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12-27 00:10:38
1、单选题 地球的大气圈( )
①由包围着地球的气体和悬浮物质组成 ②主要成分是氧和二氧化碳 ③与其它圈层之间没有联系 ④主要成分是氮和氧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地球的大气圈是包裹着地球的大气层,由气体和悬浮物质组成,①正确;主要成分是氮和氧,④正确;水汽和二氧化碳在地球大气中的含量很小,②错误;大气圈和其他全层之间进行着物质和能量的传递,③错误。
考点:地球的结构。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我国地壳最厚处在
A.青藏高原
B.内蒙古高原
C.云贵高原
D.黄土高原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地球的内部圈层。在地球的大范围固体表面,海拔越高,地壳越厚,海拔越低,地壳越薄。
本题难度:简单
3、单选题 读图(阴影部分表示黑夜),回答问题。
1.则此时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2.此时有两条经线两侧日期不同,这两条经线是3.此时北京时间和北极圈上日落的时间分别是
A.0°,30°E
B.O°,60°E
C.30°N,30°W
D.0°,l20°E
E.日界线、本初子午线
F.O°,l80°
G.0°,l50°W
H.150°W,180°
I.10时、l2时
G.12时、l8时
14时、l6时
18时、l8时
参考答案:1. A
2. D
3. D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晨昏线图的综合判断。
1.图示晨昏线与经线重合,表示春分或秋分日,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为0°,太阳直射点的经线为12时所在的经线,根据图示晨线与赤道的交点时间为6时,经度为60°W,计算直射点的经度为30°E。
2.分界两个日期的分界线为180°为0时。结合上题结论,0时所在经度为150°W。
3.此时30°E时间为12时,则计算北京时间120°E为18时。此时全球昼夜平分,故日落时间都为18时。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关于长江三角洲农业发展的地理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地处我国东部沿海中部,为雨热同期的温带季风气候
B.因河网密布,湖泊众多,多为集中分布的水田
C.长江三角洲的水稻种植一年三熟
D.长江三角洲的土壤以生产力较高的紫色土为主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长三角地区受亚热带季风气候影响,A错误;该地区河网稠密,且气候温暖湿润,故耕地多为水田,B正确;该地区的水稻种植可一年两熟,C错误;该地区的土壤为红黄壤和耕作土壤水稻土,D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我国的区域地理。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学生只要掌握我国区域地理的概况即可分析,对于此类试题,学生应加强对课本基础知识的落实。
本题难度:困难
5、单选题 浅层地能主要指地球浅层地表数百米内的土壤砂石和地下水所蕴藏的低温热能。据专家测量,我国近百米内的土壤每年可采集的低温能量达1.5万亿千瓦,是我国目前发电装机容量4亿千瓦的3 750倍,而百米内地下水每年可采集的低温能量也有2亿千瓦。由于储量大,分布普遍,被誉为“绿色聚宝盆”。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小题1】浅层地能存在的内部圈层是
A.地壳
B.地幔
C.地核
D.软流层
【小题2】浅层地能的主要能量来源最可能是
A.太阳辐射
B.地面辐射
C.大气辐射
D.地球内部
参考答案:
【小题1】A
【小题2】A
本题解析:
【小题1】浅层地能主要指地球浅层地表数百米内的土壤砂石和地下水所蕴藏的低温热能。地壳的平均厚度约17千米,较薄的大洋底部最薄的地壳也有几千米,由此可以看出浅层地能主要集中在地壳部分,故答案选A。
【小题2】浅层地能主要储存于浅层地表数百米内的土壤砂石和地下水中,其能量不可能来自地球内部,而地球表面的能量主要是地表吸收的短波辐射,太阳辐射能,所以你能量来源最可能是太阳辐射,故答案选A。
考点:本题考查地球内部结构。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