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答题技巧《资源问题与资源的利用、保护》考点强化练习(2019年练习版)(六)

时间:2019-12-27 00:02:38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节约集约用地,事关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根基。


参考答案:对


本题解析:
本题考查土地资源的利用现状。节约集约用地:主要包括了三层含义,一是节约用地,就是各项建设都要尽量节省用地,千方百计地不占或少占耕地;二是集约用地,每宗建设用地必须提高投入产出的强度,提高土地利用的集约化程度;三是通过整合、置换和储备,合理安排土地投放的数量和节奏,改善建设用地结构、布局,挖掘用地潜力,提高土地配置和利用效率。中国耕地、林地比重小,平原面积比重低,所以节约集约用地,事关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根基。本题叙述正确。


本题难度:简单



2、单选题  图为我国某特大城市一、二、三环线之间各种土地利用类型占该区域面积比重示意图。据此回答15~16题?

小题1:图中表示居住用地、工业用地、道路用地、商业服务用地的数码依次是 (?)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③
C.②④①③
D.④③②①
小题2:近年来,该城市在三环线以外规划设立了多个居住用地区,商品房价格也不断上涨。下列最能解释这一现象的是 (?)
A.大城市化
B.郊区城市化
C.逆城市化
D.再城市化


参考答案:
小题1:A
小题1:B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城市功能分区。
小题1:商业用地主要集中在市中心,故一环以内比例应远高于其它区域;判断为④;而一环以内比例最低的是工业用地,判断为②;住在用地分布在商业中心周围,且占城市用地的比例最高,故判断为①;道路用地的分布特征:越接近市中心,道路越密集;③符合。
小题1:城市化的发展,满足城市用地规模和城市人口的增多。


本题难度:简单



3、单选题  黄淮海平原的气候特征是()
A.降水集中且变率大
B.气温年较差小
C.秋旱多风沙
D.夏季炎热干燥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黄淮海平原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降水集中于夏季且变率大,气温年较差大,夏季高温多雨,春旱多风沙。


本题难度:简单



4、单选题  目前,我国三个经济地带的产业结构是? (? )


A.东部地带的产业结构相对较优,一、三产业比重较大
B.中部地带的产业结构较优,一、二、三产业比例均衡
C.西部地带的产业结构最优,一、二、三产业均在27%~41%之间
D.中西部地带第一产业比重较大,生产力水平较低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我国三个经济地带的产业结构中,东部经济发达,第二三产业比重大,中西部地带生产力水平较低,第一产业比重较大。


本题难度:简单



5、综合题  西部地区可开发的水能资源占全国的72%,已探明的煤炭储量占全国的39%,我国“西电东送”工程已全面启动,目前基本形成三大通道,如图所示。据图回答下题。

小题1:西电东送可以缓解东部日益严重的环保压力,主要是因为()
A.西电东送使电价升高,东部用电量减少
B.西电东送使电价降低,使用环保电器者增多
C.西电东送使东部地区煤炭输入量减少
D.西电东送使东部地区工业成本降低,有能力改善环保条件

小题2:西电东送是把西部地区的水电和坑口电站的电能输往东部,图中坑口电站分布较多的是()
A.a b
B.c d
C.d e
D.a e
小题3:三条送电线路的终点都是我国重要的工业基地,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北路输送的火电,使京津唐地区燃煤量减少,降低粉尘危害
B.中路水能发电,清洁、经济效益大,为沪宁杭地区提供电能
C.南路电能的输送对解决珠江三角洲地区能源不足有重要意义
D.西电东送主干道途经我国能源最大输出省市是山西,最大输入省市是广东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2:D
小题3:D


本题解析:
小题1:西电东送主要是将西部的电力输往东部,从而减少东部地区煤炭的输入,改善当地的大气环境。
小题2:图可知,A地区是山西省北部和内蒙古南部,该地区是我国煤炭资源最丰富的地区,所以也是坑口电站分布较多的地区。另外E地区位于贵州的西部,六盘水号称西南地区的“煤海”,即位于该区。
小题3:我国能源最大输入省市是上海。


本题难度:一般




首页 上页 5 6 7 下页 尾页 6/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