能在不同纬度分布不均
D.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引起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地球表面的冷热不均是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太阳辐射能在不同纬度分布不均是地表各纬度冷热不均。所以本题选择C选项。
本题难度:困难
4、单选题 岩芯是根据地质工作或工程的需要,使用环状钻头及其他工具,从孔内取出的圆柱状岩石样品。湖泊沉积记录的环境演化主要受气候冷暖干湿变化的控制,沉积物中碳酸盐含量的高低分别指示了湖水的咸化与淡化,可以间接反映气候的干湿变化;质量磁化率可以粗略地反映气候的干湿变化,气候湿润利于磁性矿物的形成与聚集。
1.结合“我国西北内陆某封闭湖泊采样点垂直剖面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2.关于1910~1930年该湖泊的环境特征,说法正确的是
A.采样点岩芯埋藏越浅,距当今时间越远
B.采样点岩芯的沉积年代约为2000年
C.在68.5cm深处磁化率达到最大值,而对应的碳酸盐含量也达到最大值
D.总体来看,磁化率变化曲线和碳酸盐含量变化曲线基本上呈反向变化
E.总体上气候趋于冷干,湖泊蒸发量小于降水量
F.总体上气候趋于暖湿,湖泊得到较多的降水和径流补给
G.湖泊水位、盐度变化主要受人类活动的影响
H.总体上湖泊水位较低,水体盐度较高
参考答案:1. D
2. D
本题解析:1.本题考查地理图表的判读能力。采样点岩芯埋藏越浅,距当今时间越近;采样点岩芯的沉积年代约为200年;在68.5cm深处磁化率达到最大值,而对应的碳酸盐含量达到最小值;总体来看,磁化率变化曲线和碳酸盐含量变化曲线基本上呈反向变化。所以本题选择D选项。
2.1910-1930年该湖沉积样品的磁化率低,碳酸盐含量高。根据沉积物中碳酸盐含量的高低分别指示了湖水的咸化与淡化,可以间接反映气候的干湿变化;质量磁化率可以粗略地反映气候的干湿变化,气候湿润利于磁性矿物的形成与聚集。可以反映该段时间,气候较为干旱,所以总体上湖泊水位较低,水体盐度较高。所以本题选择D选项。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拉萨河流域拥有丰富的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资源,拉萨位于宽阔的拉萨河谷地北侧。下图为拉萨7月降水量日平均变化图。完成完成题。
1.有关拉萨7月降水日变化成因的叙述,正确的是2.近年来,当地开展拉萨河文化生态保护区规划工作。下列做法合理的有
①提高文化生态景区的集聚性 ②利用河滩低地布局文化建筑
③控制著名景区的旅客日流量 ④防治湿地退化 ⑤吸收外来文化,改造当地民俗
A.夜晚地面降温迅速,近地面水汽易凝结成雨
B.夜晚近地面形成逆温层,水汽易凝结成雨
C.白天盛行下沉气流,水汽不易凝结成雨
D.白天升温迅速,盛行上升气流,水汽不易凝结成雨
E.①②③
F.①③④
G.②④⑤
H.③④⑤
参考答案:1. C
2. B
本题解析:1.根据图中降水量的特征可以判断白天降水量小,夜间降水量大。根据热力环流的原理,山谷地带白天吹谷风,山谷气流上升,中间气流下沉(夏季白天拉萨河相对陆地气温较低,盛行下沉气流)水汽不易凝结成雨;夜间吹山风,谷地中央气候上升,(夜间拉萨河相对陆地气温较高,盛行上升气流)水汽容易凝结成雨。所以选C项。由于学生不易将考点迁移到热力环流方面,尤其是山谷风的分析方面,因此不易得出正确答案,从而提高了难度。
2.拉萨河文化生态保护区部分景点相对分散,提高文化生态景区的集聚性,有助于提高景点的集群状况;利用河滩涂低地布局文化建筑,一旦发生洪水,会造成文化建筑的损毁,故②不合题意;控制著名景区的旅客日流量,有助于景区景点的保护,防止超过该景区的环境承载力,造成旅游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甚至景物的损毁。拉萨河文化生态保护区位于河谷地区,湿地保护尤为重要,防治湿地退化势在必行。但拉萨文化生态保护区如果吸引外来文化,改造当地民俗会造成该地文化特色的改变和破坏,影响旅游者的游览欲望,所以⑤不合题意。综合考虑措施①③④较合理,B项符合题意。
【考点定位】该题考查影响降水的主要因素、热力环流、旅游景区的规划和旅游与环境。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