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12-26 23:50:00
1、综合题 (20分)读我国河南省地形图,回答下列问题。
?
(1)河南省河流虽多,但通航能力低,分析其原因(6分)
(2)郑州市是全国最大的粮食批发市场和国家粮食交易中心。分析其形成的有利区位条件。 (8分)
(3)郑州被称为“火车拉来的城市”,经过郑州的铁路大动脉有京广线、陇海线。现在国家又规划兴建了经过郑州的京广高铁、徐(州)兰(州)高铁等客运专线。简析我国发展高速铁路运输的原因。(6分)
参考答案:
(1)河流多是上游,落差大,水流快;多为中小河流,径流量小;河流径流量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大;多数河流呈平行状,未相连。(答三点得6分)
(2)位于华北平原,邻长江中下游平原,近东北平原等粮食主产区,粮食商品来源丰富(2分);位于中东部人口密集区,粮食消费量大(2分);地处东西、南北的交通枢纽(或京广、陇海铁路交汇处)交通运输便利(2分);是省会,信息、金融、仓储等服务条件好(2分)。
(3)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客运的市场需求量大;高铁技术突破;促进区域经济联系,拉动经济发展;缓解交通运输的压力。(答三点得6分)言之有理,酌情给分。
本题解析:
(1)河流的通航能力一般从流量大小、径流变化、流速、流程、冰期等方面来分析。结合图中高度表可以看出,河南地势落差较大,所以流速较快,不利于航运;图中所示河流数量较多,但多为中小河流,流程短,水量小,河流之间多未相连;另外,河南位于我国季风区,河流径流量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均较大,流量不稳定并且有冰期。综上所述,河南的河流通航能力较低。
(2)作为全国最大的粮食批发市场和国家粮食交易中心,首先要有充足的粮食商品来源和庞大的消费市场;还要有便捷的交通运输条件。郑州位于华北平原,临近长江中下游平原,距我国粮食主产区较近,粮食商品来源丰富;中东部地区是我国人口密集区,粮食的市场需求量大;郑州是我国重要的铁路交通枢纽(京广、陇海线交汇处),交通便捷;作为省会城市,可以为粮食交易提供更完善的仓储、运输、金融、信息服务。
(3)发展高速铁路运输是基于现有运输能力不足,为了缓解经济发展对铁路交通的压力,同时由于经济的发展,经济实力提高,科技发展,使高铁修建有了资金和技术的保障。
本题难度:一般
2、综合题 (12分)下图为我国华北平原某城市示意图,根据图中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甲处应优先发展的大型工业企业是炼铝厂,分析回答该工业在此处布局的区位优势。(6分)
(2)图中乙处为服装、食品、自行车等轻工业为主的工业区,其主要区位优势是?。(选择填空)(2分)
A.接近原料产地
B.接近消费市场
C.运输便利
D.科技发达
(3)该城市计划在丙处建一个以电子工业为主的新型工业园区,根据图中所提供的信息,简述在此处兴建电子工业园区的主要依据。(4分)
参考答案:(1)①附近有铝土矿,接近原料,产地;(1分)②靠近河流,水源充足;(1分)临近公路,交通运输便利;(1分)靠近火电站,能源充足;(1分)处在与当地盛行风向相垂直的郊外,对城市环境污染较小。(2分)
(2)B(2分)
(3)接近大学城,科技力量较强;(1分)交通运输便利;(1分)距重工业区较远,污染小,环境条件好。(2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3、单选题 读图6,回答问题。
小题1:山西省改输煤为输电,给山西省带来的好处是(?)
A.调整经济结构,发展第三产业
B.降低运输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C.减轻环境污染,改善生态环境
D.减少水资源需求,缓和用水矛盾
小题2:图中三条以运输煤炭为主的铁路干线,由北向南依次是(?)
A.大秦线、神黄线、胶济线
B.大秦线、神黄线、焦(作)日(照)线
C.神黄线、焦(作)日(照)线,胶济线
小题3:制约该地区经济发展的最重要的资源及其解决措施是(?)
A.水—南水北调
B.天然气—西气
C.电—西电东送? D.煤—西煤东运
D.神黄线、大秦线、焦(作)日(照)线
小题4:对山西省成为我国重要煤炭能源基地的条件,正确描述的是(?)
A.煤炭资源丰富,但开采条件一般
B.我国经济发展需求日增,市场广阔
C.地处我国西北地区,交通条件较差
D.煤炭资源开发资金充足,技术先进
小题5:对于山西省煤炭开采的综合利用,描述正确的是(?)
A.继续以煤炭开采为主的单一经济结构,其余产业起辅助作用
B.提高煤炭利用技术,减少三废危害,促进环境保护
C.扩大煤炭开采量,输出大量煤炭原材料
D.大量对煤炭工业投资,减少对农业、轻工业和旅游业的投入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2:B
小题3:A
小题4:B
小题5:B
本题解析:
小题1:本题考查,变输煤为输电的优点。一、越高经济效益;二、减轻运输压力,降低运输成本。选择B项。
小题2:本题考查山西三条运煤的铁路专线。自北向南依次是大秦线、神黄线、焦(作)日(照)线。选择B项。
小题3:由于该地水资源短缺,制约该地产业结构的调整。解决措施是跨流域调水。选择A项。
小题4:山西煤炭开发条件。一、资源丰富,开采条件好;二、市场广阔;三、位置适中,交通便捷。正确的是B项。
小题5:山西煤炭的综合开发。一、提高煤炭利用技术;二、减少三废危害,促进环境保护;三、调整产业结构。选择B项。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根据下表资料,回答小题。
表:我国四省(区) 人口及部分自然资源统计数据(2006年)
| 省(区) | 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重(%) | 耕地面积(万公顷) | 水资源总量(亿立方米) | 木材总蓄积量(亿立方米) |
| ① | 34.3 | 532.5 | 1865.8 | 15.8 |
| ② | 53.5 | 1539.1 | 727.9 | 15.0 |
| ③ | 51.9 | 542.4 | 404.4 | 0.4 |
| ④ | 31.1 | 361.0 | 184.6 | 2.0 |
参考答案:
小题1:D?
小题2:B?
小题3:B
本题解析:
小题1:本题考查我国的区域差异。根据表格资料:四省中①的水资源总量最分布;②耕地面积最大;且两省的木材总蓄积量较大,可能山区面积较大;③与④相比,城市化水平较高;水资源总量较大;而④城市化水平低,水资源、耕地面积都最少,故可能位于西北地区。
结合分析推出:①为四川省;②为黑龙江省;③为江苏省;④为甘肃省。所以本题选择D选项。
小题2:A项因为省区的总面积未知,故无法判断;错误;B项乡村人口比重与城镇人口比重共为100%,故正确。C项由于省区面积未知,故无法判断;错误;D项水资源总量以河流水量来衡量,与年降水量不一定一致,还和蒸发量等因素有关。错误。
小题3:①表示四川,种植业主要集中在东部成都平原;错误;②表示黑龙江,东部有三江平原,是我国九大商品粮基地之一,正确;③一年三熟是长江以南地区的农业耕作制度;错误。④甘肃省北部地区的灌溉用水主要是高山冰川融水;错误。
点评:本题考查中国地理区域特征与差异,重视区域的比较研究,突破在于抓住表格中关键信息,即各省区对应的人口及资源最明显的特征。
本题难度:简单
5、综合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晋陕内蒙古区面积150多万平方千米,人口8310多万。本区是中国重要的能源基地和畜牧业基地,也是中国自然环境脆弱、农牧业交错和土地退化最、为严重的地区。图1为“晋陕内蒙古区侵蚀类型分布示意图”。

材料二? 2009年2月27日备受瞩目的万家寨引黄入晋工程北干线开工。引黄入晋工程是跨流域的世界级大型引水工程,北干线引水工程是该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图2“引黄入晋工程线路示意图”。
小题1:比较图1中I类侵蚀区与Ⅱ类侵蚀区侵蚀作用的主要差异;并说出Ⅲ类侵蚀区主要分布的地形区名称。
小题2:简要说明图1所示地区主要存在的土地退化问题及其对华北地区产生的不利影响。
小题3:引黄入晋工程南干线已于5年前建成,据图2分析南干线调水的有利条件,并分析北干线在N处向南弯曲的原因。
材料三?内蒙古地区正在建设的神华“煤制油”直接液化项目,年消化原煤1500万吨,产成品油500万吨。今后15年内,该项目计划投资2000亿,预计达到年产3000万吨油品的能力,形成新的产业链,效益比直接卖原煤可提高20倍。此外,在安徽、黑龙江、河南,甚至新疆,大小不等的“煤变油”项目都在“蠢蠢欲动”。图3为“煤变油”工艺流程示意图。
小题4:有人认为“煤变油”核心技术已经突破,可以建设。但也有人认为“煤变油”项目负面影响太大,不应该建设。你赞成哪种观点?请说明理由。
参考答案:
小题1:I类侵蚀区以风力侵蚀为主,Ⅱ类侵蚀区以流水侵 蚀为主。大兴安岭。
小题2:内蒙古地区土地荒漠化严重,使华北地区沙尘天气发生频率增加;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导致大量泥沙在河流下游淤积,河床抬高,华北地区洪水威胁加大。
小题3:南干线:可以利用汾河河道,工程量小。北干线:便于朔州就近取水;利用地势自流引水。
小题4:可以建设:我国煤炭资源丰富,原料充足;缓解我国石油紧张状况;延长生产链,提高附加值,提高经济效益;有利于改善东部地区的环境;技术比较成熟。(其他答案合理亦可,答出其中三点即可)
不应该建设:煤炭是非可再生资源,“煤变油”导致煤炭开采量加大,加速煤炭资源枯竭;“煤制油”转化率不高,会导致能源浪费;加重当地环境污染;耗水量大,加剧当地水资源紧张状况;投资大,成本高。(其他答案合理亦可,答出其中三点即可)
本题解析:
图中I区位于内蒙古高原、土地荒漠化严重,降水稀少,外力作用以风力侵蚀为主,Ⅱ区位于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导致黄河下游泥沙淤积形成地上河。引黄入晋工
程在N处朔州附近弯曲,有利于朔州取水。“煤变油”项目建设既有有利的方面,也有不利的影响。
本题难度:简单