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12-27 00:09:15
1、综合题 根据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1:甲图:某地貌景观示意图
材料2:乙图:甲图中河流侵蚀基准面变化示意图。
(1)这种地貌是根据?半岛上的高原名字命名的,该半岛所在地区的植被都具有?特征,形成原因为?。
(2)图中河谷所在地区的地质构造为?,其形成原因为?
?。
(3)我国境内这种地貌景观主要分布在?地区,该?地区在开发利用过程中应避免哪些问题?
(4)根据乙图回答:此图表示?侵蚀,如果图中侵蚀基准面上升,水流搬运泥沙能力??(增强或减弱),河流发生??(侵蚀或堆积)。
参考答案:
(1)巴尔干?耐旱?夏季是植物生长期,受副热带高气压控制,盛行下沉气流,降水稀少,炎热干燥
(2)断层?中间岩块相对于两侧岩块下陷
(3)云贵高原防止植被破坏所引起的水土流失、石漠化;修建水库应防止漏水;修建交通T程应避开断层和地下溶洞。
(4)流水减弱堆积
本题解析:
本题以景观图为背景考查内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第(1)题,图甲地貌属喀斯特地貌,这种地貌在巴尔干半岛的喀斯特地区最典型。此处属地中海气候区,植被耐旱。第(2)题,结合图甲岩层构造知河谷为断层构造。第(3)题,喀斯特地貌在我国云贵高原地区最典型,开发时应注意水土流失、漏水,工程建设注意避开断层、地下溶洞等。第(4)题.侵蚀基准面上升,河流落差减小,流速减慢,侵蚀减弱,堆积增强。
本题难度:简单
2、综合题 读我国汉水中游地区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28分)
(1)判断汉水自P点至Q点流经地区的地形类型,并说明判断的理由。(8分)
(2)比较汉水中游两大支流南河与白河水文特征的差异。(6分)
(3)Q点附近河床宽窄不稳定,沙滩罗列(如上面右图)。当地居民有“高莫高于河沿,低莫低于山边”之谚语,即平原部分离河越远则地势越低,至山边为最低,分析其形成原因。(8分)
(4)指出南河流域综合治理中应采取的措施。(6分)
参考答案:
(1)盆地;从(向心状)水系或河流分布状况判断,该地形区北、西、东、南四周高,中间低,盆地向南开口;再从(200米)等高线判断,该地形区为盆地。
(2)南河落差大,水流急,水力资源丰富,河流含沙量大;白河主要流经平原地区,河流落差小,河流含沙量小。
(3)由于支流含沙量大,注入汉水带来大量泥沙;汉水在本河段流经平原,流速较缓,泥沙沉积,河床抬高甚至形成河中沙洲。再加上季风气候,降水变率大,常受洪水灾害,沿河堤坝逐渐加高,造成平原部分离河越远则地势越低,至山冈边为最低,造成河谷地貌的倒置。
(4)禁止陡坡开荒;保护森林,植树造林;修水库,因地制宜合理安排农、林、牧、渔业。
本题解析:
(1)从水系形状、等高线分布特点等可以看出该地为盆地。
(2)南河流经地区等高线密集,水力资源丰富,含沙量大;白河流经平原地区,落差小,含沙量小。
(3)由于河流含沙量大,泥沙淤积河床抬高,因而需要加固河堤,这样河堤会不断变高,从而形成上述景观。
(4)保护植被、禁止陡坡开荒、调整产业结构等都是有效措施。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岩石圈就是地壳
B.化石是变成岩石的古生物遗迹
C.大理岩为石灰岩受热变质而成
D.任何岩石都可以直接变成岩浆岩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地壳物质循环。A项岩石圈包括地壳和上地幔顶部;错误;B项化石是由古生物的遗体或遗迹等经过漫长的地质作用演变而来的;错误。D项岩浆岩只能由岩浆冷却凝结而成。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读某地地质剖面图(③为石灰岩),完成1—2题。
1、对于图中各岩石的分类,说法错误的是
[? ]
A.②属于沉积岩
B.③属于沉积岩
C.④属于变质岩
D.⑤属于岩浆岩
2、图中岩石按照形成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
A.①②③④⑤
B.③⑤①②④
C.③①⑤②④
D.⑤①②③④
参考答案:1、A
2、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5、综合题 (14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分析图a中甲岛多火山地震的原因。(2分)
(2)指出图a中乙区域农业生产地域类型。指出该区域农业生产限制性的自然条件。(4分)
(3)有关图b所示季节的说法正确的是 。 (2分)
A.印度半岛吹西南风
B.雪龙号科考船在南极开始大规模科考
C.堪培拉处于低温少雨的季节
D.弗里曼特尔港连续多雨天气
(4)描述图b中24℃等温线西段(虚线框内)的走向并指出该走向形成的影响因素。(6分)
参考答案:
(1)位于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交界处,地壳不稳定,内能易于释放。(2分)
(2)混合农业(2分);限制性自然条件为水源(2分)。
(3)B(2分)
(4)西北——东南(2分);洋流(2分),海陆热力性质差异(2分
本题解析:
(1)据图可知甲岛为印尼的苏门答腊岛,多火山地震应从板块构造理论去解释。板块交界处地壳活跃多火山地震。
(2)从图中可知,乙位于澳大利亚的东南部,即为该国墨累达令盆地处的混合农业区,由于该区位于大分水岭的背风坡,盛行下沉气流,降水少,所以水源为农业发展的限制性条件,所以本国实行东水西调工程即雪河水利计划。
(3)根据东侧20℃和24℃两条等温线在海陆上的弯曲特征,等温线在海洋上向低纬度及气温高值区弯曲,凸高为低,说明此季节大陆的温度高于同纬度海洋的温度,所以为南半球的夏季北半球的冬季。
印度半岛为东北季风,堪培拉为南半球的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弗里曼特尔港地处南半球的地中海气候区,所以该季节在副热带高压控制下,炎热干燥。故B正确。
(4)等温线的走向可直接从图中得出,影响因素应从纬度、海陆分布、地形、人类活动等方面分析。如果等温线与纬度方向基本一致,则影响因素为太阳辐射或纬度因素;如果等温线大致与海岸线平行,则影响因素为海陆分布或海洋影响程度不同;若等温线与等高线平行或与山脉走向平行,则影响因素为地形、地势;若等温线闭合,则影响因素为山峰(低温)、盆地(高温)、城市热岛效应(高温)等因素。改图中24℃等温线西侧海洋上向低纬度高温区弯曲,说明海洋气温比同纬度大陆气温低,原因有西澳大利亚寒流的影响,以及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考点:考查区域的自然和经济地理特征,以及等值线问题。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