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12-26 23:58:26
1、综合题 综合分析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我国南北方民居主要特征的比较
| ? | 北方民居 | 南方民居 |
| 方位观 | 正南正北方位观强 | 正南正北方位观弱 |
| 墙体特点 | 墙体严实厚重 | 墙体轻薄 |
| 房顶坡度 | 坡度较小 | 坡度较大 |
| 房檐 | 窄 | 逐渐加宽 |
| 房尾进深和高度 | 小 | 逐渐加大 |
| 建筑成本(同等面积) | 比南方高 | 比北方低 |
| 房屋间距 | 大 | 较小 |
参考答案:(1)地理环境,寒冷干燥,由南向北,减少,由东向西递减
(2)崎岖,湿热
(3)略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1)民居和房屋建筑的差异主要体现其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北方地区墙厚,而正南正北的方位观更强主要是因为北方气候寒冷,为了充分利用光照条件。屋顶的坡度主要反映降水的差异。
(3)南北方气候的差异导致了农业生产活动的差异;耕地类型的差异导致了南方以米饭为主食,而北方以面食为主;南北方河流分布的差异导致了南北方聚落分布形态的差异等等。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读某区域示意图完成问题。
小题1:图示区域秋色各有特色,按入秋时间早晚正确的赏秋顺序是
A.abcd
B.bacd
C.dcab
D.badc
小题2:在d城附近山区,能欣赏到的秋天景色是
A.苹果香满山坡
B.麦浪滚滚
C.绿草茵茵
D.红叶尽染山林
参考答案:
小题1:A
小题2:D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我国的区域地理。
小题1:纬度位置和冬季风的影响是影响该地区气温变化的主要因素,故入秋时间从西北向东南推迟。
小题2:d城市位于长江流域,受亚热带季风气候影响,而苹果种植分布于温带;小麦在秋季为播种季节;秋季草类枯黄;故选D项。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图中甲位于华北平原,乙位于长江中下游平原。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元旦这一天,甲、乙两地相比
A.甲乙两地昼夜相等
B.甲地的正午太阳高度角比乙地更大
C.甲地比乙地的昼更短
D.甲地的自转线速度比乙地更快
小题2:甲、乙两地共同的自然地理特征是
A.季风气候
B.广泛分布红壤
C.河流结冰期长
D.低山丘陵广布
小题3:甲、乙两地耕作制度不同,导致这种差异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A.海拔
B.热量
C.水分
D.土壤
小题4:甲地楼房南北间距一般大于乙地,其影响因素主要是
A.河流流向
B.纬度位置
C.盛行风向
D.海陆位置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2:A
小题3:B
小题4:B
本题解析:
小题1:元旦,太阳直射南半球,北半球昼短夜长,越往北昼越短,夜越长,甲的昼长比乙短;乙地正午太阳高度角比甲大;乙地的纬度比甲低,线速度乙比甲大。
小题2:甲位于华北平原,温带季风气候;乙位于长江中下游平原,亚热带季风气候。都属于季风气候。乙位于秦岭—淮河以南,无结冰期,广泛分布红壤,低山丘陵广布。
小题3:甲地耕作制度为两年三熟;乙地耕作制度为一年两熟。导致这种差异的主要自然因素是热量。
小题4:甲地楼房南北间距一般大于乙地,主要是因为正午太阳高度角决定的,和纬度有关。
本题难度:简单
4、综合题 读我国某区域位置与地形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分析左图等积温线,≥10℃的积温值太原_______(填“大于”或“小于”)石家庄,试从地形角度分析两地产生差异的主要原因___________
(2)判断左图A、B两地的地形区名称。A:______ B:__________
(3)左图区域内最重要的矿产资源目前输出的主要方式是______ 和____ _。
(4)为了确保b地区的可持续发展,右图中①②③三地根据各自的地形特征采取了相应的治理措施,请对应联线:
①?育林、育草护坡
②?平整土地,营造护田林网
③?打坝拦泥,蓄水固沟
参考答案:
(1)小于?太原位于地势较高的黄土高原上,气温较低(或石家庄位于地势较低的华北平原上,气温较高)
(2)A:渭河平原? B:秦岭?
(3)铁路运输?高压输电
(4)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5、单选题 现在珠三角产业转移的结果是
A.转移了工业污染,减轻了珠三角的就业压力
B.增加了该产业的生产成本
C.使社会问题、环境问题进一步加剧,影响该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D.为转出地产业升级腾出空间,为接收地发展增加动力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