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试题《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考点巩固(2019年最新版)(十)

时间:2019-12-26 23:57:01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单选题  区位指数是综合了区域发展的资源、环境、交通、能源、劳力、经济、科技、政府管理等多项自然、社会指标的量化参数。读“我国区位指数分布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关于图中区位指数的说法,正确的是
A.我国区位指数由南部向北部递减
B.我国东部沿海省份区位指数较高的主要原因是资源丰富
C.乙地区位指数小于10的主要原因是环境恶劣
D.丙地区区位指数较低,其主要原因是交通落后
小题2:甲地区的区位指数大于40,其优势主要表现在?
①交通便利?②资源丰富?③老工业基地基础好?④科技水平高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2:B


本题解析:
小题1:我国区位指数由东南向西北递减,A错;我国东部沿海省份区位指数高是因为交通、科技、经济等由具有优势,而资源相对不足,B错;乙地区位于青藏高原地区,以高寒为主,环境条件差,所以区位指数低,C对;丙地为我国江西省,地形以低山丘陵为主,地形支离破碎,联系不便。另外河湖众多,水土流失较严重,所以区位指数较低,D错。
小题2:甲地区位于广东省,邻近港澳,便于引进技术和资金等,沿海交通便利等优势条件,所以区位指数高。


本题难度:简单



2、单选题  下图所示为我国规划中的南水北调西线工程两条输水线路示意图。读图完成:

小题1:关于该地区的说法,正确的是
A.有许多源远流长的大河,航运条件优越,水运便利
B.该工程的实施将有利于改善西北地区的生态环境
C.图示区域南部森林覆盖率高,滑坡、泥石流等不易发生
D.修筑梯田是协调本区农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措施
小题2:下列山脉中,南水北调西线工程必须穿越的是
A.秦岭
B.昆仑山
C.巴颜喀拉山
D.南岭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2:C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南水北调工程。
小题1:A项该地区位于西部山区,山高谷深,水运不便;错误。C项图示区域南部为横断山区,由于位于板块交界处,地壳运动活跃,且受季风气候影响,降水丰富且集中,故多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错误。D项本地区的地形起伏大,多为陡坡,故不利于建梯田;退耕还林、恢复植被是当地生态环境保护的根本措施;错误。故选B项。
小题2:位于长江、黄河上游,其分水岭为巴彦喀拉山;


本题难度:一般



3、综合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4分)
材料l:中国的河流,如长江干支流,正步入开发资源的高峰期,今天中国有100多座60米以上的高坝。大坝正在江河上修建,还有数不清的小型电站在那些“清清的故乡小河”上开工。
材料2:《中国国家地理》杂志,中国梦专辑刊登了“引江入湖再造800里洞庭”的梦想,大致内容是―在松滋前山,长江进入两湖平原的制高点,再造一个类似古都江堰的水利工程,在此引长江清水入洞庭湖,再现“八百里洞庭”。就像2000多年前都江堰成就了成都平原“天府之国”一样,将给两湖平原带来一个2万平方千米的湿地圈,圈内可包含十余座百万人口生态中心城市和数百个湿地城镇。此构想旨在恢复洞庭湖生态,同时减轻长江防汛压力。
(l)口前在长江上修建的我国最大的水利工程是_____________工程,该工程的首要任务是___________,该工程还具有哪些综合效益?(3分)
(2)“万里长江,险在荆江”的原因是什么?(3分)
(3)长江横贯东西,具有较高的通航价值,试从自然条件方面分析长江的航运能力。(3分)
(4)洞庭湖的面积由“八百里洞庭”演变为目前的2000多平方千米,其面积缩小的原因是什么?有何危害?(2分)
(5)“引江入湖再造八百里洞庭”的构想将成就一个2万平方千米的湿地圈,试述湿地有哪些生态作用?(2分)
(6)“引江人湖”将通过朔峡运河完成,长江水将借故道东流,这有利于减轻长江____段的防汛压力。(1分)


参考答案:(l)三峡?防洪?发电、航运、养殖、灌溉、生活用水、旅游等。
(2)荆江有“九曲回肠”之称,弯道多,荆江位于由山区进人平原的地段,流速变缓,泥沙淤积,成为“地上河”,易发生洪涝灾害。
(3)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流量大、汛期长;中下游流经平原地形,流量平稳;无结冰期,可四季通航;流程长,通航里程长。
(4)围湖造田和泥沙淤积。导致长江中下游地区洪涝灾害出现的次数和强度增加。
(5)涵养水源、蓄洪防洪、保护生物多样性、调节气候等。
(6)荆江


本题解析:本题通过世界拆坝材料和“引江入湖再造八百里洞庭”等材料切入,考查长江的开发与治理。第(1)题,较为简单。第(2)题,荆江之险在于其弯曲回肠,排水不畅,泥沙淤积成地上悬河,易发生水患。第(3)题,侧重流量、通航里程、通航时间等方面。第(4)题,湖泊萎缩将加重下游洪涝灾害。第(5)题,湿地的生态效应可从涵养水源、蓄洪防洪、保护生物多样性、调节气候等方面分析。第(6)题,结合材料可知其有利于减轻荆江段防汛压力。


本题难度:简单



4、单选题  如果只考虑纬度因素,我国下列各地生物量最大的是
A.三江平原
B.江汉平原
C.华北平原
D.珠江三角洲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5、单选题  东北的耕地适于大规模机械化耕作,其主要原因是
A.地势平坦广阔,地广人稀
B.土壤肥沃
C.降水丰沛
D.农业机械化程度高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我国东北地区由于地广人稀,地形平坦开阔,耕地集中连片,故适宜农业机械化生产。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解题的关键是掌握我国的区域自然环境特征,结合区域自然环境对农业发展的影响分析即可。


本题难度:一般




首页 上页 9 10 下页 尾页 10/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