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大全《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在线测试(2019年最新版)(十)

时间:2019-12-27 00:14:47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单选题  下列做法不利于环境可持续发展的是(  )
A.焚烧固体废弃物
B.回收废旧的电池
C.使用无磷洗涤剂
D.研制可降解的包装袋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可持续发展。A项焚烧固体废弃物造成大气污染严重。


本题难度:一般



2、综合题  (8分)下面是“升伟智宪”地理工作室的几位老师到曾家村小流域考察搜集到的研究案例,请你与他们一起完成课题研究。
材料一:曾家村小流域境内总人口887人,面积11.3平方公里,水土流失面积9.2平方公里,林地覆盖面积2.2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05公顷,其中基本农田76公顷,坡耕地129公顷,人均产粮448公斤,人均纯收入860元/年。

土壤侵蚀强度
1955年
5200吨/年·平方公里
2010年
8500吨/年·平方公里
人均耕地
1970年
3.8亩
2010年
2.3亩
耕作方式变化
1955~1980
歇地→小麦→豆科类→马铃薯或杂粮→歇地
1981~2010
小麦→小麦→小麦→马铃薯→马铃薯
?
材料二:曾家村小流域简图

(1)甲、乙、丙、丁四地段中,灌溉条件最好的地段是________,
土壤侵蚀速度最快的地段是_______________。(2分)
(2)简述曾家村小流域人地关系存在的问题。(3分)
(3)根据上述信息,请你为曾家村小流域的可持续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3分)


参考答案:
(1)丁地; 乙地(2分)
(2)水土流失严重;人口增长快,人均耕地少;耕作不合理,农业结构单一,土地利用不合理。(3分)
(3)退耕还林草,治理水土流失;提高农业技术水平,提高土地生产力;调整农业结构;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3分)


本题解析:
(1)根据材料二分析,丁地地势平缓,位于河流下游平原,因此灌溉条件最好。乙地位于陡坡,土壤侵蚀速度最快。
(2)从材料一来看,土壤侵蚀强度增大,说明水土流失严重;人均耕地减少,说明人口增长快,人均耕地少;看耕作方式变化,1955~1980还有歇地,到1981~2010是连续耕种,而且主要是种植业,所以耕作不合理,农业结构单一,土地利用不合理。
(3)综合材料分析,人类活动方式不当,是产生问题的主要原因,有陡坡开荒、人口增长过快、生产技术落后、农业结构不合理,所以从这些方面来调整人类活动,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本题难度:简单



3、单选题  中国科学院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组将人类社会划分为四个发展阶段:原始文明时代、农业文明时代、工业文明时代、环境文明时代。据此回答1-3题。
1.人类社会四个发展阶段的人地关系思想演化过程是
A.崇拜自然→征服自然→改造自然→谋求人地协调
B.崇拜自然→改造自然→征服自然→谋求人地协调
C.谋求人地协调→征服自然→改造自然→崇拜自然
D.改造自然→崇拜自然→谋求人地协调→征服自然?
2.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四个阶段中,人地矛盾最为激化的是
A.原始文明时代? B.农业文明时代? C.工业文明时代? D.环境文明时代
3.决定农业文明时代经济增长的主导因素是
A.劳动力? B.资金? C.技术? D.土地


参考答案:
1.B
2.C
3.D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4、单选题  下列关于“可持续发展”的认识,正确的是(?)
A.停止开采不可再生资源,为子孙积累巨大财富
B.加大加快各类可再生资源的开采力度
C.控制人口增长,使人口数量维持在目前的水平
D.在资源开发利用时,不能危害未来人类的生活需求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根据可持续发展的定义判断,A项停止开采不可再生资源,满足不了当代人的需求,对不可再生资源应节约、合理地开采并综合利用;B项加大加快可再生资源的开采力度可能超过资源本身的再生速度,导致可再生资源的枯竭,就会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C项违背了人口发展变化的基本规律。
点评:本题难度低,学生只要掌握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概况,理清可持续发展所要求的资源、环境和经济发展的关系即可判断。


本题难度:一般



5、综合题  我国大力发展清洁能源,在河西走廊建成了风电场,黄河上游实现水能的梯级开发。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河西走廊号称“风电走廊”,请分析其风能资源丰富的原因。
(2)说出右图所示地区有色金属工业发展的区位优势。
(3)简述该地区大力发展水电、风电对区域发展的有利影响。


参考答案:
(1)位于我国西北内陆地区,靠近冬季风源地;地形平坦,植被覆盖率低,风力大;由于地形影响导致狭管效应,地面风速强盛。(3分)
(2)有色金属矿产资源丰富(或矿产资源丰富);铁路运输便利;水能、风能资源丰富。(2分,任答两点得2分)
(3)把该地的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促进经济发展;清洁能源使用减轻了环境污染;缓解了植被破坏、土地荒漠化,改善生态环境。(3分)


本题解析:
(1)影响风能的因素是:距风源地的远近,地面阻力大小,是否位于风口位置,河西走廊位于我国西北内陆地区,靠近冬季风源地;地形平坦,植被覆盖率低,风力大;由于地形影响导致狭管效应,地面风速强盛。
(2)读图可知,该区域有色金属矿产资源丰富,有丰富的镍、铜矿产,陇海兰新铁路通过,铁路运输便利;有色金属冶炼是动力导向性工业,位于黄河上游,水能、风能资源丰富。
(3)该区域由于资源长期得不到开发,经济落后,开发水能、风能,把该地的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促进经济发展;以煤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导致环境问题突出,清洁能源使用减轻了环境污染;能源短缺导致植被破坏严重,能源的开发缓解了植被破坏、土地荒漠化,改善生态环境。


本题难度:一般




首页 上页 9 10 下页 尾页 10/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