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12-27 00:03:20
1、综合题 (8分)图a是华北地形结构图,图b—图f依次表示华北地区不同年份的人口密度图。分析图a—图f,回答下列问题。
(1)随着时间的推移,华北地区的人口密度有何变化特点?(1分)
(2)结合材料分析,在华北地区,影响人口密度分布的最主要因素是什么?人口密度变化有何空间差异?并分析产生这种差异的原因。(7分)
参考答案:(1)从1953年以来,华北地区人口密度逐渐增大,呈上升趋势。(1分)
(2)地形(1分)平原地区的人口密度有明显的增长(1分),高原山地和丘陵地区人口密度变化不大(1分)。
原因:平原地区易于发展农业,可成为农产品生产基地;便于发展交通和城市建设,城市化进程快,人口密度增长快。(2分)山区地形起伏大,农业条件恶劣,交通不便,制约了人口的发展。(2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2、单选题 下列因素中对环境人口容量影响不大的是( )
A.资源
B.科技
C.消费水平
D.交通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资源是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主要因素,科技水平通过影响人类的认识和对资源的利用来影响环境人口容量;消费水平则明显与供养人口的多少有关,交通的影响一般不明显。
点评:本题难度低,知识性试题。学生只要掌握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主要因素即可判断,对于此类试题,学生应加强对课本基础知识的落实。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决定一定区域内人口承载力大小的首要因素是
A.资源状况
B.民族构成
C.人口密度
D.城市化水平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考查环境人口容量。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因素有:资源的丰富程度、科技水平、经济发达程度、对外开放程度、人口受教育水平及消费水平等。其中资源的丰富程度和科技水平是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重要因素,而资源状况则是影响人口承载力大小的首要因素。所以本题选择A选项。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1991年,中国科学院发表了《中国土地生产能力及人口承载力研究》报告。该报告认为,我国最适宜的人口数量是7亿左右,最多人口数量应控制在16亿左右。报告中所指的“7亿左右”人口数值,其含义是指我国的
[? ]
A.人口合理容量?
B.环境承载力?
C.维持最低生活消费水平的人口数量?
D.环境所能供养的人口极限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5、单选题 1991年,中国科学院发表了《中国土地生产能力及人口承载力研究》报告。该报告认为,我国最适宜的人口数量是7亿左右,最多人口数量应控制在16亿左右。报告中所指的“7亿左右”人口数值,其含义是指我国的
[? ]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